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南極高溫20多度,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對此,你咋看?

順和裡故事


亂了套了,現在是經濟危機、病毒危機、戰亂危機、霸權危害各國危機


蘭若凝霧


北極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隨著溫度升高,永凍土開始融化,原本藏在冰裡的甲烷也將開始大量釋放到大氣中,但科學家過去不確定北極有多少甲烷熱點。現在,NASA的探勘機發布了驚人研究成果,確認北極至少有200萬個甲烷熱點。

北極甲烷釋放,意味著什麼?

其實甲烷釋放,不僅會造成海平面,上升,還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知道,我們的雨季、旱季主要是由洋流變化形成的,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業就是依靠這種現象來種植農作物的。假如北極的甲烷被大量釋放出來,那麼溫室效應將可能造成全球氣候失控,人類將面臨糧食短缺的危險。

再者,永久凍土層之中可能包含著病毒。我們知道冰川之下可能有生物的遺體,比如:科學家曾經從永久凍土層中挖掘到了4.2萬年前的小馬駒,以及10萬年前的猛獁象。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從一些生物的遺骸之中提取到了病毒。

西班牙大流感雖然在人類世界中消失了將近100多年,但科學家卻從永久凍土層中的人類遺骸身上提取到了這種病毒。

世界三極已經開始變化。南極氣溫首破20度;北極甲烷大爆發;珠穆朗瑪峰長草了。

從你身邊可以發現今年的冬天下雪越來越少了,甚至一個冬天下雪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

珠穆朗瑪峰開始長草了(這有可能會影響到十四億人用水的問題。人類現在飲用水只佔地球百分之3)

南極氣溫突破20攝氏度(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

北極甲烷爆發(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一旦爆發,會帶來更嚴重的極端天氣,如強降雨,高溫天氣,超級颱風…


大海里的方舟


今年開始出現了諸多事件,引起我們對現在環境狀況的思索,不要覺得是我想多了,我確實擔心日益惡化環境汙染會帶來更可怕的災難。

題主所說的南極氣溫達到20度和北極甲烷大爆發兩個事件,我恰巧了解一二。

淺談個人看法,有不足之處,在座的小夥伴指出。

南極溫度達20度事件始末及後果

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的西摩島(Seymour Island)觀測到氣溫高達20.75度,這是南極首次超過20度氣溫。不免讓我想起來近些年的異常氣候。

氣候異常導致澳洲溫度過高,自然引發山火,經歷4個月才被一場暴雨澆滅,在持續四個月燃燒過程中,釋放了海量的二氧化碳,對地球造成了二次傷害。

同樣的,南極雖然少有人跡,但是近些年依然無法抵擋全球變暖的趨勢。

而且南極二次傷害威力遠大於澳洲大火,這是因為南極冰層像一面鏡子將來自太陽光子反射回去一部分,相反的是,若南極圈遭到破壞,如同鏡子碎裂成粉,無法有效的反射光子。隨著冰層逐漸減少會,南極氣候會變的越來越熱,形成不可逆的傷害。

南極冰層融化會帶來諸多的後果,南極企鵝無家可歸、史前病毒出世、海平面上升等等問題。

北極甲烷大量爆發

北極甲烷爆發,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我們不談現在的北極甲烷爆發事件。

時間回到兩年前,美、德兩國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形成了一個小湖,它的出現將意味著北極永久凍土融化,釋放出甲烷,甲烷造成溫室效果堪比20倍的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北極融化只會加劇全球變暖。

我還記小時候從新聞中得知“可燃冰”這種神奇的物質時,我對大自然的佩服的五體投地。

現在的我,再看這條消息,一股心寒從腳底直擊心靈最深處。

“北極海底蘊含著地球最大的可燃冰”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為164立方米的甲烷”

我實在無法想象北極海底可燃冰全部分解的後果。

還有一件事情,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呼籲世界共同抗擊全球變暖。

瑞典國土有百分之十八的國土在北極圈的範圍內,北極的變化,可以說是瞞不過瑞典。作為第一感受人,自然而然出現了環保少女並不奇怪。

最後一個問題,珠峰長草

珠峰長草,在古代會被當作祥瑞,但是用現代科學思考,腦海裡立刻浮現,事出反常必有妖。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主脈,對於它的第一印象是酷寒、氣壓低,全年冰雪覆蓋以及鳥不拉屎。

