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一說到尿酸,有不少人會有這樣痛苦經歷:某天夜晚,睡夢正酣,卻被腳趾、手指、膝蓋等關節的麻痛痛醒。醒後發現腳已腫脹得寸步難行,手已無法伸直,而你知道自己沒有風溼病或扭傷,那麼你可能是得了痛風。

關節紅腫、熱、麻是痛風的典型症狀。痛風是一種警告,痛風發作顯示血液中尿酸太高,非降不可,這就像遇到紅燈,應該煞車。

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吃出來的高尿酸

血液中尿酸太高,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盡情享受魚、肉、海鮮美食的人,極有可能受到這個惡疾的侵襲。

由於社會富裕,人們吃的肉、海鮮、內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肉、海鮮、內臟,都是含高嘌呤(核蛋白)的食物,嘌呤分解後產生尿酸,一旦攝取高嘌呤食物過多,就容易使尿酸過高。

由於偏食高嘌呤食物,人們血液中含尿酸的平均值有愈來愈高的傾向。20多年前據統計人體尿酸平均值是每人每100ml血中,含6毫克的尿酸,現在已上升到8毫克了。

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不可忽視的警告

尿酸一多,會引發一連串嚴重併發病,必須要注意的。

各種併發症的起因自尿酸在身體各部位沉澱結塊,尿酸溶解於血中,像奶粉溶解於水中,如果過量就會造成硬塊沉澱。

最常見的沉澱部位是雙腳趾、手指、膝蓋等關節。沉澱一段時間後,顆粒在關節轉動時,會磨傷關節組織,產生劇痛,這就是痛風。如果不加以治療,尿酸結晶會進一步在關節滑膜和皮下組織沉積,成為痛風石,破壞關節構造,使痛處扭曲、腫脹、變形。

此外,尿酸結晶也會在心臟、血管和腎臟沉澱,其中尤以腎臟為主。結晶在心臟、血管沉積會造成阻塞,易發生心肌梗塞、心絞痛和冠狀動脈硬化;在腎臟沉積,則破壞腎臟組織,產生腎結石,影響排洩,最嚴重時會導致尿毒症。根據統計,100個痛風病人,有30多個腎機能衰退。

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犧牲健康不值得

縱容尿酸過高,付出這麼大的健康代價,是不值得的。

雖然高尿酸無法根治,但患者只要定時、定時吃降尿酸的藥,就能將尿酸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藥物之外,輔以飲食控制,也是必要的。高尿酸血癥的飲食有四大原則:一、含高嘌呤的食物(肉、內臟)不宜攝取過多,並少喝酒。二、蛋白質攝取要適量、忌油炸食物。三、維持理想體重。四、多喝水,每天至少3000ml水,以利尿酸排洩。

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肥胖也可能與痛風有關。雖然目前醫學界尚無法解釋肥胖與痛風的關係,但病例顯示,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風。根據某醫院多年的痛風病患統計,每100個痛風患者,有30個患肥胖症,比例相當的高。

至於還沒發作痛風的人,該如何預防?

由於尿酸高低可通過血檢查出,所以鼓勵大家定期驗血體檢,如果發現尿酸太高,應設法控制。

尤其是男性,更應注意。根據各醫院的門診統計,痛風病人男、女比例大約是7:1。醫師認為這可能與女性荷爾蒙能抑止尿酸生成有關。

痛風其實是個常被忽視的病。由於初期症狀與關節受到外力扭傷相似,其至像感冒一樣,不加治療,在兩週內症狀也會消失,因而不受重視。有不少痛風病人表示,從第一次發作到知道真正病因,中間相隔三、四年。再加上最初幾次的發作間隔,常在數月到數年不等,更容易被忽略。痛風發作次數會越來越頻繁,等到經常被騷擾,患者才會開始恐慌。

痛風是吃出來的,尿酸高傷腎,掌握飲食4原則,預防痛風不復發


恐慌無用,防治重要

恐慌於事無補,最重要是找對醫師,接受有效治療。痛了,第一步是先確定是不是痛風,並接受治療。同時,預防更勝於治療。醫生們建議平時注意飲食、體重並定期驗血,以降低過多尿酸潛伏在人體的機率,才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