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在失去的時候,我們得到什麼?

在得到的時候,我們失去什麼?

事業上的進展使我變成了忙碌的人,整天拋頭露面,跑碼頭,很不可愛。

我腦子裡可愛的人是諧和的、恬靜的,也常常渴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可愛的女人。


從舊書市場,看到這本《陳沖傳》,拿起來翻閱,發現作者是嚴歌苓,於是買下來帶回家。

喜歡讀名人的自傳,是因為從他們的故事裡,有時候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通過他們的經歷可以尋找自己人生的答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在文字的記錄下,可以擴展自己的生命寬度。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陳沖傳》其作者是嚴歌苓,著名作家、好萊塢編劇,她寫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影。

陳沖是好萊塢著名演員、導演、編劇。兩位女性的經歷有些相似,都出生於上海,後移民美國,在影視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或許是這樣的原因,讓嚴歌苓開始動筆寫陳沖的經歷,她們是朋友也是彼此的傾聽者。

作者以訪談和記敘的形式,把陳沖人生中幾個階段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出演“小花”時的純真無邪;面對愛情時的孤獨困惑;初到美國時的落差茫然;演繹生涯的藝術蛻變;自我內心的掙扎獨白,全部躍然紙上。

王爾德在書中曾說:「在創世的時候,上帝替每一個孤獨分離的人都造了一個世界,而在那世界裡,我們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尋求生存。

作者嚴歌苓多次造訪陳沖的家中,和陳沖聊她的經歷和感情,細膩的情感觀察,小心翼翼地介入探問,使我們從這本書裡看到了性感女神陳沖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那雙天真善於表達的眼睛,讓她的童年過得不平凡


有的人一輩子在辛苦“演”戲,有的人不用演,那麼一站、一走、一動就是戲。


陳沖成長在一個醫學世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是醫學界的科學家,父母對她從小的教育很務實,注重培養她的內在修養。

在她兒時的記憶中,自己的家人非常用功鑽研各自的領域,一吃過晚飯,大家全都不見了,各自在各自的書桌上讀書寫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家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陳沖。

人們不禁疑問,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怎麼會培養出一個演藝界的大明星?

那一雙天真而善於表達的眼睛,那率真不做作的性格,吸引了導演謝晉。陳沖出演了導演謝晉的電影《青春》,並擔任主角。劇中陳沖扮演一個聾啞人,電影上映後,迎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電影中“啞妹”形象的塑造,給大眾帶來一種清新的感覺。在那個年代,她從成群的李鐵梅、阿慶嫂中脫穎而出,讓觀眾眼前一亮,帶來一種非英雄的美感,一種由真、善而產生的美感。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在嚴歌苓看來陳沖是個絕對單純和相當複雜的混合體,許許多多的精神和靈魂附在她身上,安徒生的《美人魚》,苔絲 ,簡愛,這些她讀過的書中女主角,使她擁有一個世界,一個更豐富的世界。她心中的不安分,便是對這個世界的表達欲。

那年她十六歲。憑藉《小花》這部電影,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劉曉慶是這部電影的配角。陳沖出名了,學校邀請她去演講、單位邀請她去做報告。

大家被她在熒幕上塑造的形象感染著,但是大家忘了,她還是一個正在讀中學的學生,她不是英雄,而是普通的鄰家女孩。她希望有簡單的生活,深刻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忙碌,淺薄的人生。

陳沖很快就厭煩了名利帶給她這種喧譁浮躁的生活,父母也留意到了她的精神狀態。畢竟從知識分子家庭走出來的,陳沖對“文化水平”看的比電影明星還重要。

家人希望她洗滌演繹階層常有的空乏,虛榮 ,讓她受到樸素、智慧的人格影響。之後在父母的幫助下,陳沖開始考大學。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小花》

