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点来了

一.鸦片战争

背景: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根本原因: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侵华根本目的: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关税关税协定

1840鸦片战争--1842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通商口岸(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851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3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点来了

虎门销烟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订英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使中国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894甲午中日战争

1895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

1901《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社会。

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倡主权在民,不等于人民当家做主,它实际上是用资产阶级制度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只是取得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取得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地点:上海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点来了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

三.1924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党内合作,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

1926北伐战争开始

对象:吴佩孚,孙传方,张作霖

失败 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1934--1936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5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人。

抗战的胜利

1940年百团大战--(彭德怀)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打规模战役

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签署投降书。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