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失去的时候,我们得到什么?

在得到的时候,我们失去什么?

事业上的进展使我变成了忙碌的人,整天抛头露面,跑码头,很不可爱。

我脑子里可爱的人是谐和的、恬静的,也常常渴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可爱的女人。


从旧书市场,看到这本《陈冲传》,拿起来翻阅,发现作者是严歌苓,于是买下来带回家。

喜欢读名人的自传,是因为从他们的故事里,有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他们的经历可以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文字的记录下,可以扩展自己的生命宽度。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陈冲传》其作者是严歌苓,著名作家、好莱坞编剧,她写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陈冲是好莱坞著名演员、导演、编剧。两位女性的经历有些相似,都出生于上海,后移民美国,在影视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许是这样的原因,让严歌苓开始动笔写陈冲的经历,她们是朋友也是彼此的倾听者。

作者以访谈和记叙的形式,把陈冲人生中几个阶段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出演“小花”时的纯真无邪;面对爱情时的孤独困惑;初到美国时的落差茫然;演绎生涯的艺术蜕变;自我内心的挣扎独白,全部跃然纸上。

王尔德在书中曾说:「在创世的时候,上帝替每一个孤独分离的人都造了一个世界,而在那世界里,我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寻求生存。

作者严歌苓多次造访陈冲的家中,和陈冲聊她的经历和感情,细腻的情感观察,小心翼翼地介入探问,使我们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性感女神陈冲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那双天真善于表达的眼睛,让她的童年过得不平凡


有的人一辈子在辛苦“演”戏,有的人不用演,那么一站、一走、一动就是戏。


陈冲成长在一个医学世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医学界的科学家,父母对她从小的教育很务实,注重培养她的内在修养。

在她儿时的记忆中,自己的家人非常用功钻研各自的领域,一吃过晚饭,大家全都不见了,各自在各自的书桌上读书写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家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冲。

人们不禁疑问,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怎么会培养出一个演艺界的大明星?

那一双天真而善于表达的眼睛,那率真不做作的性格,吸引了导演谢晋。陈冲出演了导演谢晋的电影《青春》,并担任主角。剧中陈冲扮演一个聋哑人,电影上映后,迎来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电影中“哑妹”形象的塑造,给大众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在那个年代,她从成群的李铁梅、阿庆嫂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眼前一亮,带来一种非英雄的美感,一种由真、善而产生的美感。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严歌苓看来陈冲是个绝对单纯和相当复杂的混合体,许许多多的精神和灵魂附在她身上,安徒生的《美人鱼》,苔丝 ,简爱,这些她读过的书中女主角,使她拥有一个世界,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她心中的不安分,便是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欲。

那年她十六岁。凭借《小花》这部电影,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刘晓庆是这部电影的配角。陈冲出名了,学校邀请她去演讲、单位邀请她去做报告。

大家被她在荧幕上塑造的形象感染着,但是大家忘了,她还是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学生,她不是英雄,而是普通的邻家女孩。她希望有简单的生活,深刻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忙碌,浅薄的人生。

陈冲很快就厌烦了名利带给她这种喧哗浮躁的生活,父母也留意到了她的精神状态。毕竟从知识分子家庭走出来的,陈冲对“文化水平”看的比电影明星还重要。

家人希望她洗涤演绎阶层常有的空乏,虚荣 ,让她受到朴素、智慧的人格影响。之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陈冲开始考大学。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小花》

人一出名,就会带来各种非议,人们把陈冲的成功归结于漂亮、走运、得逞,但是你还要摊上一个“笨”,大家才觉得公平。茶余饭后,人们喜欢嚼明星的八卦。以前是,现在亦是。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不再做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玩偶”


曾在国内得到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到在美国餐馆打工;从演没有台词的小配角到登上奥斯卡的讲台,这些年的酸痛苦辣能装下好几年。


她说:「每演一个角色,都是一次艺术上的求索。」

她放下在中国的名与利,来到美国求学。在异国他乡,没人认识她,国内的名气的消失,让她有些失落。但是她倔强不服输的性格,加之对演戏的热爱,她又开始从新开始,一边在餐馆打工维持生活,一边寻找演戏的机会。

只因为那一份热爱,让她不断地坚持,等待绝地而起。现代的人缺了几分热爱、缺了几分坚持、缺了几分刻苦。多的是浮躁、是势力、是不付出就想收获的侥幸心理。

陈冲经过一次次试戏,一次次努力,终于找到了她的节奏。

她认为好演员不该重复自己,因为文化差异的影响。她突破了自己一贯清新纯真的印象,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大胆地接受了艺术上的革新。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末代皇帝》


但是新角色出演,带来的是非议和批评指责,因为在电影《大班》中,她扮演的角色美美,是一名被卖给外国人的女奴,西方人认为的中国女性,都是带有奴性色式化的理解,电影中有一些裸露的镜头,导致国内的观众不能接受。这件事件的发生,在国内给她带来很多的负面新闻。

但她并不后悔出演美美这一角色,她认为出演这个角色对于她来说在表演艺术上是一种进步。她承认比自己美的人很多,她要演出比容貌更重要的美。美人的心理状态,美人的姿态和神情。