人一出名,就會帶來各種非議,人們把陳沖的成功歸結於漂亮、走運、得逞,但是你還要攤上一個“笨”,大家才覺得公平。茶餘飯後,人們喜歡嚼明星的八卦。以前是,現在亦是。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不再做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玩偶”


曾在國內得到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到在美國餐館打工;從演沒有臺詞的小配角到登上奧斯卡的講臺,這些年的痠痛苦辣能裝下好幾年。


她說:「每演一個角色,都是一次藝術上的求索。」

她放下在中國的名與利,來到美國求學。在異國他鄉,沒人認識她,國內的名氣的消失,讓她有些失落。但是她倔強不服輸的性格,加之對演戲的熱愛,她又開始從新開始,一邊在餐館打工維持生活,一邊尋找演戲的機會。

只因為那一份熱愛,讓她不斷地堅持,等待絕地而起。現代的人缺了幾分熱愛、缺了幾分堅持、缺了幾分刻苦。多的是浮躁、是勢力、是不付出就想收穫的僥倖心理。

陳沖經過一次次試戲,一次次努力,終於找到了她的節奏。

她認為好演員不該重複自己,因為文化差異的影響。她突破了自己一貫清新純真的印象,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大膽地接受了藝術上的革新。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末代皇帝》


但是新角色出演,帶來的是非議和批評指責,因為在電影《大班》中,她扮演的角色美美,是一名被賣給外國人的女奴,西方人認為的中國女性,都是帶有奴性色式化的理解,電影中有一些裸露的鏡頭,導致國內的觀眾不能接受。這件事件的發生,在國內給她帶來很多的負面新聞。

但她並不後悔出演美美這一角色,她認為出演這個角色對於她來說在表演藝術上是一種進步。她承認比自己美的人很多,她要演出比容貌更重要的美。美人的心理狀態,美人的姿態和神情。

她的自我判斷是對的,因為美美這個角色,陳沖給許多國外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貝託魯奇邀請她出演《末代皇帝》婉容皇后的扮演者,這部電影讓陳沖真正走進了好萊塢。站在了奧斯卡頒獎晚會的舞臺上,她漂亮,但不媚俗,身上自帶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

不演戲的她,滿臉樸實,也不化妝,出門背上一個雙肩大揹包,深入簡出。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我們的個人命運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聯繫著國家和民族,因此我們在表現一個人命運的時候,會涉及其他大的概念,涉及到中國漫長的歷史。而美國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個人奮鬥、個人成敗。

陳沖這樣看待中美文化的差異。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享受孤獨,但又渴望婚姻


孤獨是最難忍的,同時也是上帝所賜予的禮物。愛是最偉大的情感,因而也是最艱難的。


「談戀愛可以,同居的話,女人容易被動」

「我渴望婚姻,我一向主張相愛的人結婚,結婚是生活最美方式,婚姻中的責任、諾言都是美的。」

「把自己比喻成“寄生蟹”,沒有男人的女人就是沒有螺殼的寄生蟹」

這些是陳沖對於男女愛情的認識。

面對複雜的感情問題,女性之間有聊不完的話題。

懵懂無知的初戀,經常會因為愛的太深,太投入,而失去自我,進而產生一種懷疑、嫉妒、仇恨和佔有慾,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陳沖的初戀最後同樣也是如此,或許因為太年輕,不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

面對感情時,她是敏感脆弱的,她渴望婚姻帶給她的安全感,渴望男性對她的愛。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陳沖與哥哥陳川


