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大神,《三国演义》中文鸯比五虎将哪个更厉害?

北海翁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个现象:以蜀汉五虎全部谢世为标准(或者以魏蜀吴全部称帝,三国正式形成为标准),将三分时代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三分时代,勇士叠出,猛将如云;而后三国时代的战将们的武力值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拿得出手的就没几个人了。筷子里面拔旗杆,勉强选出来几个,战绩都不甚理想,厮杀场面的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不堪卒读。

比如说,张郃、魏延这些将领在三分前期毫不起眼,但熬到了后三国时代,也成了威震四方、所向披靡的人物了。要放到以前,随便拉出来个角色,就足以熄灭他们的嚣张气焰。哪怕是华雄、武安国这样的刀下之鬼都不遑多让,更不要说文丑、管亥这类猛将了。

文鸯是后三国时代表现最英勇的战将,乐嘉城夜袭战也是整部《三国演义》最后一抹亮色。在这场战斗中,文鸯是“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又屡挫追兵,颇有些当年赵子龙在长坂坡的神采。

那么,以文鸯的武艺,如果放到前三国时代,与蜀汉五虎上将相比又如何呢?他有没有实力顶掉其中一位,侪身于五虎之列呢?那么咱们就根据他的战斗表现来与五虎分别进行一下对比。

一、文鸯VS关羽

和关羽相比,文鸯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他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关羽比较的呢?

关羽是整个三国时代斩杀名将最多的人。看看死在青龙偃月刀下的那些狠人:华雄(西凉猛将)、车胄(车骑将军)、颜良(四庭柱之首席)、文丑(四庭柱之次席)、蔡阳(天下刀祖),这些人随便拉出来一个,文鸯能赢得了吗?

再看看文鸯的战绩,夜袭司马大营,“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干掉一群喽啰兵;天明时孤身突围,魏军追来,文鸯回马反击,“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又打死一些骑兵;敌人再追,文鸯再回击,“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又干掉几个喽啰。敌军“连追四五番”,都被文鸯杀退。投奔东吴后,在寿春父亲文钦被诸葛诞所杀,文鸯和弟弟文虎反叛,

“各拔短刀,立杀数十人”,又干掉一堆喽啰兵。

文鸯这样的战绩怎能与“英名震于华夏”的关羽相比呢?

二、文鸯VS张飞

文鸯与张飞共同的事迹都是有过“单骑退雄兵”的壮举。但要比较起来,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张飞单骑退雄兵是在当阳桥一役,张飞挺矛跃马,立于桥头,对面曹军中有许褚、张辽、张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李典、乐进、文聘……一大堆身经百战的猛将。但无人敢向前与张飞厮杀,惊惧不敢近前。张飞一声暴喝,惊死夏侯杰,吓跑曹操,一战威名震于天下。

文鸯单骑退雄兵是在乐嘉桥,他突围而出,敌军穷不舍,他返身大战,杀退敌军;敌军再追,他再回击,“连追四五番”,都被文鸯一人击退,终于不敢再追。敌人并没有多么怕他,只是打不过他,也没有被他的威势恫吓住。

两相比较,文鸯所取得的效果与张飞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境界上。

三、文鸯VS赵云

文鸯无论战绩、斩杀、擒获都远远不能与赵云相比,乐嘉城夜袭战也根本不能与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相提并论。文鸯的乐嘉城一役实际上类似于赵云的穰山突围战。

但两相比较,文鸯的乐嘉城之役也远远不如穰山突围。文鸯是主动突袭,赵云是陷伏突围;文鸯遇到的敌人主帅是病重的司马师,赵云面对的大军事家曹操;文鸯是从三更时分“直杀到天明”,总共也就是四五个小时,赵云是父“待到天黑”一直杀至“捱到天明”,将近十几个小时;文鸯遇到最强的敌将是邓艾,赵云遇到的敌将有许禇、于禁、李典、高览、张郃;文鸯杀死一群小兵,五十合战平邓艾;赵云是突出重围,杀散魏军,救出刘备,枪挑高览,还三十合打跑张郃。

所以说,以文鸯这两下子,根本不足以与赵子龙比较,战斗难度和战斗成果都差得远呢。

四、文鸯VS马超

文鸯也是个少年英雄,高大英武,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能与西凉锦马超相比吗?