在這從種情況下是不太可能出現植被的,就算是雪蓮花也不好受啊,更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樣扎堆出現。

它的出現已經無需再多說任何一句話,讀到此處的朋友,應該明白了珠峰長草的原因。

總結,點睛之筆

全球出現的各種現象就是地球釋放出重要信號,氣候異常遠比我們想象的危機多。

自工業革命後,全球溫度持續上升,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自然活動諸多因素。我不能要求自然減少自然活動,我能做的便是把佔據人為的“份額”抹除掉。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怎麼看???

很顯然,俄羅斯和冰島那些極度寒冷的國家會變成澳大利亞那樣。陽光充沛,草場豐盛!!

然後其他國家會變成非洲,無比炎熱!很多人會變成黑人。

所以,趕緊在俄羅斯和冰島投資吧,你會有巨大回報的!!!


因陀羅indra


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人生病了,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

同樣如此,地球生病了也會淨化自身。

2020年全球出現了很多百年不遇。

可見地球已經病的不輕了。

2020年存活下來的人類實屬不易。

全球的人類都應該靜下心來反思。

傷害地球就相當於傷害自己。


大妮妮小妮妮


喊了幾十年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平常人一直都不當回事,因為感覺這件事離我們很遙遠,還有一點就是科學家整天喊“氣候變暖了”,我們也沒怎麼感覺到啊!這就是普羅大眾一直以來對這個全球性氣候問題的態度。

那麼現在情況好像發生了變化,我們真真切切的能感覺到氣候的異常,北方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小時候冬天那雪下的是鋪天蓋地,不僅次數多而且量大,現在每年下雪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並且冬天明顯能感覺到沒有小時候那麼冷了。所以說,全球性的氣候升溫已經成了我們所有人已經共識的問題。

而近幾年的情況貌似比以前更加研究,就如題所說,南極出現了罕見的高溫,達到了20多度,這個溫度就意味著你在南極只需要穿個衝鋒衣就可以了,如果爬山還會出一身汗,這跟我們心目中的南極簡直是大相徑庭,而北極這邊又爆出了凍土層中的甲烷將出現大爆發,並且可能會釋放出冰封已久的病毒,如果這些甲烷洩露到大氣中,將加劇全球氣候惡化,病毒如果進入生物圈,又會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

地球兩極的情況讓人堪憂,而常年積雪的珠峰也出現了問題,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居然長出了植物,植物肯定是好東西,但你長在珠峰上肯定不行。這隻能說明就連高海拔的地方溫度也明顯回升了,我們知道珠峰上的積雪是人類的淡水庫,很多地區的河流水源頭都在珠峰上,如果珠峰出現問題,全球大部分人的淡水資源就會受到威脅。

看來以上這些嚴峻的問題,我真的覺得,人類真的要停下腳步好好想想以後怎樣於大自然和諧共處,全球性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問題。說到這裡,我想簡單解釋下,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目前的情況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來自於太陽,你可能會想,是不是太陽出現了問題?如果它變得比以前更熱,地球肯定會升溫,如果真是這樣得話,我們人類也沒辦法。事實上太陽確實會隨著年齡得增加,核聚變反應得速率變快,這是因為核心不停的消耗燃料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收縮,這是一個絕熱的過程,也就是說,收縮的核心溫度會更高,這就造成了核反應的加劇。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太陽自誕生到現在光度增加了20%,正在壯年時期的太陽燃燒十分穩定,不會再短期內因為自身的變化給地球帶來威脅,但在10億年後,太陽光度會再增加10%,屆時地球上的海水將會被曬沸騰。所以問題不再與太陽。那麼還有哪些因素呢?

太陽光度穩定,接下來就是地球於太陽位置的關係了。眾所周知地球在過去的250萬年裡,共經歷了50多個大冰期,每一次都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我們目前就處在一個間冰期,那麼這些冰期的週期性是怎麼來的?地球為何會在某些時間尺度上升溫變冷呢?

