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诗之绝唱:归庄的落花诗

归庄(1613—1673),字玄恭,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江苏昆山人,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归庄所写的十六首落花组诗,少有人注意。归庄的落花组诗,继承前人传统又加以创新,不仅体物细致,更在其中寄托了亡国之痛、遗民情怀,使落花意象具有了新的内涵。归庄的落花诗既写出他隐居不仕、保持气节的志向,更有抑郁不平的英雄之气;也具有含蓄、流丽婉转之风格,成为落花诗中的杰作,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可谓落花诗之绝唱。

落花诗之绝唱:归庄的落花诗

归庄亲历明清鼎革之变,以明朝遗民自居。他不仅富有民族气节,而且满腔爱国热忱。复杂的人生经历,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归庄的落花诗有更深沉的意蕴。归庄诗中之落花,寄寓自己乱世之凄苦,也蕴含亡国之痛,此种情怀是以往落花诗中所没有的。在此种情况下创作的落花诗自然带有浓烈的时代色彩,意象、意境与风貌不同于前人。

归庄落花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落花与自己的身世、抗清、时事联系起来,使落花意象有了新的内涵。诗中之落花代表的是英勇不屈的抗清志士,保持气节的遗民。而整首诗在清初的时代背景衬托下,诗中的其它意象也具有了新的内涵。如落花诗其一:

江南春老叹红稀,树底残英高下飞。燕蹴莺衔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归?阑干晓露芳条冷,池馆斜阳绿荫肥。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芳草自菲菲

诗中之落花暗喻抗清志士,也写出了自己英勇不屈的昂扬斗志,语意双关。 “江南”二句写出了暮春落花飞舞的情景,更把乱世飘零、志士仁人失散逃亡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归庄不仅写出了明朝灭亡给他带来的痛苦,也反映出抗清事业的凋谢,复明希望的渺茫。二句表现了归庄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花朵在燕蹴莺衔之下,何其凋零,但花落向何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在清朝统治之下,哪有容身之地?要想保持气节,不屈膝投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何其艰难!“溷多茵少”用了南朝范缜的典故,《南史·范缜传》载范缜用花的“坠于茵席之上”与“落于粪溷之中”,说明“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归庄此处用“茵”与“溷”指代反清与投降的两种处境,一旦投降,大节必亏;坚持气节,生存艰难,诗句反映出了归庄内心的痛苦挣扎。“阑干”二句写出归庄不同流合污,甘于贫苦生活的志向。采用了对比手法,遗民志士“芳条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投降者则“绿荫肥”,牺牲节操得到高官厚禄。“静掩”两句则写出了归庄安于隐居,保持气节的无悔选择。“从他芳草自菲菲”,让那些投降派无耻之徒去炫耀自己的成功吧,历史会给他们记上千古骂名的。一首落花诗,把亡国之痛、身世飘零、社会巨变、时代风气都融入其中,可谓超诣绝伦,在落花诗中别具一格。

落花诗之绝唱:归庄的落花诗

归庄落花诗抒写的不仅有自己身世飘零的忧愁,而且充满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这对落花诗的意象内涵又是一个新的拓展。归庄在落花诗中,以落花作比,把无尽的话语蕴含其中,使诗意沉郁悲壮,意境苍凉,还体现出诗人孤傲不群的抱负。落花诗中弥漫着归庄的孤独感,情感的深厚也是一般落花诗所没有的。例如:

庭中野外乱飞翻,哀怨无穷总不言。(其四)

珮玦临江愁帝子,珊瑚满路泣王孙。骚人羁客关情切,触目凄然有泪痕。(其八)

繁华何暇悲公子,惨淡惟应怆老翁。(其十一)