我沒有嘗試去弄清自己的感情,或者去保護自己的幸福,而是嫁給了一個我所愛的人。日子過的時好時壞,有歡樂也有痛苦。

摘自:陳沖散文《一天的思緒》

陳沖的第一段婚姻維持了四年,這中間他們彼此都想挽救過,但終究還是不合適,相互的爭吵和不理解成為婚姻的一種負擔,不能說他們不愛,是因為愛,讓彼此會更加痛苦。

雖然身在紙醉金迷的演藝圈,但在陳沖眼中,婚姻對她來說,是莊嚴神聖的,在明星眼中,“我愛你”是很空洞、一文不值的安慰,但在陳沖眼中”我愛你“是不能隨便說的。

陳沖在筆記中寫道:“街道是擁擠的,但並不被愛著。”她為自己第一樁婚姻的死亡而感傷流淚,

她繼續尋覓著屬於她的那份愛。

三年之後,在好友的介紹下,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彼得,彼得的職業是一名醫生。或許和父母同職業的原因,拉近了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但彼得最初和陳沖相識時,對演員的偏見,讓他產生一絲顧慮:

「他認為演員一半膚淺可笑,一半油滑瘋狂,與好萊塢聯繫在一起,似乎不是北京就是醜聞。」

但和陳沖相處下來,彼得逐漸改變了對她的偏見。現在的他們很幸福,並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這段婚姻給了她不曾期盼的和諧和滿足,給了她從未有過的精神平衡和安全感。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陳沖與彼得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書給她帶來精神上的慰藉


男女之間發現彼此愛讀書,事情就好辦多了

書是兩個人相互聯繫的紐帶,和不讀書的人很難做通信的朋友。不讀書的朋友看到你讀書,會認為是浪費時間,他們習慣用行動來表達感情,而不是文字。陳沖的男性朋友經常會推薦好書給她,她們通信交流,而和不讀書的朋友,陳沖認為就發展不出這種友誼了。

書,讓深為科學家的丈夫,放下對好萊塢演員虛榮、淺薄的偏見。陳沖的廣博學識,她讀書的廣度遠遠超過了丈夫彼得,陳沖對世事獨到深刻的見解,讓丈夫對她刮目相看。

陳沖小時候就喜歡在外婆的屋裡翻書看,外婆有一個箱子,裝下了許多文學書籍,陳沖跑到外婆屋裡,和外婆討論中書中人物的命運和性格。

她無論走到哪裡,有書就踏實。她去離開上海去美國前,外婆給她整理行李,她帶了整整一箱的書上飛機。她讀書很雜,從文學到科學,從美術學到心理學。

到美國後,陳沖總是一個人呆到圖書館。她一有空閒時間就會讀書,她所有的朋友已經習慣買書,作為禮物送給她。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好萊塢充滿了喧鬧與虛幻,她也很少參加聚會,她認為跟一群人泡在一起彷彿更空虛了,生活中原有的實質性東西都沒有了。

她有時候會一口氣讀完一整本書:她寫下:「雖然我的內心仍舊孤獨,但這孤獨似乎昇華了,變得寬闊了。我在反省中找到了自己心裡的地圖,旅行一下自己心裡的世界。」

書給予了陳沖屬於自己的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內可以短暫的休息,回到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前段時間,陳沖接受了知識分子許知遠的採訪,採訪過後,陳沖寫下這樣的文字:

我們很少見面,但似乎已經成為老朋友。我們的對話經常從書聊起,從英國作家毛姆到奈保爾。我們經常這樣,互相問一下正在看的書,然後漫不經心的閒聊,有一搭無一搭的,確也說出了內心的感想。


30年前,嚴歌苓寫的這本書,講述了好友陳沖 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書緩解了陳沖的孤獨,解答她對人生的疑惑;書讓陳沖拓寬經驗,更豐滿的地感受人物角色。

「今天我的機會多了,生活好多了,我又得到了承認和被接受。有時候,我可以飛去和英國王子一起喝午茶,和法國總統共進晚餐。但我希望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腳踏實地地生活。」

腳踏實地的生活。

再看當下的影視圈,紛紛擾擾、真真假假,為了出名製造緋聞,為了出名不演作品,反而上綜藝製造熱搜話題。他們可以不可以稱之為演員而僅僅侷限是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

或許我們習慣了淺薄無知,習慣了胭脂水粉,而忘了自己為什麼而出發,忘記了那曾經的熱血和理想。


文字 | 書海識途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