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昨天,“女大学生隐瞒父母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这条新闻登上了热搜第一。

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短短一句话里,有好几个话题点。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如果是放在平时,“女大学生隐瞒父母去欧洲旅游”这个话题就可以成为热搜预告,更别提在这个特殊时期了。

欧洲是个敏感词,发烧更是敏感词。

果不其然,评论区沸腾了,大家各显其能,揪住自己擅长的关注点,对新闻里的主人公轮番吊打。

有狙这个大学女生害人害己的,明知道出国危险,还出去浪;

有狙她隐瞒发烧,应该被刑拘的;

更邪门的是,竟然还有营销号把深圳大学生和郑州患者隐瞒出境史的新闻结合起来。

因为两人都姓郭,所以得出结论——郭姓都是贵族啊!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同样是郭姓作者,我感觉有被冒犯到,这都是什么脑回路呢?

就不能有一说一,一码是一码?

大家现在对疫情保持敏感和警惕没有错,但也别无脑嘲。

新闻里的大学生,核酸检验结果是阴性,也主动报告了自己的出境史,并且她出国日期是1月20日。

那时国内并没有报道要特别重视传染的问题,按照计划去旅行也没什么问题。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她做的唯一不合适的是对学校和父母瞒报行踪,学校也因此给了记过处分。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除此以外,无可指摘。

可偏偏有人借着别人的话题,发泄自己的怒气。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各种内涵不断“女大学生游历欧洲13国,这笔旅行经费到底哪来的?”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最令人作呕的回复,我都不忍心打出来,往体面了说叫“伴游”,难听的就直接骂她出卖肉体。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的确,大多数学生还靠家里供养,未必能独自承担欧洲旅行一个月的花费,几万块的开销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是正态分布的中间区域。

但你不能否认,有中间区域,就意味着有人处于两极。

家里有钱可不可以?

自己通过正规途径打工赚钱可不可以?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就像有人毕业能去名企工作,有人家里蹲三个月也没拿到一份offer。

即便同样是大学生,也不是都要活成统一的面貌。

我更不忍心提的是这种质疑里隐含的性别偏见。

在有些人眼里,即便女性能靠自己赚到钱,靠的也是肉体,而不是能力和智慧。

换了男大学生,会不会有类似的腹诽呢?

还是会默认他赚钱有道,小小年纪就有出国游历的勇气和底气?

虽然很多人是用“问号”提出质疑,其实内心早就用“句号”来盖棺定论了——

那些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的人,一定是用了非常不堪的方式。

一起入职的同事已经升职加薪了——因为他擅长拍领导马屁;

曾经的老同学身居要职了——做了凤凰男,丈人的背景过硬;

朋友圈里的某某刚买了大房子——肯定嫁了暴发户。

这种贬损别人的心理并不鲜见。

遇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和能力范围的事情时,偏见就开始发挥作用,为的是获得直接的心理平衡,间接的抬高自己。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我把这叫做“泼脏水定律”——

如果一个人的归因方式总是消极且含有贬低他人取向的,简而言之总是给别人泼脏水,他们往往自己过得不怎么样,内心也并不阳光。

他们的人生自带愤怒的底色,甚至还有些反社会倾向。

尤其是他们发现原以为比自己差、不如自己的人,竟然比自己过得好,内心的自卑和嫉妒就演变成了攻击。

之前,我在一个汽车类APP的推送里看到有个姑娘分享自己选车的经历,90后创业者,人生第一台车是玛莎拉蒂。

姑娘讲了车的性能外观内饰,挺诚恳的,没有一点炫耀的口吻。

但帖子下面的评论简直不要太脏。

有人直接“你干爹六十几?”

有人内涵“晚上工作很辛苦吧?”

更直接的嘲讽和咒骂我不好意思再列举了。一台车激起了那么多人的愤懑,还以为自己就是正义。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谁说现在都是“笑贫不笑娼”,有人是“指富皆为娼”。

看到比自己年轻的姑娘开上了好车,没有激励自己好好努力,反而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开启嘲讽模式。

为啥你买不起玛莎拉蒂?

是因为你赚了干净钱?

还是因为你根本没那个能力和资本?

人是社会性动物,难免要进行社会比较,锚定自己的人生坐标,也调适自己的行为。

遇到比自己强的,“羡慕嫉妒恨”是正常情绪;

遇到比自己差的,内心获得一点慰藉和平衡,也是很普遍的反应方式。

但遇到比自己强的,还想要获得慰藉和平衡,往往就成了一种病态。

“女大学生在欧洲旅游回国后发烧”| 评论区的留言太脏了

“超越别人”所带来满足是正常的,但“贬低别人”才能激发自己的快感却是一种倒错。

网络上发表评论成本低,又大多不需要负责,给了太多人暴露自卑和病态的机会,但生活中千万离这样的人远一点。

你过得不好,他们讽刺你,你过得好了,他们会更无情的讽刺你。

谁知道他们下一个泼脏水的对象会不会是你呢?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正在热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