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花期遇到白粉病應該這樣防

進入三月以來,隨著氣溫回升,廣西、雲南、四川等地芒果也陸續步入花期,果農在為保花保果緊張地忙碌著。但天氣晴好在有利於芒果生長的同時,也為病蟲害的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近期,芒果君接到多地果農反饋說芒果上白粉病發生比較嚴重。


日前,百色市田陽縣對當地芒果病蟲害調查結果顯示,白粉病在當地處於高發水平。根據調查,當地果園白粉病平均發病率0.31%,最高病穗率達13.4%。


芒果花期遇到白粉病應該這樣防


對此,田陽縣給出的防控建議是。白粉病作為當地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花蕾期、花期、幼果期病菌易侵入,因此防治芒果白粉病必須抓好花蕾期、花期、幼果期關鍵時期防治。


建議使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吡唑·氰霜唑懸浮劑25%吡唑醚菌酯22.5%啶氧菌酯懸浮劑等藥劑在花蕾前期或花蕾期、謝花後第一批幼果部分轉綠時進行噴藥防治,噴藥時加入5%或20%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果實癭蚊。


也有專家建議,近期隨著氣溫持續升高,會有利於白粉病的暴發,尤其是光照弱、通風不足的果園更應加強防範。如果期間遇到陰雨天氣,同時還應注意防範霜黴病的發生。


白粉病發生條件


白粉病為真菌病害,氣溫在20-25℃時,適宜病害發生流行。有分析認為,芒果白粉病的發生受溫度影響較大,溼度對病害的發生不是很明顯,乾旱、潮溼都會導致病害的發生,但在花期如果遇到夜晚冷涼及多雨發病加重。高海拔地區由於溫度較低,發病持續時間長。高溫弱光不通風的情況下,白粉病更易發生。


芒果花期遇到白粉病應該這樣防


白粉病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經常發生,主要危害花穗和幼果、葉片,導致大量落花和落果。芒果發病後,通常在花芽、幼果、嫩葉上出現白色粉狀物,後期染病部位組織變褐、壞死。花序染病時花蕾發育受損,停止開放,花柄變黑,花蕾脫落,整個花序枯乾變黑,最後脫落。


白粉病病菌寄生能力很強,沒有傷口也可以通過葉片氣孔或直接侵入植株葉片表皮,因為葉背面氣孔數量相對正面更多,所以病菌在葉片背面侵入的幾率更高。


白粉病防治策略


冬季清園可以較少病菌的寄生;保持果園通風、透光可以減少白粉病的發病率;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對於年年發病較重的果園,在做好上述操作的同時,建議更換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對於發病後的防治。除了上述政府推薦用藥以外,對於發病較重的花絮,摘花不失為防止病害蔓延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場上防治白粉病的農藥以三唑類居多,如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如能配合醚菌酯,硝苯菌酯等輪換使用,可減少抗性的產生,持效期更長。


另外,需注意的是白粉病病菌的寄宿部位多為芒果葉背或花絮中,因此用藥時一定要噴霧均勻,不留死角,可以適當的提高用藥量。


同時提醒:花期、幼果正是對藥劑比較敏感的時期,在藥劑的選擇上一定要慎重。如果選用三唑類的,最好選擇安全性較好的苯醚甲環唑或腈菌唑,原則上不推薦使用高濃度的戊唑醇或丙環唑。劑型上儘量不選用乳油和粉劑劑型的農藥,如無必要切忌隨意添加助劑。文:農財網芒果通

↓白粉病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