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随着疫情在中国境内被“有效控制”,除重灾区湖北外,其他地区已开始逐步恢复生产发展,社会秩序也在有序恢复中。然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危机才刚刚开始。

除了日韩两国相继失控,伊朗高层集体崩溃,号称拥有全世界最好医疗保障的意大利,几乎是一夜之间“沦陷”。


很多网友感慨:这属于开卷考试考零分,照着中国抄都抄不好。

事实上,中国的经验他们想抄也抄不了,除了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我们举世瞩目的工业化能力,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被高高在上的某些人高,瞧不起、看不上的中国乡村。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01

乡村和农民抗击疫情的贡献


春节期间,从人口分布看,至少一半人在乡村,一半人在城市。


但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大量物资和服务保障措施,主要是为城市服务。这不是我们的国家不关心乡村,而是乡村能够自我完成这些服务。


乡村的自给自足,使国家在应对疫情上的成本降低了一半。


另一方面,从武汉离开的500万人,绝大多数是务工人员和学生,据估计,农民占比超过50%。


在疫情前期,也就是1月25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公布数据:乡村病例48例,占总数的80%。但从后期数据看,二次感染最严重的是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虽然农民工首次感染占比高达80%,但回到乡村之后,乡村特有的“小规模、低流动社会”的特性,大力阻击了疫情传播。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如果没有乡村吸纳这200多万从武汉流出的人,中国疫情感染可能比目前要高许多。


其实,中国乡村和农民对疫情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他们不仅居家防疫,同时也默默地承担着满足城市基本生活供应的服务。


特别是城市居民蔬菜水果的供应,从种植、收获、运输和销售,都以农民为主完成。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 1月30日,青岛九龙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捐赠武汉150吨蔬菜


可是在媒体报道中,有关乡村和农民为抗疫做贡献的信息可谓是凤毛麟角,更多是城市和工厂如何抗击疫情的报道。实际上,为保障疫情用品供给,开动生产的工人,大部分也是没有回家的农民工。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 农民工援建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


抗疫归来“论功行赏”,什么时候有乡村和农民的份?请不要无视我们的乡村和农民!


02

乡村是中国安全的保障阀、化解危机的蓄水池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乡村对这次疫情做出的重大贡献,还需要认识到中国乡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中国安全的保障阀、化解危机的蓄水池。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走出危机的国家,我们不能忘记,乡村和农民工对中国走出危机做出的贡献。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这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是用“零成本”解决了农民工失业问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才有可能,当年拿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


如果我们没有乡村这个化风险的“蓄水池”,2000万农民工无处可去,滞留在城市,我们首先要做的,恐怕是要解决这2000万人的失业问题了。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2000万农民工一言不发默默回乡,但是对于“农民工对中国化解2008年金融危机”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提起。因为社会不自觉地,把这一切看成是应该的,乡村和农民把多少苦泪吞到肚子里,到头来被看成是应该的,这样对吗?


同样,长期以来形成的“褒扬城市、贬低乡村”的舆论,成了一种固有的潜意识,城里人高高在上,农村人待在农村就是没本事、不思进取......


在这种潜意识的作用下,我们对乡村和农民“要求多、抱怨多、感谢少。”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中国乡村和中国城市,像极了沉默寡言的老父亲和时髦叛逆的少年,父亲手上的老茧纵横交错,千难万难挣钱给孩子花,孩子却花的理所应当,没有一点感激之情。


而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在追赶西方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乡村又被严重低估,又被晾在一边。地方政府相互攀比的“造大城市之风”,愈演愈烈。乡村却渐渐变成城市死角。


03

乡村振兴,到底该怎么做?


今天,乡村衰微、病重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物质供应“饿出来的病”,而是精神与文化层面的病。乡村作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对他不孝。

缺乏孝道滋养的乡村母亲,是当今中国乡村最大的病。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让城市资本下乡,以及为资本下乡创造条件。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担忧的问题。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我们不反对乡村发展需要资本,但同时也应该清楚,乡村发展最缺少的不是资本,这只是乡村振兴中的辅助因素,而且必须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有作用。


如何解决城市和乡村融合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中,曾经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城市和与城市同步繁荣发展的文明乡村。


在今天观念中,认为乡村是一个封闭愚昧落后的地方。但从今天我们祖先留下的十几万个古村落看,中国古代的乡村虽然过着一种自足的生活,但不是落后封闭的生活。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中国古代解决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最关键的一个制度,就是告老还乡的退休制度,就是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传统。这种制度传统有什么好处呢?


1.带回财富和智慧


中国古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小的时候在乡村读书,青年到城市经商做官。但由于有告老还乡制度的作用,在城市做官和经商,到了老年,都要回到乡村。


他们回乡时,就把城市挣的财富、得到的人生智慧和外部世界的文化带回乡村。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由于乡村是一个以亲情为纽带的熟人社会,所以无论你的官有多大,财富有多少,回乡后,你必须修路、修桥做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家族的认可,才能得到父老乡亲的接纳。


这样以亲情为纽带的熟人社会,形成中国乡村特有的以乡贤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正是这样一个制度,非常好地解决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均衡发展、互动发展的问题。


2.均衡教育资源


回乡的乡贤不仅解决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投资问题,也带来乡村公共投资,在乡村办教育、办学院,使偏僻的乡村孩子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在中国古代根本没今天这么严重。


3.丰富乡村文化


回乡的乡贤,他们把城市的文化艺术、生活带回乡村,结合当地乡情成为乡土文化的一部分,由此留下来乡村建筑成为可以和故宫相媲美的艺术品。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特别是在乡村留下的祠堂、古宅、神庙、戏院和门楼等公共建筑更是如此。


但今天我们建设的乡村,许多成为城市的翻版,成为“既不像乡村,也不像城市”的乡村。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04

转变思路,从根上做起


近几年,城市频繁发生疫情,就是城市病已经很重,值得我们警惕的前兆。试问,如果我们继续城市无度扩张,国土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能够承受的了吗?


但到今天为止,我们对这些问题,还是反思不够,各地政府仍然在雄心勃勃地建造大城市,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把乡村资源往城市集中,向乡村“吸血”。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目前在乡村正在进行的各种土地政策,乡村产业发展思路,从孤立的角度看,好像都是为了乡村的发展。


其实,背后也是为了满足城市化所缺少的土地资源。


乡村振兴不是为城市化服务,而是要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城乡均衡发展之路。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前文所说的“告老还乡”制度值得借鉴:鼓励从乡村出去的大学生、博士、教授、企业家到乡村去养老,成为乡贤,回馈家乡。


当然,要做这些还是有很多的准备工作的,比如:乡贤回乡,会不会变成欺压当地百姓的新恶霸?村干部怎么和乡贤共事?乡村如何吸引乡贤回乡?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这总归是一个出路。


你瞧不起的乡村,有什么价值,又该有怎样的未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发展需要“能人”,因为乡村发展最缺少经济发展。然而,21世纪的今天,乡村发展需要有情怀、有能力、有财力的“新乡贤”。


那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