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说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几乎尽人皆知,而“文房第五宝”则知之者甚少,这第五宝指的就是印泥。而在了解印泥之前,自然要了解印泥用之实处:钤印。

钤印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钤印,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书法作品落款完成后,算是整体创作完成。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通俗意即“盖印章”,是书画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所以,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

印泥是中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书法绘画的印章,都需要使用印泥。福建漳州的八宝印泥因品质上乘备受书画家青睐。

八宝印泥的由来

漳州八宝印泥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很多人不知道,八宝印泥其实是从药膏脱胎而来的。

相传,清康熙年间,漳州药材商人魏长安用

珍珠、玛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枣、梅片和艾绒等八样珍稀药材,调以蓖麻油、磦银硃,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烫伤、疯狗咬伤等,效果很好,由于造价昂贵,售价不菲,顾客门可罗雀。

魏长安平时喜欢书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八宝药膏用作印泥,钤盖在自己的书画上,没想到光彩艳丽,让人耳目一新。于是他将“八宝药膏”研制改进,转产为“八宝印泥”,一时生意兴隆。

乾隆十年(1746),时任汀漳龙道尹的侯嗣达把魏长安的“八宝印泥”送入清廷内宫作为贡品。至今,判定乾隆前后的字画,常以是否钤印八宝印泥作为鉴定方法之一。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八宝印泥与水仙花、片仔癀被称为“漳州三宝”。因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故名“八宝印泥”。

中外书法家酷爱的印林之宝

无论画面有多美,观者都不会错过角落里这一方艳色,在凝神品鉴篆刻艺术之前,颜色必须要抢眼,这就是印泥的功劳。虽然与书画、篆刻艺术相比,印泥只属于“技”的范畴,但它也有自己的品格。好的印泥,色要艳,但不能俗艳,气味要芬芳,还要防霉、防冻、防燥、防褪色等等,不要小看这小小一盒印泥,对“技”追求到极致时,就会达到“艺”的境界,享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钤朱而墨韵增辉”的赞誉,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其纹理丝绸般旖旎,给人一种素雅之美。或形如春水皱起,荡漾在细美微风之中。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用好的印泥钤印,会有金石的味道,八宝印泥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漳州八宝印泥的这八大优点必须全部罗列,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些优点,才能算是好印泥。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朱砂选用上等镜百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经研细和多次漂制;珍珠选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经自然阳光照晒与四季冷热处置,存放20年以上;艾绒经挑选、漂制、摘绒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经加工后,进行配料、搅拌、研磨、检验细度,再加入精制艾绒,用石臼研砸匀细,前后达30多道工序。随后放入缸内存置6~10个月,使油和料浸透、回性,方为成品。

致敬每一个平凡的守艺人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前所未有的工艺呈现,让传统手艺回归现代。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目前,其生产的印泥质量比原有『魏丽华斋』及众多作坊生产的八宝印泥有了极大的改进,达到了历代最好的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八宝印泥的制作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进与提高,坚持采用纯中草药手工泡制,现如今的八宝印泥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越,超越了以往的配制模式,更上层楼,更具特色,面世以来,深受是外书画界专家的认可和赞益。

漳州八宝印泥,书画家的红颜知己,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做精做细,这是传承人对漳州八宝印泥的发展理念,他说:“传统的东西,量做得太多,质量就容易下降,这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他想做的是品牌,而不是商品,“如果做成了商品,那就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了!”

部分图文引自八宝印泥官网,谨供学习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