马超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在长安勤王之战展露头角,枪挑王方,生擒李蒙,展现出强大的潜力。潼关一战,八九合击败于禁,二十合击败张郃,“战不数合”枪挑李通。追得曹操

“割须弃袍”,仓皇鼠窜,几次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渭水一战,马超全装贯束与超水平发挥的曹军猛将许禇战平,后又“直杀至壕边”,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往来驰骋”;葭萌关一战,又在“人马皆倦”的状态下与张飞战成旗鼓相当。而文鸯连敌军主帅司马师的面都没见到,人家还在被窝里暖和着。

所以说,文鸯这两下子比起马超来仍然是远远不如。

五、文鸯VS黄忠

也许有朋友认为,文鸯的武艺不错,而且年轻体力充沛,也许能与黄忠一战。

咱们分析一下文鸯的武力值。文鸯在乐嘉城外夜袭司马大营时,是“三更时分”杀入营中,“直杀到天明”,遇到了魏将邓艾,体力消耗状态下的文鸯“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也就是说,文鸯的武艺要高于邓艾,但并不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邓艾的武艺又如何呢?在《三国演义》原著的115回中的侯河之战,邓艾曾经与蜀军大帅姜维单挑厮杀,“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此时的姜维已经有五十多岁了。说明邓艾的武艺肯定低于年轻时候的姜维。而姜维二十多岁时,魏延作乱,虽然魏延兵少,姜维仍忌惮其勇猛,可知姜维武艺在魏延之下。

魏延曾经挑衅黄忠,要与黄忠比武争夺先锋之位。在偷袭雒城的路上遇到川将泠苞,两人“战到三十合”,魏延也未能击败泠苞。而黄忠到来后,“舞刀直取泠苞,泠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黄忠追击,泠苞回身再战,“不到十余合”,又被黄忠打跑。可见魏延的武艺与黄忠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那么可以推断,文鸯的武艺如果放到前三国时代,顶多了也就是魏延、张郃的这个层次,决不是黄忠的对手。到了后三国时代,万马齐喑,武将们的整体实力下降了一个层次,文鸯就显得比较突出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若把文鸯放到前三分时期,五虎上将的行列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他的位置。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此人评论"昔日当阳喝断桥,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文鸯战力应与巅峰时期张飞相当,比黄忠要高出不少。

大败司马

正元二年,文钦与毌丘俭、郑翼、吕宣、等人,假托太后诏书,共提出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不巧的是当时司马师眼上刚动过小手术,不宜出战。文鸯单人等待许久不见文卿等人大军,不得已退军。

司马师认定此时追击文鸯大军,定能取胜。而文鸯苦等许久却未能打仗,决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只领兵十余人便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而后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再看五虎将中有过同样战绩的只有赵云,救阿斗的时候才在数千人大军中杀过,但当时情况是曹操惜才不忍杀死赵云,只想活捉。故文鸯冲阵应略胜于赵云。

降服胡虏

咸熙二年,西晋代魏,文鸯此时任平虏护军。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派文鸯前去平乱,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文鸯由此名震天下。

三国时期平定南蛮之地时由诸葛亮亲自出征,七擒孟获平定南中,而当时战力,鲜卑犹胜南蛮一筹,故领兵打仗文鸯实力仍是不虚关张。

综合来看,文鸯在五虎将中应能排至第二,仅次于关羽。


星途史话


在本文之前,笔者先声明几点:(1)此次排名只依靠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不依靠任何影视作品,也不依靠《三国志》;(2)此次排名主要依据武将的巅峰时期的巅峰战力,马超50回合拿不下曹洪,我也不会把马超排在10名之后;(3)排名时综合考虑武将的突围、单挑、斩将三种能力,不仅仅依靠单挑战绩;(4)“一吕二赵三典韦”那个顺口溜排得不准,颜良吊打徐晃,却排在徐晃后面,所以请大家不要先入为主。

1、张飞

吕布不是第一?对,你没有看错,吕布走下了第一宝座,三爷张飞登顶。首先说,张飞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不怕吕布的人,而且是敢于藐视吕布的人。《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张飞前后指着鼻子骂了吕布五次,跟吕布单挑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虎牢关,张飞50回合战平吕布。徐州之战中,张飞100回合战平吕布。最关键的是,张飞没有赤兔马,依然打平了吕布。吕布敢不敢跟张飞换换马?

