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人才来源的多样性是曹操集团明显的特征。人才的来源指的是人才的源头和渠道,在这里指的是人才的社会身份特征和与曹操结合的方式两者的多样性。

曹操集团成员的社会身份多样,而他们成为曹操属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地缘性和各种政治手段是曹操聚集人才的主要原因。

曹操军事集团是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战事以及区域管理等的需要,使得曹操集团内所吸纳人才的社会身份特征也极其多样化,不同的人才在曹操阵营中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1、地方豪民

曹操集团里的主要骨干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豪民的力量来壮大的。豪民阶层自西汉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东汉末社会动乱,如臧霸一样的地方豪强“与其时的世家大族不同……同曹操一类志在天下者也不一样”,他们出于自保,或自占一隅,与军阀、农民起义军分庭抗议;或是投奔较大势力军阀以取得荫护。关于曹操的自身身份,前文已有所论及,曹氏和夏侯氏都是地方豪强,曹操乡党许褚亦本为独占一方的豪霸,陈留卫兹和汝颍士人集团里的赵俨、杜袭、繁钦等不仅是知名当世的大姓名士,同时也是拥兵一隅的豪强。除此之外,曹操集团里主要骨干同为豪民豪强的主要有任峻、李典、田畴、李通、臧霸、吕虔等人,这些人在曹操集团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除诸曹氏、夏侯氏及赵俨等人之外,曹操集团主要骨干中其他出身同为豪民者,结合前文,我们可从中得知,

豪民的加入,对于曹操前期进行的各个重大战役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曹操集团的形成、发展、壮大、巩固,很大一部分是仰仗了地方豪民的支持。地方豪民投靠曹操的时间都比较早,当时曹操正是兵微将寡之际,这些人的加入大大促进了曹氏集团的形成、建立。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许褚


河南任峻,在曹操起兵之初将“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相从;山阳李乾李典“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相随。这些宗族、宾客、部曲、家兵都成为曹操早期兵士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这些豪民都是地方一霸,他们投靠曹操往往就意味着某一地区的归顺。因为到了东汉中后期,地方豪强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占据了极大优势,豪民的仕途“基本以控制乡里为依托,或出任乡官里吏,或左右乡党舆论”,因此如任峻和“同郡张奋议”之后,能够“举郡以归”,也就意味着河南中牟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再如臧霸投靠之后,便使其“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可见臧霸为地方豪帅,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徐州地区的吴敦等拥兵者都随之归于曹操麾下。这些豪民在曹氏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与袁绍的官渡战中,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缓解了曹操粮少之危;李通不听亲戚部曲之劝,拒绝了刘表的招降,还杀了袁绍劝降的使者,誓命效忠于曹操,稳定了汝淮地区的局势;而臧霸则是“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缓解了曹操集团的东方军事压力。类似情况在平定冀州等重大事件中亦有所体现,

可见,各豪强在效忠曹操的前提下,选择依靠曹操是种双赢的抉择,他们是曹操集团中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时甚至影响了整个局势的发展。由此亦可见,曹操对于这些豪民的部曲家兵并无直接指挥权,他们多数还隶属于主人本身,由主人直接率领参加各种军事或驻守活动。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李典


2、大姓名士

“史籍上我们经常见到大姓、著姓、冠族、甲族,与之相对称的是所谓‘单家’。”大姓、著姓、冠族、甲族都是对当时“普遍承认的地方当权大姓”的称呼。在曹操集团里,除了豪民豪强之外,亦有很多世家大姓出身之名士。除前面所提及之汝颍、河内、陈郡等地的世家大族之名士之外,曹操集团里亦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大姓名士,这些人主要有河东贾逵、裴潜;河南郑浑;弘农杨修;太原郭淮、王昶、王凌;陈郡袁涣、何夔;扶风苏则;冯翊吉茂;山阳王粲;泰山鲍信;清河崔琰、崔林;长沙桓阶;涿郡卢毓;淮南刘晔及乐安任嘏等十九人。这些大姓名士的籍贯虽有些杂乱无序,但是仍可大概指出其特点,以汉代最为发达的司州地区名士为最,其次是并州、雍州,再则为豫州、兖州,其他州郡亦有个别,这说明了曹氏集团里的人才受到了地域性的限制,集团里大姓名来自发达地区的多,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少;

