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疫情中小人物的故事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受到“假空虚蒙忽”等饱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求真务实的创作态度!当然,与学生活动、阅读范围小而又要写出较多数量作文也有很大的关联。如此一来,可供学生们写作的素材自然也就相形“见掘见肘”。

文章,无论是记叙、抒情,还是议论,其本质都是对现实的反映。本次“疫情”,就有许多波澜壮阔的宏大篇章可写,同时也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微观动人场面能作,如:因劳累而稍作休息便站着靠墙而睡着的“小护士”,有患者因焦虑、憋促甚绝望而遭“刁难”的医护人员,有不能送亲人最后一程而只能朝家乡方向鞠躬、伤痛的“逆行者”……这些又何止是只供写作的绝佳素材?


实话诚言


目前,我们是靠社区管理。你可以写一写我们社区的志愿者呀。我就是一名志愿者,你可以听听我的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在2月的时候,我去参加了我们这一片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在我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好多志愿者了。有大学生,党员,当过兵的,还有一对儿携手来的夫妻。由于我刚去,他们就带领我熟悉一下,领着我去给一户人家解除隔离,在途中,也有一名大学生,刚刚认识,免不了刨根问底,竟然发现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好久不联系的同学没想到在当志愿者的时候重新见面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被隔离14的一位九十的老奶奶。隔离期间,我们去了她家,慰问一下,看看是否需要置办一些生活用品,她跟我们说着说着就快哭了,她说老伴儿如今住院,可能这就是最后一面了。她说,我也不是不想隔离,非要往出跑。当时,听着她哽咽的声音,心里真不是滋味。疫情期间,我们更要爱和珍惜。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入户排查了,确保长期居住的居民登记身份信息。为了做到没有落下的,共进行了3次排查。在疫情形势不那么严峻后,开始给每一个人都办了出行证。不过,这“证”也不是好拿的,哈哈。必须是你本人前来,带着身份证,且在之前登录过信息,我们可是会核实的哟!为的就是严防外面的人混入本小区。最近,我们也开始上网课了,我也抽时间去看看,今天早上去的时候,我们片区主任还在听浙大的讲话呢!说真的,我感触蛮大的,这里也仅仅是一群普通人,甚至在怕我们登记的时候,有人不配合,他们说,去的时候带上一位男士。要是他们态度不好,告诉我们,我找他们。这里,像是一个大家庭,很暖心。在这里,同样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谢大家地聆听!


谈谈生活里那点儿事儿


看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见的观点如何写出层次感和逻辑,包括如何获取对应的分论点和素材

观点:在社会和个人的矛盾中,我们要在保证社会的需求情况下发展个体。

定义:社会和个人的矛盾是什么: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存在冲突,必须要一方做出牺牲才能保证另一方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取舍。

标准:如何评判怎么做(牺牲自我还是保全自我枉顾社会)是更好的:物质意义、精神意义等等;

分论点一:个人独立于社会而又依附于社会,社会利益的损失会反过来影响个体:以疫情为例,如果所有人都不自我隔离,那么我患病的几率也会大幅提升,反而影响自我利益;

分论点二:个人对社会有独立的权利,也有服务和工作的义务,抛开义务谈权利都是耍流氓:个人的发展机会依托于社会的良好分工,在特殊时期更加需要践行自己的义务;

分论点三:精神激励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强心剂: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榜样作用,榜样能显著提升社会效率,学习榜样也更能保证个人独立。

总结: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在做好分内之事(完成义务)的前提下,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在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追求个人精神上和能力上的独立。

这大概是我花了十几分钟简单列了的一个提纲,是不是最合适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学习方法:如何从疫情中归纳观点,整合材料。

下面就这个观点我们来整合下材料:

分论点一:材料要说明两件事情:

A.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 社会利益损失会影响个体,社会的提升有利于个体。

对于A: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和别人在一起(通用常识,只需要说明白,不需展开)

对于B:

正面:小汤山、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是社会提升带给个体的价值;

反面:杭州一公司疫情期间开会,30人传染11人,这是先公司利益后社会利益下,反而大幅度影响个体利益。

分论点二:材料要说明三件事情:权利是什么?义务是什么?这两个能不能分割?

