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點丨寫給疫情肆虐中的高考考生


教育熱點丨寫給疫情肆虐中的高考考生


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正在經歷著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3年間最不尋常的高三寒假!

原定於正月初七的開學,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而推遲,具體開學時間還沒有定,可以確定的是你將擁有一段巨長的自由支配的備考時間。有兩種人必將成為最後的王者:一種是極其自律的人,一種是自學能力超強的人。這段時間已足夠替國家完成人才的選拔,錯過這個假期,就意味著提前出局。我堅信,疫情終將過去,高考一定會如期到來。我期盼:你能充分利用好這個假期,完成高考的逆襲。

這個寒假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上學期的主要任務是一輪複習,剛開始時你躊躇滿志,但到後來你發現越學好象什麼都不會了,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那成績就是紋絲不動。期望值與現狀的巨大落差,很容易讓你陷入迷茫和浮躁中。這是因為一輪複習時間長而見效慢,講得多練得少,三年的內容要在五個月時間過一遍,積壓的問題一下子集中呈現出來,讓你產生長期努力不見效的錯覺。不過還好,高三最難熬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三四月份是整個高三備考的爆發期,現在正是爆發期的前奏,爆發的高度和力度,就看你這段時間學習的強度,很多高考優秀生的真正逆襲是從寒假開始的。

這個寒假是你高考前最後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是解決你個性化問題的關鍵期。前段時間的學習中,老師的進度、作業、大大小小的考試搞得你焦頭爛額,錯題沒有時間整理,老師講的經典例題沒有時間細想……一直沒有時間幹自己該乾的事情,導致會的會不會的還是不會。你還困擾於面對弱科時的兩難選擇:弱科就是一個大坑,靠其他科目根本填不滿。補弱科就要佔用大量時間,往往是弱科沒有補上來,優勢科目反倒受了影響。個性化的學習要求和老師的進度總是有很多的矛盾和衝突,那個也想著做,那個也做不好。這個假期來了,有這麼長的時間,你有了充分的條件來解決很多長期困擾的問題。

這個寒假是外在干擾最少的一段時間。疫情防控,居家隔離,沒有了以往的迎來送往走親串友對你的干擾。你也不用擔心朋友同學關係問題,那些人聚會,有沒有叫你,這些擔憂都沒了。沒有了在學校各種比較給你帶來的焦灼,不用考慮同桌學習進度快,做題比你多,回答比你全面,成績反超你等種種比較給你帶來的沮喪和打擊。你不用在乎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不用精心打理你的髮型、留意自己的言行、擔心別人的評價。在你的父母面前你完全可以蓬鬆著頭髮穿著睡衣,對父母數落你的臭腳丫充耳不聞。沒有人再來打擾你,你不再用和任何人比,你需要的是自我超越,這個假期真正成了個人素質的比拼。

教育熱點丨寫給疫情肆虐中的高考考生


到哪裡再找如此難得的一段時間,好好利用吧,給你兩個建議:

一、做一個自律的人。

現在你有大把的時間一定能做很多事情,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有一位同學有這樣的體會:

我計劃做得條理分明,但整天就是低效率的循環,別說專注了,連最起碼的集中都沒有。晚上,一人在房間桌子旁邊坐著,前面放著數學,我就眼盯著課本,停滯了近三個小時,也不是走思也不像發呆,就是純粹楞看,我沒有看閒書,任何娛樂設施都沒有,沒有任何人打擾我,我在獨自的空間裡無所事事。

你一定有同感,在家裡沒有干擾時比學校的效率更差,這正是源於你的不自律。你可以按如下的操作試試。

放下手機。別說用手機關心疫情,用手機查找資料,用手機聯繫老師彙報學習,別為自己找任何藉口。手機對於你來說無非是沉迷遊戲;用微信和QQ和同學朋友聊一些無聊的話題;刷抖音、今日頭條等各種娛樂類的APP。這些內容讓你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總在“看完這個就結束”中把學習一拖再拖。手機是你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的最主要干擾源,是自己在本沒有干擾的情況下製造干擾。

拒絕閒書。你所迷戀的玄幻小說,都有一種共同特點:一個廢柴,因為穿越或獲得某種異能,而獲得了實際生活渴望得到不能得到的事物,你容易產生一種代入感,想著我要是誰誰多好啊,忘掉現實的無奈和不堪,自己幻化成主人公如何厲害,在不知不覺中被作者套路你。10小時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如1分鐘的埋頭苦幹,從此刻努力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按時作息。你和學霸的距離,無非是手機離不了,晚上不睡覺,早晨起不來。我所瞭解到的衡中的學生,都會在早晨六點開始學習,一天的學習時間不會低於10小時。因舒適造成的懶惰、不自律形成的放縱,就是你現在最需要對抗的“冠狀病毒”。保持學校的作息時間,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保持一種戰鬥的姿態,停課不停學,自我加油!

