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產業的先行之例


近年來,日益增長的健康與養老需求和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為康養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誕生出無限的市場空間。而諸如如何突破康養行業的"進入困境、盈利困境及運營困境",如何成功投資開發及管理運營康養項目,如何打造優秀的康養類特色小鎮,如何以健康可持續為根本建設健康中國等問題,已成為業內人士高度關注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此,在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康養文化產業工作委員會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籌劃舉辦健康中國·康養大會。大會將從政策機遇、國家扶持、盈利模式、策劃創意、規劃設計、產業導入、落地要點、操盤實踐、運營模式、投融資模式、資源鏈接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與解讀。

大會旨在為中國康養產業探索一條可行之路,為康養項目落地修路搭橋,通過在本平臺之上的學習交流、互動分享、參觀考察,實現康養產業鏈資源的互通互補,並與各位同仁一同探索康養產業成功之道,助力健康中國。

康養產業一頭連接民生福祉,一頭連接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康養產業是堅守和提升“兩條底線”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康養產業逐漸成為地方政府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轉型康養的典型案例不斷湧現,如四川攀枝花由資源型城市,成功轉型為康養為主打產業,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典型案例,由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與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編制的《大同市康養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成為大同轉型發展康養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與商務部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編制的《三峽(宜昌)康養產業試驗區發展規劃(2019-2023)》日前由湖北省宜昌市正式印發,《規劃》明確了宜昌市康養產業的空間佈局,未來五年,宜昌將發揮生態資源等優勢,以宜昌主城區為核心,以長江三峽康養產業帶和清江康養產業帶為串聯,以健康農業種植區、康養食品生物醫藥製造區、文化旅遊區、康養小鎮等多點分佈,形成“一核、兩帶、多點”的空間佈局。康養產業正在成為各地經濟轉型發展的熱門產業。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生態康養”,讓生態康養這一新興產業,真正成為生態產業的重要內容,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成為新興經濟形態,是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產業,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興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