从这些大姓名士跟随曹操的时间来看,兖州泰山鲍信,在中平六年(189 年)响应曹操起兵,并且在初平三年(192 年)迎曹操为领兖州牧,为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功高一筹,可惜早亡;司州河南郑浑为建安初左右被启用;豫州陈郡袁涣和何夔为建安三年(198 年)袁术被擒杀才投靠。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鲍信


除了上面所说四位之外,其余大部分跟随曹操的时间是建安中后期。这说明了曹氏集团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后,随着该集团的壮大,名气越来越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也越来越大,到建安十年(205 年)平定冀州及其以后,随着曹氏的扩张,各地的名门世族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投奔到其门下,为之效劳。除此之外,这些名士阶层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遵循对东汉王朝效忠的理念。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使其集团合法化之后,正好迎合了这一理念,因此大姓名士多愿意来效忠。正如唐长孺先生所言:“大约在东汉时南北各郡正在逐渐形成较固定的、普遍承认的地方当权大姓”,“由于政治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优越性,大姓、冠族中能够产生名士;同时,由于宗族、乡里组织所起的作用和在当地的政治、经济力量,大姓、冠族的代表人物又有能力组织武装队伍。名士和武装队伍的豪帅有时是相兼。”

唐先生在其行文中已有详尽论述,本文前节地方豪民中对于豪民中同为大姓名士者也有所论及。

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大姓名士主要还是以其家世及自己所学、操行而知名当世,为曹操所用之后,大多集中在集团内担任文职,前所列之各位人物,有十三位曾在曹操霸府中枢机构司空或丞相府掾、曹就职,而其余六位,泰山鲍信早殁,除雍州冯翊吉茂只官至议郎外,雍州扶风苏则虽亦无显赫,却也历任为酒泉、安定、武都、金城太守,为安定西北地区之要职。河东贾逵曾为弘农太守,后来提拔为谏议大夫;陈郡袁涣曾位至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后以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太原王昶为太子文学,后迁中庶子,可见这些大姓名士多身居要职,为曹氏父子之近臣,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贾逵


由此可见,大姓名士在曹操集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其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曹操极力拉拢的一个阶层,他们和地方豪民一样,在曹操阵营中为其发展壮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曹氏集团中后期赖以生存的支柱之一。名士虽大多数出身于大姓、冠族,但亦有出身一般家境者,相对于大姓名士而言,这些名士的出身并不显赫,但却是在进入曹操集团之前就已经是当世知名人士了。笔者通过整理,结合曹操集团里的主要人物,粗略得出河间邢颙;平原华歆;安平牵招;楚国蒋济、胡质;广陵徐宣、陈矫;乐安国渊;北海王修、邴原;山阳凉茂;河东卫觊;东莞徐奕;东海王朗;济阴董昭;东郡程昱;冯翊张既;太原温恢;武威贾诩;涿郡刘放;渔阳田豫等名士二十一位。这些名士的职务,除了牵招任过中护军、校尉等武职,其余皆为文职,充分体现了他们身为名士的特点。名士在曹操集团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体现曹操集团的发展状况。我们从这些名士追随曹操的时间上来考察,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及其前者唯有袁涣、何夔、鲍信、华歆、卫觊、王朗、董昭、贾诩等人,其余则大部分为建安十年(205 年)曹操平定冀州及其后时间段里才开始投身于曹氏集团。这也充分说明曹操集团在歼灭袁绍集团之后,其政治影响力有了极大提高,这些名士们的投效便是一个有力见证。

3、新兴武人

本文中的新兴武人,主要指那些起初并无什么名气,不过在曹操阵营里却也起到了特别是在军功方面很大作用的人,亦可理解为到曹操集团里后发挥才干而知名者。其主要有阳平乐进;河间张郃;山阳满宠;河东徐晃;扶风王忠;南安庞德;泰山于禁;雁门张辽;陈郡梁习等九位人物,除了梁习未曾拜将,其余九位都曾为将,而且大部分是因为各自的武将才能才被逐步提升起来的。如乐进、于禁二人为曹操拔于“行阵之间”,两人都曾为人帐下小吏,但却在曹操集团不断地对外战争中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史称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

