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位於高半山區的宕昌縣兩河口鎮石院村,產業基地星羅棋佈分佈在村落之間 韋德佔 攝

新甘肅客戶端宕昌3月10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目前,石院村的手套加工、土雞養殖、香菇種植、養蜂四大致富產業已初具規模,去年我們生產手套41萬雙,銷售額70多萬元;養殖香菇菌棒5.6萬個,年產香菇10萬斤左右;今年預計出欄土雞5000只,年產土雞蛋30萬枚;年產蜂蜜4000斤銷售收入30多萬元……”正在帶領村民擴建香菇種植大棚的石院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馮海軍一邊揮動著钁頭平整土地,一邊向記者說道。

陽春三月,走進宕昌縣兩河口鎮石院村,半山腰嶄新的房子鱗次櫛比,10座標準化的香菇種植大棚依次排列,挖地、運土、刨木、畫線……村民們正緊張有序、熱火朝天地擴建著大棚,大棚裡生機盎然,石玲民和同村的石清花正在大棚裡忙著給香菇菌棒澆水,把成熟的香菇採摘下來,打包裝袋,發往市場的經銷商。

“3個孩子都在唸書,老大在蘇州上大學,老二去年考上了蘭州大學,老三馬上就要升高中了,家裡開銷很大,還有兩個老人需要照顧,之前都是老公一個人外出打工,去年3月,村裡成立了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起了香菇,我就來這打工了,在家門口一個月就能掙3000元,既貼補了家用,又可以照顧老人。”石玲民樂呵呵地說。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石玲民和同村的石清花正在大棚裡忙碌著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石玲民正在採摘成熟的香菇

伴隨著機器隆隆的響聲,記者來到了位於石院村村委會旁邊的宕昌縣富民勞保手套加工專業合作社,村民王昭會熟練地操作著眼前的紡織機器,在她的旁邊及身後,堆滿了一雙雙剛剛製作出來的手套。

馮海軍說:“2018年11月,我們將石院村小學搬遷後的閒置教室改造成手套加工扶貧車間,採購手套加工機30臺,建成生產車間3個,目前年產量可達50多萬雙,帶動68戶貧困戶脫貧,每年戶均分紅1000餘元。”

土雞養殖場內,今年62歲的村民王學義正在給土雞餵食。3年前,村裡請來了宕昌縣農技中心的“養雞專家”做培訓,王學義第一個報名參加。

“養雞也是個技術活兒,雞舍的溫度、飼料的配比、光照和餵食的時間等等都是有講究的,我一個月在這裡可以掙到2000元,我都60多歲的人了還能在家門口掙到工資,特別知足。”王學義說。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勞保手套生產車間,村民王昭會熟練地操作著眼前的紡織機器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王學義正在給土雞餵食

石院村村支書王為民說:“今年年初,我們對雞舍進行了改造提升,計劃分批投入土雞苗1萬隻左右,目前已採購幼雞苗3000只,原有土雞2000多隻,純利潤30萬元以上,可穩固已脫貧的64戶群眾徹底脫貧。”

一項項產業項目的實施,讓石院村脫貧攻堅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華麗蛻變。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石院村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讓村民就近就便、不離鄉不離土就業,突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全力發展壯大富民產業,更多貧困群眾參與產業、分享收益、脫貧致富。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土雞養殖場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石玲民根據溫度、溼度儀上的數據科學管理香菇種植大棚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勞保手套生產車間,村民正在加緊生產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採摘下來的成熟香菇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王學義正在配雞飼料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三 宕昌縣石院村:產業有活力 致富有奔頭

陽光下,土雞悠閒地“散步、曬太陽” 韋德佔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