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向姓

向姓中華姓氏之一,向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

中華姓氏之——向姓

向姓始於國名,發源於陝西,發祥地今宋國。炎帝生的二十四個兒子之一,起為向姓,在夏朝向垚在陝西建向國。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西周時期有個向國,為小諸侯國,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在追封先帝后裔時,封炎帝的一個裔孫在向地,班固定為沛郡(今安徽懷遠區域),建有向國,國君稱向伯。

在周平王五十年(公元前721年),西周的向國被強大的鄰國莒國所吞併,亡國時間在史籍《春秋·隱公二年》中有記載:“莒人入向。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向國與山東莒縣沒有任何關係。

向國滅亡之後,向伯的王族後代子孫以及國民遂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向氏,世代相傳。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商湯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桓公子御說有五個兒子,第四子名叫子肸,字“向父”,其後世代為宋國卿士。子肸的孫子子戎,出任宋國左師,並主掌國政。公元前546年,向戎師華元故智,約合晉卿趙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結盟,再次弭兵,談判修和。此次弭兵大會共邀二十餘諸侯國參加,使晉、楚藉以平分霸權。這次盟會以後,中原各諸侯國在四十餘年間未再發生較大戰爭,各國得以安寧生息積蓄力量。這在春秋亂世中是非常少見的,子戌也因此名揚列國。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為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稱向戎、向子戌,其後裔子孫沿續相傳,皆稱向父氏、向氏,後向父氏亦省文簡改為單姓向氏,史稱“向父”氏的正宗祖宗。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上卿羊舌肸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羊舌肸,亦稱叔肸、楊肹,字叔向,具體生卒年代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後再予刊載。他是春秋時期的晉國貴族,晉軍名將羊舌鬥克之後,是春秋歷史上著名的先賢之一。

源流四

在羊舌肸的其他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叔向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向氏、叔氏(舒氏),世代相傳。

源流五

起源於少數民族改姓,源於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出自五代時期贛西地區原漢族,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始祖


中華姓氏之——向姓

西周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在追封先帝后裔時,封炎帝的一個裔孫在向地,班固定為沛郡(今安徽懷遠區域),建有向國,國君稱向伯。為向氏始祖。

遷徙分佈

向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九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一百七十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5%左右。

戰國時,秦國有向壽。可見在先秦時期,向姓已南及瀟湘,西入關中。此期至兩漢,向姓除繼續繁衍於商丘一帶外,有一部西遷洛陽,一部遷於今山東金鄉一帶,並有一部北渡黃河進入山西,此際見於史冊之向姓有東漢時期的向栩、向長,二人均為河內朝歌(今河南商丘)人,可見在東漢以前,商丘依舊為向姓繁衍之大本營。

此期至魏晉時期,向姓在北方發展的尤為昌盛,並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陽郡望、河東郡望。三國時,襄陽宜城(今屬湖北)人向寵、向充兄弟,向郎、向條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於社會動盪不安,向姓有避居江東,也有湖北之向姓南遷湖南。但上述三大郡望依舊較為興盛。

北宋時,開封人向敏中入朝為相,又有其從孫向經之女向皇后嫁於神宗,使得這支開封向姓人家飛黃騰達起來,名載史冊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恥後,向敏中玄孫向子因仕宦之故遷居臨江軍清江(今屬江西)。明初,陝西、山西向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北京,廣東等地,後來又有向氏族人遷往臺灣定居。

如今,向氏族人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南省為多,約佔全國向氏人口的35%左右。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一是指今整個山西省。

山陽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後,於西漢建元年間漢武帝將其改為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

姓氏名望


向榮,四川省大寧(今巫溪)人,清代將領。行伍出身,因鎮壓白蓮教、李沅發起義有功,調升廣西提督。

向敏中(948-1019),宋代詩人,官至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著有文集十五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向海潛,光緒十五年(1889年)生,中將軍銜,武昌起義發動者之一,曾獲孫中山授予“文武勳章”。曾任鄂省衛戌司令,歷任鄂將軍援湘司令。

向孝書(公元1925~2004年),山東榮成和鎮南臥龍村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向華強:1948年12月16日出生於廣東省陸豐市,製片人、演員,監製。


中華姓氏之——向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