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倒閉潮”的實體書店,品牌力才是解藥

深陷“倒閉潮”的實體書店,品牌力才是解藥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有品位,更要有品牌。

當形容一家書店,尤其是一家實體書店,人們總是會想要用盡一切美好且神聖的詞彙表達理想與嚮往。但無論描繪得多麼烏托邦,我們始終無法忽略的事實就是:要情懷,也要活著。

突來的疫情導致原本生命力就脆弱的實體書店,迎來新一輪生存危機,整體行業的生存現狀更加搖搖欲墜。

自去年年末起,各地實體書店關店消息頻傳。眾多仍在苦苦堅守的店鋪無奈之下開始在各大社群平臺向社會各界發佈求救信息。

包括已迎來十五週年的單向空間書店,重壓之下不得不發佈“自救會員計劃”,雖在短時間內受到社會各界與廣大書迷的鼎力相助,店鋪暫時可維持正常運轉。但無法忽視的是,書店行業整體深陷於雪上加霜的寒冬之中,已經成為心痛卻又無可奈何的事實。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2月24日,單向空間書店向社會大眾發佈眾籌計劃

顯然,想要純粹依靠開店賣書做出大生意,在這個時代已經變得不太現實。

電子書逐漸流行普及、線上書店更多的優惠折扣、高昂的店鋪租金與日常運營成本……種種因素的堆積,促使著實體書店努力升級轉型。

如今,大多民營書店只能通過推出休閒飲食、販售文創周邊、舉辦讀書活動等服務,留住讀者腳步,勉強維持經營現狀。

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轉變無可厚非。只是書店所提供的附加服務,是為了優化消費者的閱讀體驗而存在,還是單純的便捷盈利手段,這是現階段整體行業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倒閉潮”仍在擴散中,迫使實體書店展開內外部的救助探索:申請減免租金、舉辦線上活動、直播帶貨、多方合作……經營者需要思考更多,行動更多,也要嘗試更多。

目前,北京市已推出實體書店扶持系列政策,簡稱“京書店16條”,並將提供1億元扶持資金,幫助實體書店緩解燃眉之急。

但從長遠看來,即使順利脫離本次的疫情危機,未來還會有其他未知情況出現。實體書店行業若要順利解決持續尚久的經營難題,最終出口還是要通過品牌得以實現。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品牌力對於實體書店行業而言,同樣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

提及這一行業的知名品牌,誠品書店應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即便未曾親自到訪,通過影視作品或是新聞報道大概也會略有耳聞。

這一家創辦於臺灣的書店,不只是當地人閱讀休閒的好去處,更是許多遊客會去拜訪的著名打卡景點。經過三十年的成長探索,誠品書店已經發展為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標,目前仍在持續擴大著品牌影響力。

從自身核心價值“人文、藝術、創意、生活”出發,誠品書店將品牌打造成一個講究文化、美學、生活的綜合體,並通過“誠品書店”的延伸,逐步完成“誠品生活”、“誠品音樂”、“誠品行旅”等系列擴容。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當然,實體書店行業整體面臨的諸多難題,誠品書店也在經受著類似遭遇,即便是金字招牌,同樣受到不小衝擊。

去年年底,誠品正式宣佈以“24小時營業”為最大特色的誠品敦南店,由於店鋪租期原因,將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閉館的消息。雖令讀者不捨而惋惜,書店方面表示,接下來將會討論選取其他合適的店鋪,將“24小時營業”的特色傳承延續。

一座滿載著時代記憶的實體店鋪雖將畫上句點,但書店招牌並不會就此褪色或止步不前。

在品牌整體的引領之下,誠品始終秉持著“連鎖不復制”的經營理念,保證每一家分店擁有濃厚“誠品風”的同時,仍會彰顯各自特色。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誠品書店這一品牌的意義,不只單純存活於書迷的腦海之中,更已鐫刻在大眾內心深處。這也是許多當地人在找不到合適的去處時,就立刻會想到誠品的重要原因。

“誠品已經不再是一個書店的名稱,而是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這句對於誠品書店發展邏輯的解讀,也許就是所謂品牌力的最好詮釋。

對於大多中小型獨立書店而言,想要打造出一個知名且有影響力的品牌的確是不小的挑戰。但在千篇一律的營銷模式中,商家不僅要找到準確的定位,更需要建立差異化的經營特色。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當下,消費者並不缺少消磨時光的好去處,而是更加需要個性化、有質感、有文化內涵的生活空間。也許從一處微小的改變開始,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形成強烈獨特的自身風格,這就是邁向品牌建設的成功開端。

有品位,更要有品牌。尤其當實體書店行業集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期,更要依靠品牌力量加持。期待著寒冬過後,我們可以再次相聚在城市街頭巷尾的各家書店中,一同探索知識的奧秘,發現生活的斑斕,品味人生的精彩。

深陷“倒闭潮”的实体书店,品牌力才是解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