权利:在受限条件下享受社会资源、发展个体等等:疫情下可以说,无论什么情况,国家都会供给生活资源和发展资源。哪怕隔离了,也有有社会的帮助协助完成个人需求。

义务:维护社会的本质需求是我们的义务(如自我隔离保证疫情不扩散),各地乡镇村干部积极主动防控疫情。

权利和义务不分家:

分论点三:这是很常见的观点了,可以参考的素材很多:1.国士无双:钟南山;2. 最美的逆行者:封城后支援武汉的医生护士等等。3. 心系武汉:韩红基金,全面支援灾区。

对于这个分论点,观点很简单很直接,如果想出彩,在于表达。

这里举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指正:

A. 强调对比。以前总觉得超级英雄很远,但离家一公里的医院有医护人员自愿支援武汉的时候,我发现英雄好近;以前总觉得超级英雄很少,但现在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超过XX名,发现英雄很多。

B. 强调变化。在非典时候被保护的他们,现在终于承担起了保护我们的职责。而我也相信,如果下一次出现,我们这一代也能扛起这份责任。终我一生或许做不了李兰娟悬壶济世,成不了钟南山国士无双,但我能做一个危难中的逆行者,竭力则无悔,尽心则不愧。

在特定的事件发生之后,一定会有英雄,有故事,有成长,有收获,有哭,也有笑。

记住这些英雄故事教训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而语文,能让你把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二.常见的素材如何提炼出精彩的论点

疫情的素材随着新闻播报变得家喻户晓,那么从熟知的观点中挖掘观点就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对素材要有统筹的观念,比如上文提到的支援医护人员、钟南山、募捐基金等都是属于牺牲小我成就大爱的类别,那么我们积累3-4例即可。

说到底,素材是跟着观点走的,同质化的素材和单一的观点容易使文章变得扁平。

因此更重要的是,积累不同类型的素材,避免同质化,以应对不同角度的考题。

下面列举了不同侧面以作参考:

(1)谣言的传播

(2)言论的边界

(3)知情权的尺度

在此,我们不做价值评价,只探讨思考的方向。

下面以侧面1“谣言的传播“为例试做分析

从疫情一开始,我们就经历了无数谣言,如: sars病毒卷土重来,吃vc/抗生素/熏醋等措施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央视直播等等。

我们如何挖掘出这种简单素材中的深层观点?

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A归纳特征:近期的谣言是否有相似之处?从时间维度看有无变化?

思路:大致浏览辟谣时间线,我们就可以发现谣言经历了以下阶段:谣传sars来袭-谣传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的妙招-同时,谣传不实的疫情患者分布。

追问:为什么每个阶段谣言的侧重点不一样?

思路:我们的心理随着疫情也经过了不同阶段:不知道病原体是什么/也不知道严重性/因为无知而恐慌-公布疫情后发现很严重/渴望自救/害怕被传染-起初疫情人数还未统计完善/感觉身边都是隐患

追问:这样的心态和谣言有何联系?

思路:谣言迎合了我们对未知的慌乱、对死亡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它通过把我们潜意识中最深刻的情绪进行放大而壮大自己。

追问:如何遏止谣言?

思路:顺着上一问的思路走,我们面对的敌人不是谣言,而是自己——谣言诞生的土壤是我们的软弱和动摇。

B反观背景:如今的社会环境有何不同?是否促进/遏制谣言的产生?

思路:疫情的发展给群体带来恐慌,这种慌张的情绪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追问:如何促进?

思路:这个“如何”可以落点在个体和群体的区别上,个体在转发谣言的时候,随着转发和传染的还有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感染下的群体往往会陷入狂热的非理性状态。

追问:互联网是否就是谣言的源头?

思路:谣言产生于人心,而互联网的所有作用不过是催化和放大。工具本无错。

C横向对比:平时是否也存在谣言的传播?和如今有何不同?有何相同?

