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小時候考倒數第一,小學都沒畢業,他是如何成為國學大師的?

觀景說史


南懷瑾小時候考倒數的事能給我們很好的啟迪。

南懷瑾小時候體弱多病,他自己說:“我小的時候,從六歲到十二歲,沒有吃過飯,藥當成飯吃。所以說我過去所有的病都生完了,傷寒、麻疹、天花啦,我都生過,其實我一輩子都多病。"

他考倒數第一正是他十二歲那年的事。那年他高等小學畢業,成績墊底。其實他畢業成績差還有一個原因,他當時讀的是新式的高等小學,要學數學和英文,南懷瑾是家裡託了關係中途插班的,這之前從未學過數學和英文,再加上班裡他年級最小,很多同學已經是青年,他要趕超根本沒有可能。一句話,他小時候學習考倒數,其實是情有可願的。

生活中很多人,因為身體不好或別的原因,導致學習不好,自己也會覺得理所當然,於是徹底放鬆,不再努力,這是最可怕的。

南懷瑾不這樣。

南杯瑾家庭文化氣息濃厚,他從小受到國學精粹的薰陶,他的國學基礎是非常紮實的。所以,南環瑾小學靠第倒數第一,他並沒有因此氣餒,相反,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加倍努力,潛心探究。就這樣,他最後成了國學研究的大家。而且觸類旁通,在佛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造詣頗深。

南懷瑾的故事證明了一點:人無全才,一個人只要在某個領域用心探究,深入發展,就有可能最終成為大家,甚至大師。



東方既亮


南懷瑾這個人物很複雜。他的生存年代是從1918年的3月到2012年的9月,活到94歲去世。他讀小學畢業那年是1931年,小學成績極差。後來由於他堅持要讀書,他父親為他請了當時的名宿葉公恕為老師,從此開始了他的學問之路。南懷瑾一生兼涉佛,道,儒三家,他自謂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三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成就。他一生經歷涉及政,經,軍界,本身成為詩人,古文化傳播者,甚至還是武學家。這樣一個人的成才之路,我個人認為很難複製。首先,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一個人在沒有解決自己生存要求之前,很難潛心去鑽研那麼多東西,況且現在知識門類分得很細,要想跨界每門都深入到一個很高的境界很難,再說,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對所處時代應負的責任,我認為在奮起直追力爭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這代人就該各把一口,愛崗敬業,把自己那一份做到儘可能的極致才對。南懷瑾現象的出現有它的特定歷史條件和生存土壤,我們尊重這種有成就的國學大師級人物,但要看到他的成就也只是知識門類中的一個部分,並非全才。我們只需學習他鑽研學問的精神與思想渴求即可,不必為自己不能成為這樣的大師而氣餒,而應為自己趕上這樣一個新時代能儘自己綿薄之力而自豪。至於南懷瑾還涉及的一些什麼轉世輪迴之類的“學說“,我認為完全是唯心主義的東西,也是他的侷限性造成的負面東西,屬於一枚硬幣的反面,更需用批判的精神來對待。


LLY947513


您好,我是小朋友恩恩,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南懷瑾小時候考試倒數第一,小學都沒畢業,他是如何成為國學大師的?

說到南懷瑾先生,便想起他曾說:“處事不可不斬截,存心不可不寬恕,持己不可不嚴明,與人不可不和氣。

他不爭不搶,謙恭有禮,有自己的主見和抱負。

一. 紮實的文化功底

南懷瑾先生六歲到十一歲是在家書,也就是讀私塾,只讀中文,只讀古書,包括了歷史、地理。

而12歲以前是記憶的最佳年齡,南懷瑾先生大部分傳統經典文字的記憶,都是在這個年齡段學習的,這也是他能成為國學大師的一個關鍵,有著紮實的中國文化功底。

後來因為學制改變,南懷瑾先生的父親託關係讓其進入高等小學,因為當時高等小學年紀大的學生有二十幾歲的,南懷瑾先生又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屬於插班生,加上需要學習英語和數學,而且南懷瑾先生不喜歡讀外文,雖有拼命趕功課,但也只是倒數第一。

二. 家風良好,言傳身教

小學畢業後,父親不想讓南懷瑾先生讀書,讓其學習經營家中商業,但南懷瑾先生不同意,非要讀書,父親只好讓其到南家祖宗在山上的一個廟(井虹寺)修學,還請來博古通今的老師葉公恕教學。

父親一開始認為南懷瑾先生不是讀書的料,但看到兒子的認真勤奮,父親告訴他,按照自己理想的路走就好,不要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障礙。可見父親對南懷瑾先生的疼愛和支持。

