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原生家庭這個詞是近幾年火起來的網絡流行語,很多人不理解它是什麼意思,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簡單地說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它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呢?它會在潛移默化中刻畫你的行為,塑造你的價值觀,人生觀,婚姻家庭觀。特別是女性,如果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或是父母終日爭吵不斷、或是缺少關愛的家庭裡,這樣的傷害也將伴隨她的一生。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1、打破一切常規,走出原生家庭

熱播劇《都挺好》主角蘇明玉出現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母親強勢,父親懦弱,學霸大哥冷漠,二哥嬌縱野蠻,成天到晚地欺負她,即使她從小聽話,學習成績優秀但仍然不受母親待見,兩個哥哥想要的母親都想辦法滿足,唯有蘇明玉,僅想要一套學習輔導書都不給,母親覺得一個小姑娘不用讀那麼多書,沒有用,希望她給家裡省點錢。還明確地告訴她,高三畢業後,就去已經給她安排好的免費師範學院,但明玉的理想是要考清華,要像大哥一樣讓讀書改變自己,在和母親大吵之後離開出走,開啟自力更生的獨立生活……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好的原生家庭總有相似,不好的原生家庭卻是各式各樣。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作者塔拉,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自傳,這部書出版後引起世界各地強烈的反應,人們怎麼也想不到,她所經歷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1986年在美國出生的塔拉,有6個兄弟姐妹,父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醫院。家裡的孩子都是在自己家出生,沒有出生證,也沒有註冊。

他的父親是非常虔誠的摩門教徒,同時也是一個偏執狂,全家與世隔絕,相信世界末日終將到來,每天都在囤積物資,做生存準備。

塔拉和哥哥們從小就在父親的廢料場幫忙幹活,或是跟隨母親製作酊劑和精油。在父母的薰陶下並沒有認為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妥。

但她其中一個哥哥通過自學考上大學走出去後,塔拉才漸漸覺得,原來外面還有不一樣的世界。


2、告別過去的自己,重塑自我

《歡樂頌》裡樊勝美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是宿命,也能自己自救。

《都挺好》蘇明玉不甘心自己的一生都被母親控制,大學時期邊上課邊打工賺取生活費,有一天在路邊推銷英語培訓班時遇到老懞,幾番對話後最後老懞問明玉,

蒙總:那你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

蘇明玉:是為了出人頭地,過上好的生活。

蒙總: 好,有志氣!但我剛剛給你算的那筆賬,你想了沒有,就算你努力十年出國留學,回來之後,就能過上你所謂的好日子嗎?小姑娘,我手下的那些人,一年乾的好的話,光提成也有三十萬。賺錢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腦子?腦子,知道嗎?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一般女孩子,經過老懞的這番反問之後,心裡會想是啊,我這麼努力為了什麼?而我又能改變什麼?然後一邊抱怨命運的不公,一邊繼續卑微的生活著。

但蘇明玉並沒有打退堂鼓,在老懞即將上車離開時,毛遂自薦,不求報酬懇求留在老懞身邊學習銷售,而堅強與不甘心也使她最後成功地成為蒙總創立公司的高管。

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幫你打開另一扇窗,而只有願意,想要改變自己的人,才會主動走到窗前,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不一樣的風景。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塔拉在哥哥的幫助下通過自學考入大學,17歲之前沒有上過學的她,求學之路的不易可想而知。長年的與世隔絕使她在校園裡與其它人格格不入。

同學接受不了這樣的"怪物",而她也無法融入大家的生活。非但如此,她還要接受來自家庭父母的再一次批判與指責。

但是告別與改造自己的決心,並沒有讓她就此放棄。而人往往是社會沒有放棄你,是自己先放棄了自己。

塔拉隨後開掛般的開啟自己的人生,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初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3、接受原生家庭就是接納自己

無論是電視劇的蘇明玉,還是現實生活的塔拉,在功成名就之後,並沒有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而是再一次迴歸家庭,與家人重歸於好。

在她們蛻變,塑造自己的過程中,深刻地明白了,接受才是放下,放下才是快樂的源泉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會完美,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完美中找到自己。


從《都挺好》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蛻變,才能挽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