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在古代,读书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像皇帝诗中所写那样:“书中自有千钟粟”,从而便可以衣食无忧逍遥快活的很。因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你读的必须是那些所谓的“圣贤书”,并以此能够参加科举且最终“金榜题名”。然而令人惋惜的却是,天下能够得到如此“幸运”垂青的读书人,试问又能够有多少呢?大多读书人只能无奈沦落底层,苟延残喘,疲于奔命在生活险恶的路途之上。

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杜甫像

其实命运无常,自古亦然,然而如此便可认为是对的吗?当然是不能够满足于此的。对比过往,回看现在的大多数读书人,只要足够勤劳不去搞歪门邪道,基本上都会三餐足够丰盛自取。能够幸逢盛世,就是一种幸运,比皇帝老儿所写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要美艳许多倍。所以,读书人都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除了加劲奋斗和拼搏,千万不要再心生歪门心思。

生活实属不易,即便是被后人称之为“诗圣”的杜甫,固然青年时代也曾“轻裘肥马”狂放过,但到底一直在艰苦又艰辛的生活道路上狂奔,并且从未停歇,向来凄凉。他的生活境况可以悲惨到何等地步呢?当他终于结束流浪想起归家的时候,“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可怜不可怜?连小儿子都被饿死了。这日子完全混的是暗无天日,真正是像人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难怪“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要在诗里愤愤不平地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杜甫的尴尬处境不仅仅表现于此,他曾经写过一首小诗给好友,就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高适虽然前期也像杜甫一样困顿,但他总算机缘巧合立下大功,所以当时正在彭州任刺史;可谓风光无比,情景自然不与往日相同。在那首小诗里面,杜甫先是告穷:“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然后直接步入正题:“为问彭州牧,何如救急难?”简单通俗一点儿来说,我很穷啊老朋友,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赶快寄钱来帮帮我,这儿正饿的够呛呢!

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后来,到处流浪的杜甫带领着一家人来到成都,借助朋友的关系和资助盖了几间茅草屋,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地。虽然不是雕梁画栋般的高楼华厦,但是对于身心皆疲的杜甫而言,总算暂时有了这么一个寄身寓心之所。

《王录事许修草堂不到聊小诘》

[唐]杜甫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前面也说过,杜甫到成都盖了几间茅草屋,如果靠他自己可以说没有半点指望,基本上都是靠好朋友帮助才完成了这个工程。杜甫这个朋友叫严武,时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曾经三度入蜀,在治理政事、军事上很有一套,这么说吧,比高适厉害;因为严武第三次入蜀就是接手高适遗留下来的烂摊子。

中间一段时间,杜甫离开过成都草堂。因为严武第三次回蜀,杜甫得到消息之后,也赶紧跟随着跑回来了,得以继续住在成都草堂里。可是,由于离开成都好几年,没有人在草堂里居住的缘故,草堂现在的状况非常不佳,可以说是八面来风的样子。怎么办呢?只好厚着脸皮求助,我们的“诗圣”杜甫先生又搭上严武大人这条线。面对朋友求助,严武大人能够怎么办呢?只有答应呗。

上面这首小诗,大约应该就写作于此段时间。杜甫要不怎么说被人称作“诗史”哩,关键人家但凡遇到大小事,就会立马挥毫写就一首大小诗作,立此为证,表明自己曾经来过、活过;当然也代表着哭过、疼过;笑过、爽过。

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我们也知道现实之中的一些情况,虽然严武答应了杜甫帮忙修房子,但不可能亲自来为之啊。所以,那些琐碎小事,肯定还是要交待给手下人来做的。小吏们的勾当,玩的那些小把戏,现在我们都能够明白,那基本上是花花肠子要几多有几多。那些人大都表面上恭敬无比,背地里小手段耍奸把滑,怎么卑劣怎么来。当然,若不如此,现在我们或许就不可能看到“诗史”给流传下来的小诗。

事情简单,就那么几句话的功夫,所以诗人才会直接奔入主题:“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经过生活的长期磨练,杜甫也变得有几分圆滑起来,虽然是在做一种催促他人帮自己办事的行为,但你不能板一副古板脸给人看啊,所以在“嗔”字前面加上一个“为”字,立马就带有一丝丝的玩笑话意。哎呀!请问王录事大人,什么时候才会把严大人帮忙修房子的资金给打过来呢?

把事这么挑明之后,杜甫又赶紧开始诉苦:“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录事大人啊,时光不等人呢:你看昨天晚上,忽然就下了一阵雨,雨水顺着草堂那些破洞漏泂,可把一家人给淋得够呛;虽然这是春雨,但是现在谁还会有念叨什么“春雨贵如油”的悠闲情致。这也算一种小手段,可惜在此处使出来,就有些充满了无数的苦涩之意味。

杜甫维修草堂急需资金,无奈写诗催问: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杜甫之所以能够被我们尊称为“诗圣”,就是因为在他的所有诗作里面,可以发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气味全部来自于人世间,属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相遇得到的场景。在这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之中,那种相通的情感会让心灵交融,从而体验出来万种风情百般滋味。这大抵便是诗歌永远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