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错吗?

linjiayan9103


“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狭义的个人主义观点来看,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种思想和行为还是有值得商量讨论的地方。

人都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地球上的人类是一个大集体,其他的集体都是小集体。我们的生活周围布满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集体。在整个世界里,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既错综复杂矛盾重重地交错在一起,又水乳交融互相依赖地共同生存。

如果每小集体或个人都在遵守法律和规则有前提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表面上看是没有错,好多人都似乎是理直气壮地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诚然在法律的层面上,你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游戏规则的范围内,就会出现很多问题。(1)都为自已,坐吃山空。如果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考虑集体利益,只讲索取不讲贡献,那么势必会掏空集体,最后树倒猢狲散,最终自己的利益安在?(2)只为自己,也顾集体。如果你会说,谁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呀!我每天不也在拼命地工作吗?我敢说,这种工作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没有考虑集体的利益。这样势必造成集体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这种集体到最后,个人利益又何在?(3)集体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有种人,他们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这样的人多了,集体发展既好又快,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4)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自已利益微不足道。在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傻子”,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是是处处为集体利益着想,甚而至于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这是一种胸怀,他们最大的个人利益是精神上的荣誉感,值得我们去尊敬。(5)只为自己,坑害集体。有那么极少数极个别的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害集体,出卖集体利益,最后既害了集体又害了自己,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从以上几点看出,“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制度上的问题,如果我们都积极主动去把集体建设好了,集体富裕了,水涨船高,自己的利益不就自然丰富了吗。

所以,一个人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一种个人生活能力和工作水平高低的体现,更是一种个人认知走向和思想修养层次的延伸,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生活质量。


笔尖莲心


相对于对错,更大的问题在于: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往往并不会实现利益最大化,甚至会减损自己的利益。

所有人都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区别只在于内容和方向,比如,看中眼前利益和更加放眼长远,注重经济利益和更着眼于自身层次的成长,关注物质和更追求于精神领域……

当然,我们通常只将利益局限于物质利益(权力也是物质)。

我们都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并且自己的利益也需要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如题所说,如果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显然会损坏甚至失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亦即,眼前的获利,隐含着未来的失利。而如果按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最终会更好地实现“己立”和“己达”。

但是,在现实中,“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模式总是存在的,因为芝麻是眼前能看到、能抓住的,而西瓜与我们还有或长或短的距离。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当我们乐不可支地专注于捡“芝麻”的时候,往往对失去的“西瓜”是浑然不觉的!

所以,孔子还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更重要的是,所谓获得利益,其实只是我们取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虽然,利益看起来很像是幸福。因为幸福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中,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里说:“幸福属于自己,但却是来自他人的礼物。”“利益可以分配,但幸福不可能分配”。

而且,我们活着,不仅要做事,还要做人。所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显然是自私的。而“自私只是做事,自尊才是做人。”

所以,如果我们将全部关注点放在物质利益上,是有危险的,因为,赵汀阳还说:“如果一切都替换成经济利益,那么人就以新的方式退化为动物了。”


郑光赫


答:有错。

为什么?

因为从情、理、法三个层面上来讲自私自利,处处为自己的利益而着想,只想到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别人的事情,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的人是不对的。

一、先从情这个字面上来讲,人说话做事必须要保持有情有义,重情面讲义气的人才是基本道德上的合格,一个不讲情面乱说话乱做事的人就会乱事乱规,合情才合理。

二、又从理字上来看,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在理吗?一个人无论你说话做事都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这还是个理吗?假如在任何家庭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家人会怎样去看待他?假如在任何一个机关部门或者是企事业单位有了一些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大家会怎样去对待他们了?假如出现了一个说话做事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他即能将心比心而又会去换位思考理解人性的人,大家又是什么样的看待这个人的呢?

三、再讲到法这个字面上,法律是最后一道底线,情,理,二字是做人的底线,如果不讲情理乱做事情就会触犯法律,国家法律的宗旨是什么?是公开,公平,公正。

你处处以我字当先处处把自己的利益考虑在先,不顾别人在情、理、法上都讲不通,家和万事兴,邻居之间也得要保持和睦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和谐才有稳定,自己只顾自己的利益这是家和吗?自己只顾自己的利益邻内之间还有和睦吗?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希望吗?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一个社会脱离了人格,脱离了道德会是什么样?

