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個歷史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詩句可以代表你的家鄉?

白羽居士


從我的腦海裡蹦出的第一首詩是李商隱的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重慶是一個一年四季都溼潤的城市,春天的雨淅淅瀝瀝,潤物。夏天的雨轟轟烈烈,消暑。秋天的匆匆忙忙,降燥。冬天的雨滴滴答答,解乏。重慶也是一個讓人來了就流連忘返的城市。我們依靠長江,聯通四方。我們將城市建在山上,築起我們江湖。我們在夜深霧起時,講述著霧都夜話。雨,江,山,霧,正是如此孕育出了重慶熱情,好客的人民。


一隻紅色的小熊貓


一直勇於承認自己是南陽人,內心虛榮。上學的時候讀的是電視新聞專業,毛主席他老人家親自撰寫的新聞稿,《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成為了中國新聞人的必讀作品,坐在教室跟未來的同行們共讀這篇通訊,心中還是竊喜的。

這多虧古人們底子打的太好,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就把南陽的歷史地位,推到了一個極其輝煌的高度,把同時期的黃忠、李嚴都都比成了螢火之光。可惜諸葛亮的萬丈金光終於引來了隔壁酷愛收藏土豪金大亨的覬覦,這居然還不是一個土豪的臨時起意,而是跨省級團伙作案。

現在每次看到頭條號一個叫“淯陽候”的人,他每天都要發一篇類似於南陽是南陽,南陽不是襄陽隆中的文章。他從故紙堆裡扒拉出一些史籍資料,就像祥林嫂子一般,逢人就要宣傳一下南陽諸葛草廬的歷史,末尾還要再證明一下南陽是南陽,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有時候真想對他說一句,算了吧,人家土豪好歹也是花了大價錢的,人家拋棄了孟浩然,米芾,宋玉,還有我最愛的郭靖和黃蓉,放著這麼多自帶流量的大ip不去發掘,非眼紅別人家的,老祖宗。

對了,你們花了幾個億從國家教委那裡買走諸葛亮不要緊,我們這裡還有漢光武帝劉秀,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法學家張釋之,秦國名相百里奚,宋代名相范仲淹,民國哲學大師馮友蘭,等等等排著隊等你來買。你開個價,一次性打包賣你也行,分期付款也可。順帶提一句,光武帝劉秀已經買了一半了,詞條都改了,加油,你行的。

下次別去編書的那幫人手裡買了,他們那雖然是一手交錢,一手改文,可惜是過了水的二道販子,不夠權威,不夠讓人心服口服。你下次來南陽買,南陽名人多,經得住買。

何況,南陽經濟不發達,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南陽人都懂。我們寧可拿錢來搞經濟建設,也沒錢去買祖宗,花幾千萬定製一個銅像立在廣場上,諸葛亮居然以這種無厘頭的方式佔據了關羽打了半天都攻不破的城池。你猜諸葛亮本人會不會喜歡自己被刷上一層金漆,搞得滿身銅臭,被擺在一個自己完全不想去的,曹軍佔領的地方。

我世俗的無藥可救,我承認。


白羽居士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據說是重慶北碚的縉雲山,詩作於渝州“此巴山並非彼巴山”,現在的“巴山”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泛稱大巴山脈,綿延我國整個西南山地,但據考證,李商隱這首《夜雨寄北》作於渝州。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 公元 848 年) ,時年 35 歲的李商隱被授為節度判官,治今天所在地為三臺縣的梓州,期間雲遊巴蜀,因此得以遊歷三峽。隋初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即今天的重慶,後來就用“渝”作為重慶的簡稱。

巴蜀地區多山,古時陸地交通不便,故多沿長江、嘉陵江走水路。而北碚區是從三臺縣沿江乘船而下,進入重慶得以遊覽的必經之地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李商隱還有一首《巴江柳》

: “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好向金鑾殿,移陰入綺窗。”


唐朝時嘉陵江被稱為“巴江”,嘉陵江在重慶經合川區、北碚區、渝北區、沙坪壩區、江北區、渝中區等,最終匯入長江。這篇描繪嘉陵江邊柳樹的詩作,進一步佐證了李商隱有過身在重慶的生活。


大重慶之美,盡收李商隱眼底。


黑米詩生活


我的家鄉是河南漯河市。要說漯河的歷史名人,最著名的要數許慎了。漯河市專門建立了許慎文化園,國內外圍繞許慎的研討會、交流會有很多。外地朋友來漯河,多會提出參觀許慎文化園的要求。

許慎,出生於漯河市召陵區,被後人奉為“字聖”。至今召陵區還有一座許慎墓。曾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說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那麼許慎也用一部書統一了中國的文字,規範了漢子的形、音、義,也規範了一種文化的框架。可以說許慎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

其次是岳飛。歷史上岳飛在郾城打敗金軍,史稱郾城大捷。他一生簡潔正直,精忠報國,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懷念。南宋建立後,金軍經常南下騷擾,南宋著名將領岳飛組建了“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在郾城大捷中大財金軍,收復了許多失地。

第三,是楊再興墓位於河南漯河市臨穎縣男12公里小商橋東300米,世稱“忠墓”,當地俗稱“楊爺墓”,墓地20餘畝,呈長方形,松柏蒼翠,有祭廟一座,清代建築。

看看,我的家鄉漯河美吧,有著沉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英勇無畏的抗金英雄。再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走進漯河的沙澧河水兩岸,好像行走在大觀園。


阿英嘎


我生在揚州成長在南京。所以,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都可以算作是我的家鄉了。今天和大家聊聊和揚州有關係的名人詩詞吧,李白、杜牧、白居易太多的詩人詞人都曾留下了千古名句。