而南懷瑾先生同樣也傳承良好家風,以身作則,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包括他的弟子們,要從國學經典裡面汲取智慧,要有學習上進的心,時刻不忘記禮儀,待人處事禮儀為先。

三. 思想抱負

南懷瑾先生生活在一個動盪年代,他常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怕亡國,亡國了有後代起來可以復國,就怕文化斷了;文化一亡了,這個民族國家就沒有了。”

南懷瑾先生一生都在為傳承中國文化,教化人心,傳播禮儀而努力。卻也因常常奔波在外無法照顧家人,但對孩子們的愛是極其深厚,生病期間曾說最對不起的就是孩子們,內心十分愧疚。

有情義的他,為人也十分謙虛,被世人尊稱為南師。他對儒釋道經典的解說中,字字句句都體現著他的學問和修為,他臉上的溫文儒雅,慈眉善目,來自於文學的薰陶,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領悟。

以下分享南懷瑾先生的經典名句。

1. 靠別人永遠沒出息

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連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

2. 人的勢利,很正常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事物的交流,勢利是其常態。純粹只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的變態。物以稀為貴,此所以道義的絕對可貴了。

3.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練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它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4. 心態好,世界才會美好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以上的分享和觀點僅供參考,願能給您帶來幫助。

作者簡介:我是小朋友恩恩,願有一顆小孩子般簡單澄澈的心靈。歡迎關注留言。


小朋友恩恩


溫州出富商,溫州樂清南家是溫州有名的富貴人家,祖上世代經營,財力豐厚,但到了清末時期,國家動盪不安,生意人也受到影響,南家也不例外,到了南正裕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了。

父親離世,12歲少年重振家族

1888年,南正裕的父親去世,而這一年南正裕還以一個胎兒的形式存在母親的體內,南正裕父親離世後,南家迅速衰落,一個青年寡婦帶著三個兒子日子艱難。南正裕的兩個哥哥,是典型的富二代習性,整天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唯一不通的是掙錢養家,看著這兩個孩子,南母整日以淚洗面,總覺得愧對自己死去的丈夫。

唯一讓南母感到安慰是的她的小兒子,南正裕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看著自己兩個不成氣的哥哥,他只能自己承擔起重振家族的重任,12歲時,他便輟學回家,開始打理自己家的生意。

溫州人經商頭腦靈活,做生意講究合作共贏,很快,南家的生意就在南正裕的打理下進入了正軌,南正裕也在當地打出名聲,成了當地人口中的“有為少年”,多少有錢人家都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12歲就開始獨立支撐家族的少年。

結婚多年無子,妻子憂鬱而終

到了成親的年齡,南正裕家的門檻都快被媒婆踏破了,南家本來就是當地百年富貴之家,到了南正裕父親這一代雖然已經衰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南家的影響力依舊不減,況且還有南正裕這個年輕有為的後生,憑一已之力讓南家再次風生水起。

選來選去,最後南正裕和當地一家趙姓有錢人家的大女兒成親了,趙家也是知書達理的人家,趙小姐溫柔體貼,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日子過得非常幸福。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慘,南正裕夫妻二人成親多年,卻一直沒有孩子,剛開始時大家還都不敢公開議論,漸漸時間長了,鄰居七嘴八舌的聲音不絕於耳,甚至有人開始勸南正裕再娶一房小妾,畢竟那時的有錢人家,娶三妻四妾也正常,更何況他快30了,還沒有兒子。

對於他人的好意,南正裕都一一謝絕了,但妻子的內心卻產生的想法,多年無子,她自己心中也過意不去,再想著丈夫對自己的種種好,使她越來越憂鬱,這柔弱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抑鬱成疾,最終撒手人寰。

小姨子到了結婚年齡,岳母相中大女婿,生下獨子

妻子的離世,讓南正裕倍受打擊,他覺得妻子的離開就是因為沒有孩子所致,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再娶的念頭,甚至打算終天不娶。

時間漸漸過去,趙家小女兒也長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齡,趙家選來選去,還是覺得大女婿最合適,人品好,又是書香世家,對自己大女兒的種種好都看在眼裡,大女兒離世後,他一直沒娶,是一個念舊情的,所以岳母便想將自己的小女兒也嫁給他。

南正裕得知後,堅決不同意,但在岳母多番勸說下,南正裕和小趙小姐成親了。小趙小姐嫁到南家後,不久就有了喜訊,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南懷瑾。取其“懷瑾握瑜”之意。

教子有方,獨子終成一代國學大師

南懷瑾是南家獨子,是當代最有名的國學大師,精通儒、釋、道三家學說,是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還曾在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做過教授。但南懷瑾小時候卻一個“笨孩子”,小學考試倒數第一,只得到肄業證書。