她的自我判断是对的,因为美美这个角色,陈冲给许多国外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托鲁奇邀请她出演《末代皇帝》婉容皇后的扮演者,这部电影让陈冲真正走进了好莱坞。站在了奥斯卡颁奖晚会的舞台上,她漂亮,但不媚俗,身上自带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不演戏的她,满脸朴实,也不化妆,出门背上一个双肩大背包,深入简出。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个人命运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联系着国家和民族,因此我们在表现一个人命运的时候,会涉及其他大的概念,涉及到中国漫长的历史。而美国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个人奋斗、个人成败。

陈冲这样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享受孤独,但又渴望婚姻


孤独是最难忍的,同时也是上帝所赐予的礼物。爱是最伟大的情感,因而也是最艰难的。


「谈恋爱可以,同居的话,女人容易被动」

「我渴望婚姻,我一向主张相爱的人结婚,结婚是生活最美方式,婚姻中的责任、诺言都是美的。」

「把自己比喻成“寄生蟹”,没有男人的女人就是没有螺壳的寄生蟹」

这些是陈冲对于男女爱情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女性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

懵懂无知的初恋,经常会因为爱的太深,太投入,而失去自我,进而产生一种怀疑、嫉妒、仇恨和占有欲,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陈冲的初恋最后同样也是如此,或许因为太年轻,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

面对感情时,她是敏感脆弱的,她渴望婚姻带给她的安全感,渴望男性对她的爱。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陈冲与哥哥陈川


我没有尝试去弄清自己的感情,或者去保护自己的幸福,而是嫁给了一个我所爱的人。日子过的时好时坏,有欢乐也有痛苦。

摘自:陈冲散文《一天的思绪》

陈冲的第一段婚姻维持了四年,这中间他们彼此都想挽救过,但终究还是不合适,相互的争吵和不理解成为婚姻的一种负担,不能说他们不爱,是因为爱,让彼此会更加痛苦。

虽然身在纸醉金迷的演艺圈,但在陈冲眼中,婚姻对她来说,是庄严神圣的,在明星眼中,“我爱你”是很空洞、一文不值的安慰,但在陈冲眼中”我爱你“是不能随便说的。

陈冲在笔记中写道:“街道是拥挤的,但并不被爱着。”她为自己第一桩婚姻的死亡而感伤流泪,

她继续寻觅着属于她的那份爱。

三年之后,在好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彼得,彼得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或许和父母同职业的原因,拉近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彼得最初和陈冲相识时,对演员的偏见,让他产生一丝顾虑:

「他认为演员一半肤浅可笑,一半油滑疯狂,与好莱坞联系在一起,似乎不是北京就是丑闻。」

但和陈冲相处下来,彼得逐渐改变了对她的偏见。现在的他们很幸福,并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这段婚姻给了她不曾期盼的和谐和满足,给了她从未有过的精神平衡和安全感。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陈冲与彼得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书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男女之间发现彼此爱读书,事情就好办多了

书是两个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和不读书的人很难做通信的朋友。不读书的朋友看到你读书,会认为是浪费时间,他们习惯用行动来表达感情,而不是文字。陈冲的男性朋友经常会推荐好书给她,她们通信交流,而和不读书的朋友,陈冲认为就发展不出这种友谊了。

书,让深为科学家的丈夫,放下对好莱坞演员虚荣、浅薄的偏见。陈冲的广博学识,她读书的广度远远超过了丈夫彼得,陈冲对世事独到深刻的见解,让丈夫对她刮目相看。

陈冲小时候就喜欢在外婆的屋里翻书看,外婆有一个箱子,装下了许多文学书籍,陈冲跑到外婆屋里,和外婆讨论中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她无论走到哪里,有书就踏实。她去离开上海去美国前,外婆给她整理行李,她带了整整一箱的书上飞机。她读书很杂,从文学到科学,从美术学到心理学。

到美国后,陈冲总是一个人呆到图书馆。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读书,她所有的朋友已经习惯买书,作为礼物送给她。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好莱坞充满了喧闹与虚幻,她也很少参加聚会,她认为跟一群人泡在一起仿佛更空虚了,生活中原有的实质性东西都没有了。

她有时候会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她写下:「虽然我的内心仍旧孤独,但这孤独似乎升华了,变得宽阔了。我在反省中找到了自己心里的地图,旅行一下自己心里的世界。」

书给予了陈冲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短暂的休息,回到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前段时间,陈冲接受了知识分子许知远的采访,采访过后,陈冲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们很少见面,但似乎已经成为老朋友。我们的对话经常从书聊起,从英国作家毛姆到奈保尔。我们经常这样,互相问一下正在看的书,然后漫不经心的闲聊,有一搭无一搭的,确也说出了内心的感想。


30年前,严歌苓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好友陈冲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书缓解了陈冲的孤独,解答她对人生的疑惑;书让陈冲拓宽经验,更丰满的地感受人物角色。

「今天我的机会多了,生活好多了,我又得到了承认和被接受。有时候,我可以飞去和英国王子一起喝午茶,和法国总统共进晚餐。但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脚踏实地地生活。」

脚踏实地的生活。

再看当下的影视圈,纷纷扰扰、真真假假,为了出名制造绯闻,为了出名不演作品,反而上综艺制造热搜话题。他们可以不可以称之为演员而仅仅局限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或许我们习惯了浅薄无知,习惯了胭脂水粉,而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忘记了那曾经的热血和理想。


文字 | 书海识途

图片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