在这些新兴武人中,除了庞德为建安二十年(215 年)平定汉中时纳降而得,其余九位追随曹操的时间都在建安十年(205 年)平定冀州之前。他们是曹操集团里除谯沛人士及其他豪霸将帅之外的又一批武将,是曹操军功方面的另一批生力军。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张郃


结合前文中大姓名士,从这些新兴武人追随曹操的时间来看,可以看出曹操集团里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以建安十年(205 年)平定冀州为分界岭,其集团扩充的方式是先武将,后文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时局及曹氏阵营的力量、势力范围的扩大分不开。刚开始还未成为一方霸主,自然需要提拔大量能够为扩疆拓土之将领,而到了后一阶段,有了大量稳定的根基地之后,还需要有一些能臣文士来帮助其治理,以利于巩固,同时也说明随着曹操集团实力、名气的增强,吸引名士们的能力也越来越大。

4、客与部曲

部曲一词,在西汉时是军队编制中的名称,到了东汉,便由原来纯粹的军队编制名称逐渐泛化为军队的代称,而到了东汉末年战乱之际,依附于豪强的宾客变成了带有部曲性质的豪家私人武装之一部分,即客和部曲实质上是一类人。我们知道,曹操的用人政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唯才是举”,因此其集团中有不少骨干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干逐步提升起来的,其出身为部曲的将领在这方面的体现甚为明显。由部曲提升为将领最明显体现在曹操家族麾下的部曲中,以韩浩、史涣、典韦最为典型。如沛人史涣,“太祖初起,以客从,行中军校尉”,使其“常监诸将”,可见曹操对其亲信有加,后位至中领军。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典韦


再看陈留典韦,本为张邈属下一兵士,后来归属夏侯惇,因军功拜为司马,后又稍迁至都尉、校尉,成为护卫曹操营帐的亲兵首领。当然除了以上几位部曲拜将之外,其他将领的部曲在集团中也有表现突出者,如许褚投奔曹操时,“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可见部曲在曹操集团中起到了极大的军功作用,亦是曹操集团人才的来源之一。

5、受降的农民起义军

农民起义军是曹操集团前期的主要兵源,起义军将领在曹操集团中虽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认,也是曹操集团人才的来源之一。史籍中关于曹操集团里为起义军出身的将领的记载并不多,如《三国志》中有传者惟有张燕一人。 常山真定人张燕,黄巾起时,“合聚少年为群盗”,“众万余人”,和博陵张牛角合兵,牛角为帅。后牛角战殁,推举燕为帅,其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各路起义军“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其投靠曹操之前,曾率众“与豪杰相结”,如遣将杜长助公孙瓒与袁绍战等。建安十年(205 年)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其后对他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估计其在曹操集团中可能是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张燕


受降的起义军为曹操集团人才身份特征之一,是因为该集团中除了张燕之外,应该还存在着一部分起义军出身的将领。就我们所知,曹操初平三年(192 年)收编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它的独立性,杨宽先生在其文中已有详细论证,兹不赘述;从另外一角度考虑,杨先生认为青州兵能够“始终成为一支独立作战的部队,没有分散,没有打乱,也没有和其他地主武装合并”,

笔者觉得该青州兵肯定是有将领所率,史料虽未载,理应由曹操直接掌控,但不可避免的需要人来管理,笔者认为该种管理者应该是由青州兵内部所产生的将领,如此,青州兵才能确保一直保持其独立性。

6、受降的军阀

曹操集团在不断兼并其他军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除了歼灭,曹操亦采取受降等方式来兼并其他军阀。其中来附者主要有张绣、张鲁及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建安二年(197年)张绣投降曹操而后反叛,致使曹操损失惨重,不仅“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而且名将典韦亦被杀。建安四年冬,张绣又来降,曹操又接受了,并封其为列侯。建安二十年(215 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十一月,“(张)鲁自巴中将其余众降”。


曹操集团的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多样的社会身份特征

张绣


对于这些割据一方的来降者,曹操都采取了优抚的态度,甚至采取姻亲的方式来笼络。如张绣第二次降时,曹操“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并拜其为扬武将军;张鲁降时,“以客礼……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并“为子彭祖取鲁女”,可见曹操对他们极为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