南正裕對兒子寄予厚望,南家是書香世家,看著南懷瑾不是讀書這塊料,他也只好放棄,便想著讓犯學一門手藝,將來靠手藝吃飯,也不至於餓死。於是就讓南懷瑾到木匠店裡去學習木工。

但小小年紀的南懷瑾不同意,他堅持要讀書,南正裕只好自己教他四書五經,他發現兒子對這些非常感興趣,在家自學三年後,南正裕為他請了博古通今的教育名家葉公恕做他的私人老師。

在南懷瑾的記憶中,父母“都非常好,是了不起的父母”,奶奶叮囑他好好讀書時,父親卻悄悄告訴他,按照自己理想的路走就好,不要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障礙。

南懷瑾的兒子南小舜對南正裕記憶也很深刻,他說祖父總是會:“盯著他們誦讀詩文,學珠心算”。南家文化家教之風濃厚,南正裕又懂得引導,難怪他的兒子這麼優秀。

南正裕為南家的振興奮鬥了一輩子,到了兒子這一代終於實現 振興家族的願望,樂清南家也因也了一個南懷瑾而名揚四海。

【END】


雨霽視角


小時候,全國都在傳說一個名字,海燈法師,傳說他的一指禪可以開磚裂石。那時候,我們放學後,天天都對著樹苦練一指禪。

後來,長大了,看了很多閆芳,雷雷之類大師的表演,突然覺得,所謂大師,只要有人相信你就行。

南先生無疑是最優秀的,他的對孔孟的註釋,對僧道儒的修為,他的勸人為善,他的警世名言,至今歷歷在目,溫潤在耳。

突然有一個疑問,在1918到1949年的時候,正是中國內憂外患,外寇入侵的時候。無數的熱血青年走上戰場,和倭寇以命相博。南先生那時是國民政府軍官,選擇了避世修佛。在那時候,無數的姐妹慘遭倭寇的凌辱,無數的同胞慘遭倭寇的屠殺。這樣的佛法既不能濟世,又不能避難,修之何用呢?

突然又想到了疫情,想到了鍾南山。在國家、民族遭受重大危難的時候,他沒有退縮,沒有躲避。他帶領我們勇敢的戰勝疫情,這樣的人,應該是國士無雙吧。

或曰:人家是方外之人,不問塵世。可是俗語:亂世佛家盛世道。唐三藏取經,經歷過無數磨難,無數誘惑,始終記得唐太宗的一句話:寧愛故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啊。

南先生是真正的大師,他是中國文化,中國國學的優秀傳承人,後生晚輩望塵莫及的。

套用龍應臺女士的一句話:大師,也只是大師。有的人是家國情懷,有的人是個人修為罷了。


哥擺泥


對於南懷瑾大師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個人愛好,持之以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性格、愛好不同,就會決定他今後人生的發展方向。象陳景潤他喜歡數學研究,就天天琢磨數學方面的問題,加上他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代數學大師。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喜歡對各種稀奇古怪的事進行研究,也讓他從中發現很多的有趣現象,從而將這些事物中的發現加以製作成各種東西,成就了他一生中偉大的發明。香港武術家李小龍愛好武術,潛心研究武術方面的各種問題,最終成為一代武術名家。歷史上、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事列,學習成績不一定很好,但在某個領域卻成了大師,也正是應了一句常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以上觀點分析的不對方面,還請各位專家指教,謝謝!


南河熊大


應試教育已是民族發展進步的桎梏。

前茅高興,剩下的無數名後茅們雖多的是,貌似可有可無,但他們是天空與大地,是空氣與陽光,沒有前茅可以,但空氣與陽光壞了那就徹底完蛋。而這些多的是的後茅們在應試教育的淫威下正在漸漸變壞中……

後茅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



兵驊A


暫且認為你的前提(南懷瑾小時候考倒數第一,小學都沒畢業)是事實(有待考證),那麼我想問:惠能連字都不認識,是怎麼成為禪宗六祖的?!

知識和智慧是兩個概念。


高中語文波波老師


笨鳥先飛、突然開悟、勤能補拙、業精於勤、有個好老師、咬定青山不放鬆。[微笑]



詹順清書法


牛不是吹出來的!是實幹得來的!是苦學苦幹苦撐苦出來的果實。任何社會成果,科學成果都是在社會的實踐中在實際社會工作中探索實踐得出來的,沒有在社會實踐中煅煉和鬥爭的人都是沒有什麼社會成果,只是誇誇其談,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東西也是無用,對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沒有什麼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