我們認為,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關係有著週期性的變化,其中包括:

  1. 地球軌道週期性偏心率的不變化,也就是從近圓形軌道到橢圓軌道的變化,這個週期在96000年。

  2. 黃赤交角的變化(地球自轉軸進動),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和太陽黃道平面的角度在週期性的變化,週期為25800年。這就造成了南北極日照時間和接收到的日照量發生變化,如果南北極冰蓋大面積的融化,更會加劇全球氣候的變暖,因為白色的冰蓋反照率更高,能反射更多的陽光,冰蓋融化會吸收更多的陽光。

  3. 最後一個因素是,地球公轉軌道進動的問題,也會造成地球於太陽位置的變化。但這個影響比較小,而且週期更長。

以上的因素以前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週期性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但是20世紀以後,我們發現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也就是溫室氣體的增加, 是地球氣候不變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因為就算地球和太陽位置在變化,造成了接收到的日光量在變化,但這個週期特別長,再加上地球上的大氣並不會吸收波段在可見光範圍的光線,而是會吸收地面反射回來的紅外輻射。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一些氣體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也就是說這些氣體的不斷增加就像給地球不斷蓋被子一樣。

所以溫室氣體目前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而這些氣體的來源正是由於人類活動、工業排放、各種尾氣排放造成的,而反芻動物(牛羊鹿)消化食物的過程也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全球變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僅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要改善畜牧業結構,因為治理全球變暖、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量子科學論


大家好,我不是權威,我是漫步科研路。

南極高溫20多度,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這三個現象直指日益嚴重的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

1986年以來,南極長城站歷年的平均氣溫值呈線性升高趨勢。而這兩年來,南極的溫度也不斷的打破之前的最高紀錄。今年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在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18.3℃的溫度值,這一溫度打破了2015年最高的17.5℃。結果這個溫度記錄才保持了兩天。在今年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

對於北極甲烷大爆發,早在10年前就有科學家預言到。我們知道,北極是甲烷的天然儲存庫。這個儲存庫就是冰川以及永久凍土層通過植被死亡後由微生物分解所產生的。之前由於北極溫度低,甲烷可以和水結合形成穩定的固體甲烷冰。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的永久凍土帶和冰川加速融化,造成甲烷冰釋放的速度比以往加快了許多。而甲烷又是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這樣地球的溫度呈現正反饋:全球變暖,釋放的甲烷總量越高;高含量的甲烷釋放又會促進地球溫度變高,形成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

而珠峰長出綠色,植被也是溫室效應加劇的一個結果。對於我們來說,一般在某個地方長出植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對於珠峰在6000米上方長出植物,卻是值得警惕的事情。我們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太低,植物的種子不能萌發。而現在珠峰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生長出植物,意味著這裡的溫度變暖了。

這些跡象已經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第一是氣候變暖使得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小。第二是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氣體的釋放會更加快速的加劇溫室效應,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第三,空氣成分的改變使得我們的農作物無法適應,會造成大規模的減產,人類可能面臨非常嚴峻的糧食危機。第四,冰凍土層的融化會釋放很多遠古病毒,我們人類會多次面臨病毒的侵襲。據報道,之前造成西班牙大流感的病毒在冰凍土層中有發現。

以上這幾個危機足以讓人類難以招架,所以我們都要愛護環境,減緩工業化進程,不然這個地球已經被我們破壞得難以生存。


風雲我輩之漫步科研路


2020年,讓我們見識了太多太多,同時也成為了最難忘的一年,最先是澳大利亞的山火從2019年年底燃燒至2020年年初,導致了5億隻動物葬身火海,毀壞的森林和房屋不計其數;隨後是菲律賓火山爆發,鋪天蓋地的火山灰席捲大地;世界各國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疫情,東非蝗災、南極高溫、北極甲烷、珠峰長草......。


不管是哪一件事,都可以算得上是大事,但是在今年年初,我們卻全部都見識到了,這都有利於我們現在網絡的發達,信息透明化。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才懂得應該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但是有一個觀點,地球存在了數億年,它可能並不需要我們保護,我們只需要保護我們自己即可,環境保護這樣的標語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又有哪些人真正能做到保護環境呢?

