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中國家居製造企業正面臨內外交迫的挑戰,內有同行之間加劇的競爭,外有來自房地產、裝飾行業,乃至科技行業等外來者插足。

  中國家居製造業應該如何應對當前的局勢?什麼樣的產品更能贏得市場?什麼樣的品牌能贏得新時代消費者的青睞?CIFF中國家博會與新浪家居發起《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欄目,向全國家居製造領域的名企發出盛情邀請,共同探討家居業的未來。本期採訪嘉賓:達希家居CEO李春林。(企業參展展位號:1.2C07)

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未來社會,應該是一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社會,高度信任、高度合作。”對於家居行業的前景,達希家居CEO李春林有著很好的期望,但也明白,要實現這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一個因純粹藝術及個性而誕生的時尚家居品牌,達希家居不是出身名門,不是偽進口家居,也不是原版的意大利風格。曾經一度因為太過前衛,被評價為“中看不中用”。

  在李春林看來,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需要長時間的堅守,一直以來,達希家居所堅持的,只是遵循對時尚的定義,對世界藝術的理解,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產品,不需要所有人都認可,也不妥協於世俗的眼光。

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以下是訪談全部內容——

  不願迎合市場的藝術家居

  【新浪家居】請您先介紹一下達希家居。

  【李春林】達希家居於2007年成立,專業生產金屬玻璃時尚傢俱,因此一度被別人評價為“中看不中用”。但其實我們一直都是這樣,以金屬、板木、玻璃、軟體為產品結構,定位時尚個性整體家居,因純粹藝術及個性而誕生,不是偽進口家居,也不是原版的意大利風格,只是遵循我們對時尚的定義,遵循我們對世界藝術的的理解,不迎合,不妥協。

  前八年,公司主要以出口為主,在歐洲及國外其他地區進行銷售。2016年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我們的銷售方式也與其他品牌不同,沒有很多專賣店和經銷商,主要以項目為主,如商用的會所工程傢俱,家用的別墅工程傢俱等。

  【新浪家居】您剛才提到“中看不中用”,為什麼這麼說?

  【李春林】這是別人的評價,因為在他們看來,我們的產品都是很花裡胡哨的東西。準確來說應該是太過前衛,因為當時,大家對於傢俱可能講究厚重、實用,而我們做得很輕巧、個性。但我們企業定位就是把握世界流行時尚,比如會參考服裝、飾品、汽車,名錶等奢侈品行業,做時尚、前衛的藝術家居。

  這是曾經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現在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我們被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所以還是要擁抱年輕人,他們是新一代的消費群體。

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擁抱年輕消費群體,理性趨同

  【新浪家居】從企業成長的經歷來看,您覺得消費者對傢俱產品的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春林】以前,消費者對傢俱的訴求,可能就是實用,為了使用而買;後來,大家可能會去跟隨或模仿,覺得某類產品很好,就都去選購;再後來到2015年左右,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一件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要的是他們想象中的應用場景和生活場景。從純粹的實用需求,到跟風,到最後有自己的風格和生活方式,這是消費者明顯的變化。

  【新浪家居】那在當下消費者對家居產品的需求上,顏值、環保、健康、性價比,您認為在消費者心中應該如何排序?

  【李春林】兩三年前我們就在研究,究竟應該提供怎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於是我們提出了“三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高,這也是我們對產品的定義。所以,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話,顏值應該是現在年輕人更傾向的,當然品質和性價比也是必備條件,在這個基礎上年輕人才會為此買單。

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新浪家居】您怎麼看待全屋定製、整裝?成品傢俱企業是否應該跟進?

  【李春林】這個趨勢是肯定的,以前消費者需要的只是一個單一功能的產品,現在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的應用場景,從單品到生活方式和場景,顯然是一個從點到面的過程,所以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成品傢俱企業該不該跟進,我覺得需要慎重,並不是所有成品傢俱企業都有能力轉型去做整裝或全屋定製。從企業角度來講,是投入產出比是否為正,從社會來講,是否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未來社會包括家居行業在內,應該是一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社會,大家高度信任、高度合作,顯然就不需要每個人都必須擁有十幾二十條生產線生產同一類產品。當然,這樣做起來很難,因為每個人審美、素養等都不同,要實現這一天可能需要很久,所以可能還是需要市場作用,總有一部分人會開始因為市場倒逼選擇抱團取暖。

尋新記|中國家居製造啟示錄之達希家居:理性判斷而非趨同

  堅守和堅持不是頑固不化

  【新浪家居】在您看來,怎樣的家居品牌能夠贏得消費者青睞?

  【李春林】就跟餐廳做菜差不多,最好的餐廳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菜、招牌菜,要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家居品牌也應該有自己的基因和特質。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跟盲從無異。我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群體,並長時間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真正的品牌,不需要logo,消費者也能一眼認出;不需要所有人都認可和欣賞,不去迎合,有自己的基因,有自己特定的消費群體,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每個喜歡品牌的人,以擁有一件品牌的物品而愉悅,但如果這個品牌只是為了賣產品或滿足當下某種需求,缺乏文化背景或情感,也不能稱為品牌。

  【新浪家居】目前市面上的產品似乎趨於在風格和形式上做減法,材質上做加法,比如風格集中在意式極簡、輕奢、北歐、新中式上,材料則在原木的基礎上,加入大理石、金屬、玻璃、皮革等進行融合或點綴,您是否認可這種趨勢?

  【李春林】我想這不能稱之為趨勢,這應該是盲從。就像剛才所說,每個品牌、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簡單地盲從或跟風。當然,從商業價值上講,可能不會錯,但從品牌的塑造和延伸發展來看,卻不一定對。

  比如國外的很多企業,她擅長做皮質的產品,就致力於皮質的研發,將其做到極致,做到行業細分領域最好的品牌,可以一百年、兩百年一直傳承下去。我覺得我們做產品也是一樣,擅長做木質,就將木運用到極致,擅長玻璃,就將玻璃的工藝做到無可挑剔,而不是人云亦云。當然,流行的元素和材質具有當下時代的烙印,但堅守和堅持不是頑固不化,把握潮流,不是跟風,守護自己的特色,然後長期堅持下去。(文/新浪家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