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說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幾乎盡人皆知,而“文房第五寶”則知之者甚少,這第五寶指的就是印泥。而在瞭解印泥之前,自然要了解印泥用之實處:鈐印。

鈐印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鈐印,中國古代官方文件或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書法作品落款完成後,算是整體創作完成。其意義在於表明所屬者對加蓋印章之物的擁有權、使用權或認可。通俗意即“蓋印章”,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所以,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運用適宜。一般鈐蓋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綿浸有紅色印油,既不勻和,更會滲油,鈐於紙上,印記周圍會產生透油現象,團團油跡堆積,印文汙積、模糊,走失神采。

印泥是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簽署,還是書法繪畫的印章,都需要使用印泥。福建漳州的八寶印泥因品質上乘備受書畫家青睞。

八寶印泥的由來

漳州八寶印泥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二批中華老字號。很多人不知道,八寶印泥其實是從藥膏脫胎而來的。

相傳,清康熙年間,漳州藥材商人魏長安用

珍珠、瑪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棗、梅片和艾絨等八樣珍稀藥材,調以蓖麻油、磦銀硃,製成“八寶藥膏”,可治刀傷、燙傷、瘋狗咬傷等,效果很好,由於造價昂貴,售價不菲,顧客門可羅雀。

魏長安平時喜歡書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把八寶藥膏用作印泥,鈐蓋在自己的書畫上,沒想到光彩豔麗,讓人耳目一新。於是他將“八寶藥膏”研製改進,轉產為“八寶印泥”,一時生意興隆。

乾隆十年(1746),時任汀漳龍道尹的侯嗣達把魏長安的“八寶印泥”送入清廷內宮作為貢品。至今,判定乾隆前後的字畫,常以是否鈐印八寶印泥作為鑑定方法之一。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八寶印泥與水仙花、片仔癀被稱為“漳州三寶”。因採取珍珠、瑪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貴珍品精製而成,故名“八寶印泥”。

中外書法家酷愛的印林之寶

無論畫面有多美,觀者都不會錯過角落裡這一方豔色,在凝神品鑑篆刻藝術之前,顏色必須要搶眼,這就是印泥的功勞。雖然與書畫、篆刻藝術相比,印泥只屬於“技”的範疇,但它也有自己的品格。好的印泥,色要豔,但不能俗豔,氣味要芬芳,還要防黴、防凍、防燥、防褪色等等,不要小看這小小一盒印泥,對“技”追求到極致時,就會達到“藝”的境界,享有“印紙則桃花欲笑,鈐朱而墨韻增輝”的讚譽,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其紋理絲綢般旖旎,給人一種素雅之美。或形如春水皺起,盪漾在細美微風之中。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用好的印泥鈐印,會有金石的味道,八寶印泥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色澤鮮和、氣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燒留痕、燥天不幹、雨天不黴、夏不滲油,冬不凝凍”,漳州八寶印泥的這八大優點必須全部羅列,缺一不可,只有具備這些優點,才能算是好印泥。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其製作工藝極其複雜,需採用麝香、硃砂、紅寶石、珊瑚、朱膠、赤合葉、老陳蓖麻油及艾絨等8味上等名貴藥材為原料製成。硃砂選用上等鏡百砂;天然紅寶石、珊瑚經研細和多次漂制;珍珠選用上品研製;蓖麻油經自然陽光照曬與四季冷熱處置,存放20年以上;艾絨經挑選、漂制、摘絨加工等工序製成。上述材料經加工後,進行配料、攪拌、研磨、檢驗細度,再加入精製艾絨,用石臼研砸勻細,前後達30多道工序。隨後放入缸內存置6~10個月,使油和料浸透、回性,方為成品。

致敬每一個平凡的守藝人

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前所未有的工藝呈現,讓傳統手藝迴歸現代。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目前,其生產的印泥質量比原有『魏麗華齋』及眾多作坊生產的八寶印泥有了極大的改進,達到了歷代最好的水平。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八寶印泥的製作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進與提高,堅持採用純中草藥手工泡製,現如今的八寶印泥的質量有了質的飛越,超越了以往的配製模式,更上層樓,更具特色,面世以來,深受是外書畫界專家的認可和贊益。

漳州八寶印泥,書畫家的紅顏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寶”之稱

做精做細,這是傳承人對漳州八寶印泥的發展理念,他說:“傳統的東西,量做得太多,質量就容易下降,這會砸了自己的招牌。”他想做的是品牌,而不是商品,“如果做成了商品,那就失去了傳統的意義了!”

部分圖文引自八寶印泥官網,謹供學習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