當看到工廠煙囪冒出滾滾濃煙,當看到企業汙水流入大地,當看到人們隨意丟棄醫療用品......,這就是所謂的保護環境?別讓保護環境成為一句空頭語言,我們要付出行動。
在我們眼中,大型企業的危害遠遠大於民間產業,但是無奈於他們擁有排汙許可證,當我們看到城市裡垃圾箱增多,但是卻從來不知道有一些地方的垃圾被運往深山進行丟棄,垃圾桶已經從保護環境逐漸演變成了垃圾搬運者,試問下,如果把垃圾換個地方丟棄也叫保護環境,那麼環境真的可以保護好嗎?


達人陳可可


很多媒體為了引起人們的保護意識,不惜誇大事實,引發一大堆人在網上空喊口號,義憤填膺。題目中提到的三個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全球變暖,反正現在地球上的任何災害都能和全球變暖扯上關係。我一向很反感那些把局部氣候變化當作全球變暖的言論,要麼是製造恐慌,要麼是博眼球騙流量,要麼就有其他目的,總之跟環保沒半點關係,跟“環保少女”一樣。來看看這三個事件到底這麼回事。

南極高溫20多度?

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外圍的西摩島測得20.75攝氏度的高溫,據說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地區首次測得20攝氏度以上的氣溫值。但是,目前這個數值還未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確認,真實性存疑。西摩島只是一個100平方公里的小島,而南極大陸的面積超過1400萬平方公里,一個小島能代表整個南極大陸嗎?西摩島位於南極半島西北面的威德爾海,也就是南極大陸的尾稍旁邊,緯度是南緯63°,而南極圈是南緯66º34’緯線更南的範圍,因此,西摩島不在南極圈的範圍裡。

所以,所謂的南極高溫20℃是偷換概念,以偏概全。

北極甲烷大爆發?

目前沒有任何主流媒體報道這件事,基本都是一些營銷耗在寫,說法也是亂七八糟,不做討論。

珠峰長出綠色植被?

這個事件和“南極高溫20攝氏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偷換概念,以偏概全。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珠穆朗瑪峰就是一座錐形的大雪山,但學過高中地理的都知道,有個名詞叫垂直地帶性。珠峰南坡海拔5000-5500米的地方都還有植被。而這次說珠峰海拔6159米的地方長出了植被,一下子攀升了近700米,那麼我想問問海拔5500-6159米這段區域內有沒有長出植被呢?為啥這段區域裡不長,偏偏要長在6159米的地方,是植被搶先佔領高地?


網上不久前有登過珠峰的網友拍過視頻,說那個海拔全是一片白雪,沒有一丁點植被的痕跡。那麼珠峰6159米長植被的說法真實性有待考證。

地球的氣溫本來就是時高時低的,氣溫低的時候稱為冰期,兩次冰期之間的相對溫暖時期就稱為間冰期。我們現在所處的時期就是間冰期,是相對溫暖的時期。人類活動使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和趨勢是不爭的事實,但情況還沒有達到無可拯救的地步,用不著製造恐慌、杞人憂天。
在網上抱著鍵盤喊口號沒有任何用處,還不如從實際出發,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努力也沒用,所以該幹嘛幹嘛,反正我們有生之年地球還不會爆炸,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百科千尋君


顯然,這些異常現象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全球氣候變暖。

近年來,全球變暖這一問題熱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這一問題。我們一直聽到媒體報紙在做一些相關報道,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低碳出行,保護森林,節約用紙,少用一次性產品等等,標語口號到處都是,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微弱,甚至可以說氣候已經明顯惡化。無論是南極高溫還是北極甲烷,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事件,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專家學者媒體網絡將這些事件告訴我們,不僅僅是讓我們瞭解一下字面意思,而是要讓人們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呼籲人們參與到保護地球的實踐當中。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異象”背後的問題。

首先說說南極高溫。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曝光在大眾的視野中,只是當時民眾的關注度不是很高。BBC拍過很多類似這樣的紀錄片,放映的南極地區的升溫問題。我看到過的最新一版是《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我個人覺得這部紀錄片拍的很不錯,無論是技術還是內容質量,都很值得我們觀看,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氣候變化的自然保護的問題。