所以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错误的,做人的最大原则是人格,道德品质,自私自利不仅是不合情理,而仅还会犯罪。


6686老农民


1.从功利主义上讲的话,是追求“最大的幸福”,就是说要有这个实际的效果.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一定完全错误。


2.根据我的主观感受,绝对片面,往往错,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权衡利弊,不能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比较人是一个社会化的产物。

3.法律的角度上来说,遵纪守法是人的最低道德。法律是最低意义上的道德,法律和规则调整的范围和幅度肯定是有限的,而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道德调整的义务是远远超过法律和规则的,人也是社会话的产物,天理国法人情密不可分的。可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会赚得钱,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损失很多。比如有的时候为了钱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也是大有存在的。可以说追求钱追求金钱是追求最大的幸福。,但是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目的。


4.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我今天要去某一个地方探亲,结果我不想去了。其实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的话,我并没有违反什么我从道德上来说的话我是一个不诚信的人但是我也没有对自己造成什么损失,但是从道德角度上来说的话肯定就违反了这个诚实守信的义务。

5.比如说做人要讲诚信、人情的话是道德的范畴,不能代表法律,比如说你打死小偷,大家觉得你干得好,但是法律却不认为这样,法律认为小偷也是有人权的,你无权处置,你这样做的话是犯法的。


总结: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不单单是为自己活着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生存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生活人是这个社会化的产物自然就免不了分工合作的问题,所以说要将个人的利己主义和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相信才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


懂法哥


没错,利益是指我们人类生活中,对物质和精神方面满足欲望的需求,欲望的存在又是人的基本因素。

人与人之间有利益才有交往与合作。交往中不断的摩擦和分歧产生了火花,彼此之间才有了深厚的感情和后期的合作。正因为利益的存在,才使人类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当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和国家利益做出让步,为国家实现发展而壮大做出贡献。

因此,笔者认为只要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必然的。


诚信的守护者


你不违背法律规则,不一定就符合公众道德,符合人伦秩序,自私自利从来就是为众人诟病的,不会受人欢迎的。虽然法律法规不能对你有所约束,但是依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和审判,这是注定的,社会观念,人群观念,情感观念,价值观念,是非观念,世界观念,文化观念,所有的观念都如此,望好之为之。谢谢,愿善意常在,人人和蔼,世间明媚,公有所在。


彼岸观花065213121549


法律和规则基本上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法律是道德之上的规则,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施行;道德是无需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人们自觉遵守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既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还要符合道德规范才行;也就是说仅仅以不违反法律为标准,是不够的。


崩牙叔


关于这个问题,要分上中下三种人来说,但三种人总的前提是: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范围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都没错。这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要三类,这也就有积极向上的大人物(政治家,革命家,改革家),他们所作所为,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为大众作想,只留那么一点点的小数来支撑属于他的家,维持小家,中间的则是有百分之八十的是呈中立场合,主要表现为:快刀斩乱麻两边光滑,也就是二一添着五往年珠算口决。最后的小人见识。那就是一心只为钱和利。这种人在遵守法律和规刚上,得寸进尺。专钻国家空子谋取利益。


董保一成


人活在世,行为不光受法律和规则约束,还受道德、习俗和伦理制约。有些行为虽然遵守或不违反法律和规则,但破坏习俗、有违伦理甚至缺德,一样会被谴责甚至法律制裁。

例如有人不慎落水求救,你正好站在水边却不会游泳,周边也没有救助工具,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而无动于衷,虽然没有违反法律和规则,但要受到社会谴责。如果你是党员等特殊身份公民,还可能被追究纪律处分。

再例如婚姻自由,八十五岁的独身富翁以征婚名义与年轻女性交往,始乱终弃,女子赔上身子还无所得,富翁遵守法律法规但缺德。

本人关注社会热点及百姓日常生活,愿意回答网友所提社会问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您认为我回答有道理,请给我点个赞,欢迎评论与互动。


429方寸世界


实质上法律和规则都是价值的判断,即便在所谓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条件下,亦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价值观评价的对错有不同的涵义。

有的人想法可能是从长远看利他才能更大的利己,有的人想法是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极端利己实际上你能接触的也是极端利己的,没人会为你的利己无偿付出。所以即便从利己角度来说,也会造成自己交往交易成本很高,往往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