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 "亂世藏金銀,盛世興收藏。"隨著文物收藏熱的升溫,電視中的文物鑑寶類節目也越來越多。然而,時下有不少鑑寶類節目,為了吸引眼球,聘請一些所謂的文物鑑賞家,在熒屏上故意誇大文物價值,唬弄廣大觀眾,誤導民間投資。在這些專家眼裡只有金子沒有標尺,甚至連一些掛著國家級頭銜的專家,也出於私利推波助瀾,知假賣假,甘願充當文物販子,以致類似估價24億元的假"金縷玉衣"、估價2.2億元的贗品"漢代玉凳"等醜聞接連不斷湧現。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鑑定專家,為騙子自制的"金縷玉衣"開出24個億的天價評估。某銀行兩位行長由此輕信了騙子的經濟實力,當發現被騙貸6個多億後不但未報案,還繼續為其違規提供資金4個多億,導致銀行最終損失5.4億多元。最後,這些鑑定專家承認,評估時大家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沒打開,只圍著走了一趟。案發後,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鑑定專家牛福忠承認,這兩件"玉衣"是由他串起來的,用的是商人謝根榮找來一堆玉片,這"玉衣"並不值多少錢。作為回報,謝根榮給了專家們幾十萬元評估費。這一事實似乎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老話。2017年10月2日下午,一檔鑑寶欄目《齊魯尋寶》正在緊張錄製中。在場的著名文物鑑定專家蔡國聲突然拍案而起,憤然而去。現場發生了什麼,蔡國聲為何會有這樣的驚人之舉?而後,蔡國聲更是通過視頻節目,向有關部門、及廣大網友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並做出嚴正聲明。視頻很快達到百萬級的播放量:其中蔡國聲揭露了山東星博傳媒借用《齊魯尋寶》的平臺,試圖通過電視節目的公信力,邀請真專家和偽專家同臺鑒定文物,而後以真專家的名望和威信為屏障,以此讓假專家把粗劣的贗品說成數千萬的藝術真品,通過媒體的公共影響力積非成是,進而達到節目組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蔡國憤然離場,並作出視頻中的公開聲明。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即便像央視這樣的權威平臺,也出現過一些醜聞。如央視《鑑寶》欄目,專家對藏友提供的一方"清代壽山橘皮田黃凍印石"進行鑑定估價,當時現場鑑定專家是天津市藏石學會會長靳志忠,他給這方壽山田黃凍印石開出了180萬元的高價。節目播出後,很快就有觀眾在《田黃石鑑賞與收藏》一書中發現,有一件與《鑑寶》欄目中質地、形狀、印記完全相同的田黃印石,而該寶物持有人正是靳志忠自己。這一事件成了自賣自誇的典型。央視《鑑寶》節目還出現過由專家鑑定為真跡的吳作人畫《牧牛圖》,估價25萬元。後經由吳作人妻子、女婿及書畫家蕭淑芳等鑑定該畫是偽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譁然,使鑑寶專家的權威性備受質疑。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李耀申近日指出,文物部門將聯合新聞、廣電等有關管理部門,提倡宣傳普及文物鑑賞知識類節目,制定電視鑑寶類節目的規範,禁止在節目內進行文物交易,限制對藏家藏品估價。熒屏盛行鑑寶節目,其背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商業利益。據悉,專家上電視節目鑑寶,每場收入少則兩千元,高則五六千元不等。這還僅僅只是明碼標價,若能幫忙鑑定出像"金縷玉衣"這樣的"天價",把價格炒上去了,幕後更會有持寶人數十萬元的"紅包"相送。於是,一些專家見錢眼開,甘願當託,昧著良心到處信口開河,將贗品說成真跡,把不值錢的說成無價之寶,再通過電視將這種作假效果放大,矇騙廣大觀眾。由此,熒屏就成了這些專家進行欺世盜名的一大平臺。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近來,不少電視臺推出了鑑寶類節目,以其豐富的知識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觀眾。但是,也有些節目內容存在很多問題:仿造拙劣的假畫,在節目中被當做真跡估價上百萬元;鑑定專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畫作拿到節目中估出高價,欺騙觀眾;很多好的藏品,在節目中成了假貨,不值錢,曾經有鬧上法院的,因為專家鑑定東西不對,找人私下便宜買走的,後來發現拍賣場上出現,天價成交。不少文物專家指出,當前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沒有公正客觀性,利益牽扯大,應加以整頓。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一枚很普通的民國銅錢。比如雙旗幣、大清銅幣等等,這些拍賣公司的"專家"會跟你說,很稀有,存世量不足百枚,一件價格至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事實上呢?這些普通的銅錢就和現在我們用的一塊錢硬幣一樣,在當年到處都是,發行量很大,現在的市場價最多也才幾十塊錢而已。譬如你拿個再普通不過的老碗,人家會說:"哎呀不得了,這是清代的官窯。粉彩的,皇帝用的,特別值錢。好幾百萬呢!"反正你又不懂,人家瞎吹你也看不出來。加上自我暗示心理,你會覺得,他說的好有道理,感覺要發財了呢!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甚至有更加離譜的,有一位藏友,山上撿到了幾塊搓腳石,被拍賣公司的員工鑑定成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估價一萬塊錢一克。最後這位藏友被騙了好幾萬的"檢測費"。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遇到過,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上當呢?首先利用大家對古董鑑賞知識的缺乏,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只知道古董值錢,但是不清楚到底哪些古董才是真的值錢。其次就是利用很多人的貪心和從眾心理,聯繫那麼多的"文化拍賣公司",個個都說幾百萬,沒準是真的呢,乾脆去試試吧......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常見的套路其實很好識別,這裡例舉幾條:

一:電話或者微信轟炸,不停的給你"洗腦",任何古董都說天價,因為只有一夜暴富的概念才能吸引人。等你心動了,就開始誘惑你和他們合作。

二:打著各種高大上的名頭,什麼"國際古董交易中心"、"香港大型拍賣集團"、"某知名專家指定交易中心",等等,讓人感覺很正規很氣派的樣子。

三:朋友圈裡會放各種人民幣的圖片,都是幾十萬幾百萬的現金,讓人看了很眼紅。其實這裡有一個殘酷的真相,這些現金,基本都是藏友們奉獻的......

最後就是"收網"了。你過來了,要合作。好,要麼參加某大型拍賣會,要交幾千到幾萬的運作費用,其實這些拍賣會都是他們自己搞得,請的也都是些群眾演員,一百塊錢一天,在大家面前表演......拍賣的結果就是,他們宣稱百分之90的人都成交了,偏偏你的藏品肯定流拍!要麼就是公司直接收購,不過請過來的"買家"會讓你去指定的檢測機構物理檢測一下,又是幾萬塊錢花出去了,檢測結果百分之百是假貨,這個"買家"就不收購了,檢測費用也不退還。很多人現在不敢相信了,他們就弄出來個上門收購,不過需要提前支付一些保證金或者路費錢。等你給了錢,立馬拉黑.....


金縷玉衣如何成為天價文物的--文物藝術品常見的那些坑


藏友們怎樣識別這些騙局呢?其實靠人不如靠已,如果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就要下點功夫去學習相關知識。搞清楚它們的真實價值。尤其是戒急躁、戒貪慾。收藏突出的就是個"藏"字,沒點時間累積,是不可能看到成效的!


關注"正論雜談"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