思路:平时当然有谣言。不同在于范围更大,信者更众。相同在于其或多或少迎合了受众的情绪需求或者利益需求。

追问: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造成的?

思路:不同的成因可以参考AB两问,不赘述。

追问;除了上文的主观成因,有无客观因素?

思路:不论在互联网还是之前的时代,信息的传播一定会伴随着失真。首先,事情发生之后再无“客观”,因为每个人观测的角度和工具不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客观。其次,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信息的简化,简化意味着选择性的表达,也很容易带来误解。再次,随着信息经手环节的增多,误差会逐渐扩大。

D群体分类:不同人群面对谣言的态度有何不同?

(作为思考题,大家可以试着进行拓展)





花开的声音8241


首先,在作文写作中去关注小人物,这本身就是写作思路的一种创新。可谓独辟蹊径,非常值得赞赏!

纵观四五十年前的很多文学创作,往往更加关注“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喜欢去塑造那些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物形象,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但现实生活中却未必常见!所以,更多人开始关注小人物,因为,通过小人物的塑造更加可以做到“管中窥豹”。另外,作为普通人,大多数时候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从这些平凡中去发现“不凡”才是真正的人间“真谛”!

疫情中的小人物其实有很多,身边的亲人,路上的环卫工人,终日奔波劳累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医院的医护人员......可谓不胜枚举。

然而,要想成功塑造出这些“小人物”的形象,首先需要“体验生活”,只有真正走进这些“小人物”,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你才能从中发现可以用到写作中的素材。否则,只会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这样塑造的出的“小人物”必然是刻板的,大众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最终,也就失去了通过“小人物”来展现某种精神的追求。

第二、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化己为人”。可以把自己想想成所要塑造的“小人物”,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到他们眼中看到的世间万物,去想到他们心中的人情冷暖。把自己当成了他们,那么,他们的一切感受你便也能感同身受。就仿佛自己已经变成了想要塑造的那个人物。你会因他的喜悦而高兴,因他的难过而伤心......

最后,还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塑造小人物作品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创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作文秘籍


四川什邡有个农村大树哥,在疫情爆发初期,带领一家人和附近村民积极为武汉捐赠新鲜蔬菜15万斤,并通过网上直播寻找运输车辆和司机,联系武汉对点交接等事宜;并号召有爱心的人士积极参与。当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服短缺时,他又联系厂家用直播的钱买了防护服运送到湖北。他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加入献爱心行列。





丝雨4309


既然是写小人物的故事,那么选材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小字,突出小,那就不要去写大英雄了,钟南山这些专家固然可敬,但毕竟离我们很遥远。小人物应该就在我们身边,最最平凡的人。志愿者,小护士,路口帮忙量体温,做登记的,小区门口的保安,自愿隔离的接触者,出院后自愿捐血浆的治愈者,还有愿意捐出遗体让医生解剖帮医务人员早日研究疫苗的,负责清理病人废弃物的人,等等,他们都默默无闻,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看不见他们的样子,可是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看,用心感受,我们身边永远不缺小人物式的英雄!



九日如月


只要是对疫情做出自己贡献的人都值得点赞[赞]。

在这次疫情中,有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有为他们保驾护航的后勤工作人员,有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责任的志愿者,还有为广大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社区工作者等等。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悟所不能s


1.众所周知的钟南山院士,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

2.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职业素养,工作使命感,舍小家顾大家!

3.默默无闻为抗疫在一线的建设者与服务工作人员,比如火雷神山医院建设者,送餐员,执勤人员,交通,电力,安保等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

4.各公益个人及企业,共同为抗疫情的团结精神,全国人民心连心,献爱心,


米粒短视频


疫情作文选用小人物当然有可能会出彩,但过于细小的人物事例也会缺少真实性。

要想在大流作文中搏得彩头,应该学会用发散思维来写作和寻找事例。


空论


疫情一起人不安,

举国上下齐心担。

封城封路断系连,

逐步清零续荣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