古人的詩句不是傷離別就是懷古傷今,大多深沉悲愴。提到揚州大家一定會想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但是我覺得唐代詩人徐凝寫的這首七言絕句《憶揚州》最能代表揚州,他借景懷人,以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

徐凝生在中唐,在文人墨客盛出的唐朝並不突出,但是這一首詩絕對是將揚州的美寫出了無與倫比的意境,我們來欣賞一下。

前兩句“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蕭娘同蕭郎相對,詩詞中的男子所戀的女子常被稱為蕭娘,女子所戀的男子常被稱為蕭郎。桃葉原是王獻之的愛妾,這裡指所思念的人。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別離後無窮的思念,無限縈懷之感。

前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皎潔美好的月光如果可以分成了三份,那麼揚州就佔了兩份,這裡的無賴可不是潑皮無賴的意思,無賴在這裡指美好可愛。

這是何等驚豔的詩句,其時其景,大概也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吧。

全詩句如下: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後來,“二分明月”就成了揚州的代稱了。宋人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是借用了徐凝這句詩的寫作手法。


鯨菱曉憶


看到這個問題,我頭腦中立馬想到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這兩句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層層疊疊的群山描寫得很傳神,而我的故鄉贛州就是這樣的地方,到處都是山,一出門看到的是山,走到外面看到的還是山,總之到處都是山,那就是一山放出一山攔。

楊萬里也是江西詩人,而我的故鄉離他當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很近,雖然這首詩所描寫得並不是江的山,而是安徽皖南的松源,當時他被外放,正好是經過鬆源這個地方,看到了眼前層層疊疊的群山,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在這首詩中,他只是描寫了所見所聞,但是寫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我的故鄉贛州到處都是山,放眼望去也是層層疊疊,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那眼前所見之物必然是那高聳入雲的山峰。所以楊萬時這首詩最是能夠體現到我的故鄉,而他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詩人,由於同為江西人,我對於他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他在這首詩中,儘管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事物細膩的觀察。

楊萬里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陸游、范成大、尤袤等人並稱為“中興四大家”,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正是寫於他人生陷入困境之時,不過他並沒有描寫內心的憂愁,更多的還是描寫了所見之物,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南方其實本來就是山很多,而江西也是出才子,特別是在宋朝和明朝,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文學家,他們在文壇大放異彩,而楊萬里作為江西的才子,一生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在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一詩中,他僅僅只是描寫了普通的風景,但是卻寫得很唯美,讓人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鄉村美景。

贛州地處於江西的南部,四周都被層層疊疊的群山所包圍了,那這首詩其實是最能夠體現出我的故鄉,我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想山的那一邊是什麼地方?這也使得我對於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一直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能正是由於山多,我們這裡也比較貧窮,一直是無法與江浙等地相比,儘管在古代很富裕,屬於正宗的江南地區,可是到近代它逐漸沒落,可能也是與地理位置有關。

楊萬里的這首我在兒時第一次讀時就有一種親切感,裡面所描寫的景物,正是我日常所見的普通風景,一出門就是山,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所以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最是能夠代表我的故鄉。


品詩讀詞


王勃的《滕王閣序》就代表了我的家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四美具,二難並。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不言不語靜觀天下!



雲門道家養生


我的家鄉東方巴黎,又被稱為魔都。徐光啟(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市松江區區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啟病逝,崇禎帝贈太子太保、少保,諡文定。







東方巨龍167500456


我的家鄉是浙江台州。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代表我家鄉的人物很多,

文化名人有: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 ,道教南宗始祖張伯端,“詩書畫三絕”、開臺州教化之先河的鄭虔,“初唐四傑”之一、做過臨海縣丞的駱賓王,隱逸詩人寒山子,唐代著名詩人項斯,著名活佛道濟(濟公),宋代儒學大家朱熹,著名理學家徐中行、徐庭筠,著名文學家、為《資治通鑑》作序的胡三省,江湖派詩人戴復古。元代有著名書畫家柯九思,元末明初有著作169捲入《四庫全書》的文史學家陶宗儀。明代有儒學大師,“台州式硬氣”的代表人物方孝孺,史學家、茶陵派代表詩人謝鐸,獨樹一幟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清代有著名“博學鴻詞”齊召南等。

政治軍事名人有:南宋名相謝深甫、杜範,太皇太后謝道清,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抗倭名將戚繼光等。

寫台州的詩,著名的有唐朝杜甫的詩:《題鄭十八著作虔》。全詩如下: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亂後故人雙別淚,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復聽。第五橋東流恨水,黃陂岸北結愁庭。賈生對鵬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可念此翁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著名的句子是:“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特別能概括台州的地理環境。


李軼賢詩文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複雜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對現實不滿,不與統治階級合作。相傳楚王曾經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其書《莊子》被奉為《南華真經》。

莊子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文筆汪洋恣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莊子》共33篇、內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莊子》善於虛構,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莊子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變化,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後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如《逍遙遊》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養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逍遙遊》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逍遙遊》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麼是“逍遙”?從語義學意義上說,這是個聯綿詞,聯綿詞往往表達一種難以言傳的行動和悠遠舒長的意境。此外,它還是個疊韻詞,因為韻母相同,逍遙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試想一下安適自得優遊歲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遙。《逍遙遊》是《莊子》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遊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即“遊心於談,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的“無為”主義,也可以叫作“逍遙”主義。

蒙城建有莊子祠,莊子文化氛圍濃厚,莊子是蒙城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對蒙城有著深刻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