“南極高溫20度”,是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的西摩島(Seymour Island)觀測到氣溫高達20.75度,這是南極首次超過20度氣溫。巴西科學家表示:“我們正在監控的許多地點都在看到氣候變暖的趨勢,但是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南極地區的正常溫度,在暖季,應該在0攝氏度左右,可現在這個時段不僅未到暖季,還出現20度的高溫。我們想象一下,人類居住的陸地夏季平均溫度上升20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南極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1、動物棲息面積減少,威脅生存。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南極動物。冰川融化,陸地面積減少。對於這些動物來說,陸地不僅僅是休息的地方,還關乎捕食、生殖繁衍、生存。

2、全球氣候模式發生改變。南極是全球氣候最寒冷的地方,就算是炎熱的夏天,南極常年氣候也從來沒有達到過20攝氏度,氣溫變化會影響全球的氣候模式;

3、海平面上升,陸地面臨淹沒的威脅。對於島嶼國家來說,南極的變暖是一個噩耗,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一名來自英國基爾大學的教授說,南極大約87%的冰川正在處於融化中,按照這樣的速度,日本的滅國危機恐怕不消幾百年後就能變成現實。

接著,我們看看北極甲烷大爆發。

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甲烷是什麼,也不知道甲烷大爆發對於北極地區來說意為著什麼。

甲烷是結構最簡單的碳氫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礦坑井氣之中,是優質氣體燃料,也是製造合成氣和許多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從分子的層面上來說,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躍的溫室氣體,但它在大氣中數量較少。既然是溫室氣體,那麼這種氣體的爆發,勢必加劇溫室效應。

於北極地區而言,這就是一場無聲的災難。北極甲烷大爆發,是指整個北極地區的永久凍結帶正在快速融化,到處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甲烷冒著泡從湖水中汩汩湧出。

早在2006年,沃爾特就在《自然》雜誌上撰文,警告人們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的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但是,就算她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變化速度竟如此之快。她說:“西伯利亞的湖區面積比我在2006年的測量數據增大了5倍,這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事件,慣性使得更多的永久凍土帶加速融化。”

那麼,北極甲烷大爆發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1、引發氣象災害。比如,洋流變化會干擾亞洲季風,而將近20億人依靠這些季風提供的雨水來種植糧食。如果季風規律發生異動,那麼將引發糧食安全問題,會有更多人失去口糧。此外還會有誘發災難,如社會動亂等。

2、全球氣候失控。融化的永久凍土帶釋放出的甲烷有可能產生反饋,導致全球氣候失控——假如更多的甲烷被釋放出來,那麼,無論我們再怎樣大幅消減溫室氣體排放,地球都會變得更熱。

關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

大家對珠穆朗瑪峰應該並不陌生,一說到這座山脈,頭腦中就會展現巍峨的山峰,磅礴的冰川和皚皚白雪。其實,珠穆朗瑪峰地區並非寸草不生,它是有植被的,但是有植被生長上限。

5000-5500米高度範圍通常被認為接近植物可以生長的極限,但是藉助美國宇航局Landsat衛星1993年至2018年的觀測數據,發現珠穆朗瑪峰周圍植被覆蓋明顯增加,5,000-5,500米高度的植被增加趨勢最為顯著。珠峰植被面積增加,說明冰川融化加劇,雪線上移,溫度上升。

這些都是全球變暖的表現,且表現的越來越明顯。除了這些,全球變暖還會帶來其它的災害,如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例如澳大利亞的山火,氣候過於乾燥引發自然火災;古冰川融化導致古病毒面世,科學家表示,冰川中封凍著古病毒,冰川融化病毒將面世,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威脅。

目前我們正在經歷冠狀肺炎,損失巨大。可下一次病毒爆發會在什麼時候?病毒由什麼引起?下一次火災蝗災又會是什麼時候?這些我都無法得知,我們一直處於危險之中。

這裡是科學驛站,一個傳播科學的小窩,歡迎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