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内部斗法的同时,外面的局势也是越来越不乐观。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武昌起义


自起义之后清政府的反应还是很迅速的,毕竟有二百多年的镇压史,对镇压起义从顺治开始到现在还是有着自己的心得。10月11日,收到瑞澄在汉口英租界的电报,清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准备调集最为精良的北洋军进行镇压。10月14日清政府编组3个军,第一军由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组成,总指挥为荫昌先进出发奔赴湖北,第二军由陆军第五镇组成在第一军后面跟进,冯国璋为统制,第三军由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组成,保卫京师已备北方起事,由皇叔载涛负责。前线所有赴鄂援军由荫昌统一节制,并且命令海军司令萨镇冰率海军入长江驰援湖北。清军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这一波操作不出意外话武昌基本就被扼杀了,后面也不会烧成燎原之火,可是历史就是因为这些意外所以精彩。下面先来看看陆军大臣荫昌是何许人也。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留着德国胡子的荫昌


荫昌早年在北京同文馆(现北京大学的前身)学习德语,掌握了这“项技”能之后便顺理成章的被派到驻德大使馆工作,到了德国才发现这哥们连基本的口语都说不利索,但是有句俗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这句的指引下,荫昌后又被派到德国去学习军事以振兴大清帝国。在德国善于搞关系的荫昌和当时还是德国皇太子的威廉二世成了好基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两人留的胡子都是一个造型,并且不弃不离的彼此留了一生。这层关系让荫昌在政府倍有面子,走到哪都带风,据说连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西里见了荫昌也要三鞠躬问声好。但拥有这层通天关系的他不但不骄傲而且还很随和,高层都很喜欢这个带有喜感的人,这就是什么武昌起义发生后大家都想到了荫昌。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阳夏保卫战


当时派载涛去奕劻不同意,载涛也不愿意去,派袁世凯去载沣不愿意,袁世凯也称病,派荫昌去大家看看他的小胡子都挺满意,但荫昌愿不愿意大家并不关心,荫昌只有硬着头皮上任了,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荫昌从北京站带着军队出发了,但是在这前一天的内阁会议上奕劻和徐世昌一唱一和的力主袁世凯出山,清廷发召启用已经在家河南钓了三年鱼的袁世凯,一代枭雄的袁世凯自然不愿意做一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即便做狗,他也要在清政府脖子咬上致命的一口,于是双方开始讨价还价。荫昌从德国回来之后一直是袁世凯的副手,两人关系密切,善于搞关系的荫昌顺道又去劝了劝袁世凯,密谈什么不清楚,之后荫昌继续率大军往湖北走。于11月17日达到河南信阳,先头部队抵达湖北前线。荫昌很明白袁世凯迟早要出山接替自己,何必卖力呢,能不动则不动,加上来的时候比较匆忙,武器弹药和大炮还在路上便以此为借口,没有马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江湖上盛传的荫昌指挥不动清军在我看来有这方面的因素,但绝对没有那么夸张。同日黎元洪正式就任军政府大都督。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袁世凯


在荫昌大军到达之前阳夏保卫战其实就已经打响了。11月13日,被打出武昌城的张彪便纠集了从湖北、河南支援的2000多名清军,在京汉铁路进入武汉三镇的第一站刘家庙,等待清军增援部队的到达,并在此时萨镇冰的海军也已到武昌江面,随时准备炮击。11月18日趁清军大部援军还没有到来之前黎元洪命令,何锡藩任前敌总指挥出击刘家庙,黎元洪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刘家庙作为火车进入武汉三镇的第一站如不攻下,那南下的清军将直接抵达刘家庙投入作战,而且攻下刘家庙还可以作为进攻滠口的桥头堡。战斗很激烈,人数不占优势的清军在张彪的殊死抵抗和萨镇冰的炮火支援下没有丢失刘家庙。何锡藩很快发现其实在江面上的巨炮才是进攻最大的阻碍,于是决定夜间进攻,化解其火力的优势正好也赶上萨镇冰在补给弹药,革命军在步兵冲炮兵轰的战术之下,占领了刘家庙,武汉三镇军民倍受鼓舞,许多市民前来支援,夜间革命军决定乘胜追击向滠口进攻,清军在三道桥顽强阻击。19日前敌总指挥何锡藩受伤,被迫撤出战斗,于此同时黎元洪派出了自己的嫡系张景良走马上任。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4)——被遗忘阳夏保卫战1

阳夏保卫战示意图


他的出现改变了战局,上任当天张景良若有所思的去前线溜达一圈,随后便消失了在了茫茫硝烟之中。这对革命军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根本看不上这个投机者,他的上任基本上就是黎元洪为了一己私利想要夺得革命军的领导权。革命军持续不断的对滠口攻击,但随着革命军伤亡的增加双方的攻守产生了转换。20日内阁大臣徐世昌到河南去请袁世凯,袁世凯开出6大条件:(1)明年召开国会,(2)组织责任内阁,(3)宽容起义人员,(4)解除党禁,(5)要所有军队的指挥权,(6)给钱,清政府开会研究,并在当天催促荫昌赶紧进攻,其实在这个时候清政府还是不愿意把大权让出,因为他们知道袁世凯不是李鸿章,更不是曾国藩。他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他需要的是大清的江山。清政府自杀的决心还是很难下,但是最终也许是为了体面,他们选择了上吊(袁世凯)而不是被枪决(革命家)。(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