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聽到劉秀要去長安求學的消息後,劉縯非常高興,他親自為劉秀收拾行李。劉秀在去長安的前夕,曾到二姐夫鄧晨的家裡和他話別,並在這裡結識了後來成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劉秀劇照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他比劉秀小七歲。鄧禹當時雖然年幼,但他見到劉秀之後,知道他絕非常人,於是決定跟隨劉秀一同前往遊學。兩人結伴而行,往長安而去。一路上,他們遊覽名山大川,把酒臨風,好不快哉!

天鳳四年公元17年,劉秀、鄧禹兩人到達長安,先找了個地方安頓下來之後,再投書劉歆。劉歆見劉秀是高祖後裔,便出來和他們見面,一番交談過後,劉歆非常賞識他們兩個人的學識和人品,當即收他們為學生,並推薦他們到太學學習。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鄧禹劇照


漢武帝曾接納董仲舒的建議,創立太學,設立五經博士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等。其後各朝,太學規模不斷擴大。王莽時,太學已經增至一萬人。劉秀在太學裡面拜的老師是許子威,學習《尚書》,鄧禹拜的老師是江翁,學習《詩經》。

在這裡,劉秀還結識了另外兩個人——鑽研讖緯之學的強華和鑽研《春秋左傳》的嚴光。他們四個人年紀相仿,同吃同住,時常切磋學問,相見恨晚,很是投緣!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強華在劉秀稱帝時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史書記載,強華奉《赤伏符》給劉秀,推其就位稱帝。符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群臣再度奏請,劉秀於公元25年順水推舟,即皇帝位。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本姓莊,因避漢明帝劉莊名諱而改姓。劉秀稱帝后,任命嚴光為諫議大夫,他堅決不受。此後,光武帝又幾次徵召嚴光入朝,他都避而不去。最後嚴光在餘姚終老!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嚴光劇照


劉秀在長安太學求學期間主要學習的是《尚書》。在太學裡,除了按時完成學業之外,還有很多的課餘時間可以投壺、蹴鞠、書畫等等。但是劉秀很少到那些地方去,他忙於聽課訪師、會友作文,幾乎到了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地步,稍有閒暇的時候,劉秀也只是在太學庭院裡散散步,思考一些問題打發過去!

一天,劉秀和鄧禹、強華、嚴光不期而遇,他們一起來到長安的大街上。四人沿著林蔭路邊走邊看,突然前面一片混亂,四人被執戈的衛士驅逐到一邊,原來是執金吾(yu)在巡街。執金吾是當時負責京城治安的最高長官,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司令。劉秀看著執金吾端坐在高頭大馬上,身披金甲,手持一柄長戈,威風凜凜的巡視京城的社會治安,這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感覺到自己此刻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同樣是堂堂七尺男兒,憑什麼人家就可以虎視眈眈的俯瞰眾人,而自己卻只能仰視人家尊貴的容顏呢?

劉秀目送遠去的執金吾儀仗,心頭猛然一動,隨即脫口大聲說道:“仕宦當作執金吾!”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執金吾


天鳳五年公元18年,劉秀、嚴光、鄧禹、強華四人參加殿試,老太師王舜主持殿試。劉秀等四人下筆如有神,毫不費力地做完了考題。面對老太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劉秀鎮定自若,引經據典,回答的精闢獨到,層次清晰。王舜聽後對他非常滿意,非常希望劉秀錄取為甲科。之後,劉秀就可以任職少府,出入朝廷,還有希望名列公卿、光顯門庭!

然而,當時正逢漢景帝七代孫徐鄉侯在臨淄的反莽叛亂被鎮壓,張充等人又圖謀擁立漢宣帝曾孫劉紆為帝反莽,結果消息洩露,被王莽全部處死。接二連三的叛亂,使得王莽對劉氏宗族恨之入骨,幾乎在一夜之間,劉漢宗族被削侯數千,減掉封地俸銀的不計其數!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而王舜將殿試的結果告訴王莽後,王莽一看又是姓劉的獨佔榜首,氣不打一出來,於是他不顧王舜苦諫,大筆一揮,勾去了劉秀的名字!

成績結果出來之後,嚴光、鄧禹、強華都在甲科之內,唯獨劉秀榜上無名,他自然感到很羞愧氣憤!四人熟知時勢,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嚴光、鄧禹本來就對新朝不滿,根本沒有入仕之心,參加殿試只是為了證明自身實力而已!眼見劉秀被王莽拒之殿外,於是他們公開聲明,不仕新朝,以此抗爭!強華也對劉秀起了同情之心,也表示不做新朝的官!


劉秀入仕無望,心灰意冷。此時又逢王莽第三次改幣,五銖錢貶值,劉秀生活困難,落魄貧窮,於是他決定離開長安。鄧禹本想和劉秀一起回新野,可是劉秀不願意耽誤鄧禹的前程,讓他安心留在長安,隨時注意各方面的動向,等天下紛亂,群雄並起的時候,兩人再相聚,一起完成理想,成就大業!


鄧禹等要好的同學將劉秀送到十里長亭邊,揮淚告別!之後,劉秀回到了新野!

漢光武帝(3)遊學長安,才高遭忌


參考資料:《後漢書》、《漢光武帝》、《光武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