練習兩小時專注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準備學習時心神不寧,遲遲不能啟動。好不容易開始學習了,時間不長,便會找到各種理由起來活動,或是找書、找筆記本、喝點水、拿張紙。有這些習慣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數學學習吃力,面對難題一籌莫展。因為這些習慣直接引起學習活動的中斷,思維因為經常中斷,總是在一個膚淺的層面上簡單重複,而不能有縱向的深入,鑽研不進去。面對理科學習的挑戰時,會表現出明顯的基礎不足或思維深刻性不夠。

設定目標,對自己提高持續兩小時專注學習的心理預期,準備好學習所需的一切用具。不要理會周圍的噪音,改變分散注意力的不良習慣。砍掉所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樣聚焦投注到學習中去,可以鑽透各科學習中阻礙成績提高的任何“瓶頸口”,順利完成差科弱科的複習升級。

高三的時間像沙漏一樣,毫不停歇地在消失,你選擇了做與高考無關的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高考。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得好:“堅強的意志,不僅是想什麼就獲得什麼的那種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時候放棄什麼的那種本事。”

二、做學習的主人。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這個假期一開始,你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早晨:5:00起床讀英語。上午8:00到9:00做數學,9:00----10:00看地理……接著你會把計劃表貼在牆上,晚上睡覺時還會下毒誓,從明天開始一定要按照計劃表生活,這次可要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但是第二天開始,你就覺得很難按計劃表來生活,到9:00數學還差點,往後順延吧,後面的計劃就亂了。本來計劃好學習,臨時有事打亂,整個計劃就無法執行。雖然努力讓自己迴歸計劃,但是一兩次打亂後,你就開始推託計劃了,最後乾脆也就不理睬計劃表了。高三衝刺拼的不是時間和數量,而是對時間和目標的管理。

圍繞目標而非圍繞時間來訂計劃。以時間為前提的計劃,讓你關注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使你更多的關注了形式;以目標為前提的計劃,讓你時時清楚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使你更多的關注了怎麼達到目的。我們訂計劃的目的是實現目標,那麼想一想,一天的學習中你的目標是什麼?完成什麼作業,弱科要怎麼進行,要完成哪些積累。再進一步想,我怎麼來實現這些目標,是聽講、看書、做題、背誦。再進一步想,我在什麼時間可以完成。以時間為前提的計劃,讓你關注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使你更多的關注了形式。以目標為前提的計劃,讓你時時清楚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使你更多的關注了怎麼達到目的。

向弱科宣戰。在一次高考填報志願時,一位應屆班學生英語134分,我很替她婉惜,這麼好的英語,複習一年多好啊,但是她堅決否定,因為文綜太差,只考132分,這還是最好成績。你是不是和她有相似的感受,想想對高考沒有信心,最大的心理障礙恐怕就是弱科,弱科是心中永遠的痛。

向弱科宣戰首先要解決一個態度問題:弱科一定要補,無論你對該學科厭煩或是提不起興趣的原因是什麼,真正到了高考用分數說話的時候,是沒有人會顧及你的好惡的。你的弱科恰恰是成績提升的關鍵增長點。其次,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弱科一定能補上來。不是你的智力有問題,和天賦沒關係,基礎差也沒有關係。正視該學科,設定學習弱科的專門時間,專時專用,補弱科完全可行。再次就是大目標小步子,先易後難,一個個解決。力求學透,學一點,透一點,不吃”夾生飯”,產生成功體驗。有興奮點、有目標驗收。小改變帶來滾雪球效應。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總之,挑戰弱科,始於積極情緒、成於成功體驗,功在持續給力。

強化標準化練習。做為高三生,你經歷了很多次考試,但考試中你會因為緊張出錯,馬虎出錯,時間不夠,考試後追悔或不甘,覺得都不是自己的真實成績。這主要是考試時太在乎結果,平時練習太不在乎結果,平時的標準化練習不足,也就是按照考試的標準進行平時練習。平時做題時慢慢呑呑漫不經心,做到哪兒算哪兒,做多少算多少。一到考試時總會擔心時間不夠用,而顯得手忙腳亂。我們強調考前的“平常心、平常態”,卻忽視了平時的“考試態、考試心”。緊張度和學習效率呈倒“U”型關係,緊張度達到足夠,學習效率才能達到峰值,平時學習的緊張度和考試時呈對應且相反的關係,很多學生平時的緊張度不夠,而考試時焦慮感過強,使他們很少能達到學習的高效狀態。所以標準化練習要求從四個維度要求:任務明確、時間限定、獨立完成、心理緊張度。

年輕時所有經過的苦,都是我們成長路上值得驕傲的資本。衡水中學郗會所校長在開學典禮講話中有一段:在生活中,總有人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自己沒有降生到一個富裕的家庭,抱怨自己不具備天生就有的智慧,不具備驚豔世人的盛世美顏,總抱怨同學、老師、家長不理解自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覺得,命運就是如此不公,生活就是如此不堪,認為別人的成功與進步,不過都是命運的眷顧。但是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命運竭盡全力的抗爭,都為我們改變人生軌跡埋下了伏筆。

多難興邦、殷憂啟聖。03年的非典過後,中國誕生了阿里、騰訊、京東等高科技產業。今年的疫情必將是國家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5G時代到來,新的業態新的生活必將噴湧而出,必定迎來一個風雲際會的年代。經過你的沉潛積澱,必將激發你的智慧與潛能,來成就你的大學夢想,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你現在所有的選擇都將決定你的人生高度,你播下的所有心願都將在秋天收穫,你做的每一分努力都將變成成長的臺階,你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將結出明天的碩果。大學有約,未來可期,願所有的美好,都在這個史上最長的高三假期裡蘊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