归庄落花诗中的感情极为真挚、浓烈,真切反映了他对明朝灭亡的悲痛。爱国情感充溢于诗中,作者以情观物,带来了新的意境,这在以前的落花诗中是没有的。

归庄爱花成癖,落花在他眼中代表的是美好事物的消亡,繁华生活的逝去。诗中的落花则是他遗民情结的集中体现。花是美丽的,美好的,反映在归庄诗中是他对明朝生活的眷恋,对故国的深情。充溢于诗人胸中的爱国热情在一次次的反清斗争失败后,变得慢慢冷却,恢复之志却总在心头。国家的灭亡犹如日月失去了光辉, 诗人心中是无比悲痛。“万古痛心事,崇祯之甲申。天地忽崩陷,日月并湮沦。当时哀愤切,情词难具陈”(《除夕七十韵》)落花代表的是一个繁荣王朝的覆灭,一种美好生活的消失。

归庄已经从“伤春”“感叹身世”的小圈子中跳了出来,不仅仅囿于个人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亡国之痛,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占主要成分,因此整组落花诗意境更悲壮,更深远。更重要的是,归庄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融入落花诗中,变为一种倜傥不平的英雄之气,使落花诗有了新的风格。如下面一首:

山舍村庄花事阑,元来宫禁早凋残。御沟流出香全散,上苑飘来影更寒。物候定知凭气转,人情且复与时安。明年青帝乘权日,万紫千红返旧观。(其十二)

诗歌首联描绘出一片暮春之景,花事已尽,落英缤纷。颔联则着眼于落花的凋零之凄凉的景象,香气已散,随水飘流;垂落枝头,随风而下,此景给人以无限伤感。但归庄并非蹈袭前人的旧路,一味模仿,而是以个性之笔,自出新意。颈联则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一个“定”字揭示了气候会变化,春天仍然会再来,“人情且复与时安”句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达观,面对现实残酷仍然怀有美好期待,乐天知命,没有丝毫消沉之意。尾联则表现了一个百花盛开,充满生机的图景,意思是春天一定会再来,青帝掌权之时,正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时节。“青帝”为东方的司春之神,百花之神,唐朝黄巢《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归庄用此典,恐怕也有抗清之志不渝,英雄之气长在之意。此句的意境正与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异曲同工之妙,引人遐想,给人以无限憧憬,格调向上,带走了所有的感伤。联系归庄当时之处境,在国破家亡、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写出如此豪放句子,正是他自身英雄气概的自然流露。

落花诗之绝唱:归庄的落花诗

归庄以疏狂闻名于乡里,国变后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一度出家避难,其落魄之状、处境之险可以想见。归庄诗中落花虽摆脱不了殒落命运,却无伤感、哀怨之情,更多体现出壮怀激烈,雄心未泯之意。如其下面二首(其十四、十五):

飞倦群莺树少花,春深今复数谁家?遍题方辍巨山笔,争赏初停杨氏车。看尽长安俱已寂,开残怀悬亦空夸。纷纷狼藉无收拾,化作毫端五色霞。

犹存余艳云为盖,不染残姿霓作衣。带露飘飏易粘物,好随高鸟薄天飞。

归庄落花诗,以华丽的语言描摹落花之情状,以热情的笔触来写冷清之景。作者兴致所致,“看尽长安花”,落花委地,却已经化作了满天的晚霞。“纷纷狼藉无收拾,化作毫端五色霞”一句意境优美,极富艺术美感。而第二首落花诗,归庄以清新流丽之笔,描绘落花的独特神韵。花落到地上,云为盖,霓作衣,丝毫不输花在枝头的美艳。“带露飘飏易粘物,好随高鸟薄天飞”一句把作者的豪情壮志引到了天外。在其组诗中,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如“时过不辞就消歇,尚余芳气在乾坤”,“化作春泥亦已矣,不堪堕在马蹄涔”,作者的英雄本色表露无遗。归庄既继承前人写落花的技巧,又加以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与意境,颇显功力,在落花诗中更胜一筹。

归庄的落花组诗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落花诗中的杰作,真可谓“落花诗之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