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冰櫃空了,庫存也空了,水產凍品商家最大的苦惱是“缺貨”

從2月10日至今,廠家復工潮一直在持續推進。那麼,產業鏈下游的水產凍品經銷商們生存狀況怎樣?對於2020年的行情,他們又是怎麼看的?

記者電話採訪了業內數家水產凍品商家,且聽聽他們怎麼說。

近日,包車、包機、包高鐵等各種“大手筆”接員工返崗的新聞不少。那麼,在規模相對小了很多的水產經銷企業和超市等,員工返崗情況怎樣?運營順暢嗎?

廣西南寧,一位水產綜合批發超市負責人表示:2月13日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交復工申請,14日就批覆了,南寧政府辦事效率很高,現在配送路線還沒有恢復,主要是配送市區客戶,也有一些自提客戶。最近兩天準備配送到縣城去。”

公司的員工基本都上崗了,我們員工家在周邊的比較多,我直接派車去接的,距離最遠的往返700多公里,也接過來了,先隔離,再上崗。”負責人說,“這個時期,員工自己來上班太難了,而且路上接觸人多,感染風險大。派車接,雖然花了幾千塊油費,但大家都安全就好。”

在浙江義烏,一位水產行春節期間幾乎沒有放假。“公司一直在運營,員工基本都在崗,不過最近個把月,配送銜接不太好。”公司總經理介紹,“往下一級市場不好送貨。再就是市裡有些區域,管控不一樣,也不好配送。”

在四川,一家水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市場3月才開始全天營業,此前只在上午8點至11點開放,幾乎是半停業狀態。公司雖然復工了,但目前只是派人值班,出貨量很小。

商超渠道普遍缺貨,大品牌賣最火

受疫情影響,居家消費需求則出現井噴態勢,不少家庭都將冷凍水產食品作為必要的儲備食品。那麼,水產凍品商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貴州是國內疫情解封較早的地區。“現在主要供應超市和外賣客戶,庫存不多。”嘉怡水產超市總經理介紹,庫裡的凍蝦、凍帶魚貨品賣完了,都是供應外賣客戶,現在沒有新貨到,供應超市和外賣的貨都很缺,“年後到貨的廠家很少”。

廠家發貨跟不上市場需求,有這種感受的水產凍品商不少。廣西武龍水產超市代理的品牌不少,不過春節前就已經把庫存降下來了,因為客戶一般也會在春節前備貨。如今,水產凍品需求大,倉庫裡幾乎沒有庫存了。“整個正月到貨都很少,負責人還介紹,廠家產能沒有恢復,經銷商庫裡自然沒貨。

負責人也表示,這段時間,一線品牌、一線企業產品貨特別缺,包裝產品優於散裝產品,品類方面,能進賣場和其他零售通路的都缺貨。

在廣州,潮鄉人水產的主要通路在農貿市場。自2月10日復工至今,雖然有部分農貿市場還沒有開業,但公司一直正常運作。其銷售經理介紹,自有冷庫,自有車輛,而且各地都有服務部,配送很方便。“倉庫很多貨都空了,補不上來。”

餐飲遭遇衝擊,轉折尚未來臨

最近幾年,隨著餐飲業態的蓬勃發展,方便快捷、標準化的水產冷凍食品在這一領域也獲得了巨大發展。然而,疫情時期,餐飲、休閒娛樂幾乎全部關門歇業,廣大餐飲水產食材供應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正月初三就開工了。”廣州海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說,廣州是美食之都,春節餐飲消費很旺,初三開業也是海美多年來的慣例。不過今年形勢特殊,短期內業績肯定受影響。

他還介紹,現在小餐飲幾乎都歇業了,中餐也沒怎麼營業。“批發通路可以儘快恢復,餐飲方面肯定不行。”

同樣深耕餐飲領域的龍騰水產公司,受疫情影響也非常大。負責人鄭先生說:“我們很多產品都是供應餐飲店的,而且是非典型產品,在家吃不了這麼多。成都開早餐店的主要是湖北人,現在湖北疫情最嚴重,很多人春節返鄉後都還沒過來。”

鄭先生也表示,現在餐飲、學校食堂基本都沒開業,很多火鍋、日料這一類終端店面,現在銷量要差一些,關鍵還是在通路,食堂、酒店的產品現在都沒動銷。

如今,隨著全國的防疫形勢日漸好轉,少量餐飲陸續開門,學校開學時間也提上議程,餐飲水產食材供應商即將迎來“春天”嗎?

鄭先生分析,中國有句老話,“下雪不冷,融雪冷”,疫情結束後也有一個影響消化期,餐飲水產食材供應鏈“解禁”會有一個過程。

至於2020年的行情,鄭先生分析:“企業復工是遲早的事情,產能上來了,整個供應鏈就正常了。不過,今年的原材料供應可能會緊張,產品價格會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