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之李泌(上)

道士下山之李泌(上)

最近,由馬伯庸歷史架空小說《長安十二時辰》改編的同名連續劇在網上如火如荼的播放。雖然劇中的情節是虛構的,但裡面的人物卻是真實的。例如少年聰慧的李泌,靖安司創始人何監(賀知章),陰險狡詐的右相李林甫、見風使舵的大理評事元載等等。

由易烊千璽扮演的手持拂塵,少年老成,舉止成穩的李泌深入人心,劇中的少年李泌有勇有謀,有雙銳智和洞察一切的眼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歷史上真實的李泌是道士從政任宰相的第一人,在四朝帝王中幾起幾落,徘徊在出仕與退隱中,有縱橫捭闔的謀略,也有功成身退的處世藝術。進則謀劃天下,退則獨善其身,在這一點,極具儒家“內聖外王”修身之道。

李泌在兒時天賦異稟,才智過人,名氣大震,很快便引起唐玄宗的注意。中國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有記載: “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講的就是那段千古佳話。

唐玄宗召李泌進宮想考考他,測試是否名副其實的少年奇才。當時,當朝大臣張說正與唐玄宗下棋,張說便請李泌作賦四句,要嵌入 “方圓動靜”四字。張說自己作了一個示範:“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沉思片刻,便答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逞才,靜若遂意”。

這對賦顯然比張說的示範喻義更為高深,境界更為深邃。行義與用智則是儒家重要核心思想。方與圓互補,行義與用智相得益彰,“動若逞才,靜若遂意”則是人生進退得當,動靜相宜的境界。要發揮才智,實現人生抱負,得動,但達成所願後,卻要靜,要退,不能得意忘形。

他的對賦恰如他傳奇人生的寫照,聘材時輔佐帝王平亂,謀略天下,得意時退隱山林,遊歷名山,在暗濤湧動險象環生的政治鬥爭中進退自如。

當朝的宰相張九齡特別喜歡他,經常邀請他到家裡玩,甚至引至臥室。當時張九齡與大臣嚴挺之、蕭誠私交非淺,但秉性剛直的嚴挺之卻討厭巧言令色的蕭誠,勸張九齡不要和他來往。但張九齡覺得 “嚴挺之太剛勁古板,而蕭誠柔弱易制,是值得喜愛的”,於是就令左右召蕭誠前來會晤。這時李泌恰好在場,他對張九齡說:“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意思是您憑藉正道由一介布衣而當上宰輔重臣,怎麼反而喜歡諂媚奸佞小人呢?

張九齡壓根就沒想到這位少年竟然以凜然正氣規訓當朝宰相,不僅“改容謝之”,並且稱呼李泌為“小友”,足見讚賞之意。

李泌從小熟讀經書史籍。一方面,他想以曠世之才,輔佐天子,造福天下,另一方面,又深受道教的影響,想遁世入林,飄灑自在一生,遊歷於終南山、嵩山和華山,尋神仙不死術。

天寶年間,李泌下山來到長安,向唐玄宗獻上《復明堂九鼎議》。早已年邁的唐玄宗仍然記得這個天資聰慧的少年,便讓他成為待詔翰林,供奏東宮。就在這個時間,他與太子李亨成了布衣之交,建立了超載君臣的深厚感情,結下與三代帝王亦師亦友的曠世奇緣。

然後,宰相楊國忠憑藉是楊玉環的堂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作威作福,目中無人,嫉妒李泌的才華,百般刁難和排擠。於是,李泌氣憤之餘,便作詩譏諷楊國忠:“青青東門柳(楊柳),歲晏復憔悴。”

楊國忠在唐玄宗前參了他一本,還說他作《感遇》詩抨擊時政。玄宗下令把他流逐到蘄春郡(治今湖北蘄春縣)去。他便寄情于山水之間,又過上了歸隱自在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