2、吕布

吕布的突围能力比张飞稍弱。吕布打曹操时,他一人从典韦许褚、夏侯兄弟、李典乐进等六人的包围圈中成功突围。而张飞更猛,他一人冲出了八位曹将的包围。从单挑和突围来看,张飞略强于吕布。

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三国演义》第24回

3、赵云

由于罗贯中的偏爱,赵云几乎是《三国演义》中斩将最多的一位,仅长坂坡一战中,赵云就“枪挑曹将五十余员”,而且抱着刘禅单枪匹马七进七出,这突围能力堪称无解。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唯一一场30回合以上的单挑,就是打文丑,那时候赵云仅仅18岁左右,却能跟天下名将文丑60回合战平,足矣说明他的武艺天分之高。至于单挑,赵云也有不少硬战绩:一枪秒高览,单挑得打徐晃、张郃两人不敢还手,年近七旬力斩五将。

4、马超

西凉锦马超,斩将、单挑都是三国一流水平,突围战绩略少。马超有多猛?他200回合平张飞,200回合平许褚,但这还不够体现马超的勇猛。马超跟韩遂决裂后,韩遂想杀马超,韩遂加上五位西凉将领围殴马超一人,我们来看看马超的表现。

超一剑望韩遂面门剁去,遂慌以手迎之,左手早被砍落。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三国演义》

5、文鸯

“小赵云”文鸯,力压关羽挤进前五。文鸯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三国猛将,他的突围能力几乎跟赵云差不多。在《三国演义》“文鸯单骑退雄兵”那一回中,文鸯一人杀入敌军大阵后,斩杀曹将三十余员,接着突围而出。魏军看文鸯只有一人,于是百员魏将前来追杀文鸯,结果文鸯自己打退了“百员魏将”的三四次进攻,一句“鼠辈何不惜命也!”让我深深的记住了文鸯的名字。

6、关羽

关二哥的斩将能力一流,突围能力中游,单挑不是很强。也就是说,关羽擅长依靠前三刀的爆发力秒杀敌将,秒不了的话就得打个30回合以上。关羽几乎没有十几回合、二十回合击败敌将的记录,30回合战不下纪灵就是例子。

关羽最精彩的就是斩颜良诛文丑,不管这个战绩合不合理,我们得尊重罗贯中老先生的安排。关二哥就是猛,一刀砍翻颜良,三刀斩杀文丑。

7、8:典韦、许褚

典韦,一直被高估,其是他跟许褚实力非常接近,相差很小。两人见第一面时,就单挑了一整天不分胜负,这是三国演义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武将单挑。只不过典韦死的非常壮烈,所以一直被排在前面。许褚和典韦都是力量型的武将,技巧稍有不足。关羽曾经一人奋力杀退徐晃、许褚两人,而徐晃也曾经50回合战平许褚。典韦、许褚的斩将、突围稍差,所以排在这个位置。

9、太史慈

太史慈,东吴最能打的猛将。太史慈单挑曾经战平小霸王孙策,突围曾经一人单枪匹马杀出黄巾军的重重包围,箭射八方,威风凛凛。但毕竟黄巾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不是曹操的精锐“虎豹骑”,所以太史慈的突围能力还是不如赵云的。

10、11:黄忠、孙策

壮年时期的黄忠有多厉害,我们无法知晓,因为《三国演义》中只字未提。说壮年黄忠可以砍翻吕布,也只是推测而已。黄忠的巅峰之战就是打平关羽,但关羽如果真用了拖刀计,说不定真就把黄忠砍了。孙策的位置比较尴尬,跟老将黄忠并列。因为孙策和黄忠是三国一流猛将中的最后两位,所以把他们两人并列。孙策的斩将、单挑、突围能力都不是特别突出,突出的只有他的绰号“小霸王”。如果单挑,孙策除了黄忠,打不过任何一个五虎将。

12、庞德

庞德,他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猛将。庞德的武艺介于一流和二流之间,他明显不如蜀汉五虎将,但又明显超过了张辽、张郃等人。曹操招降庞德时,庞德跟许褚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庞德归降曹操后,力战关羽100回合不分胜败。此时的关二哥已经过了巅峰年龄,不然庞德根本支撑不了100回合。庞德最后被关羽斩杀,他的后代灭蜀时 ,杀了关羽后代满门。

13、14:颜良、文丑

颜良文丑本是三国一流猛将,可惜做了关羽的绿叶。我们仔细分析颜良,文丑的战绩,他们的实力应该跟庞德差不多。颜良一人秒杀魏续、宋宪,吊打徐晃。文丑自己打退张辽、徐晃联手,还差点一箭射死张辽。如此的武艺,却敌不过拥有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关二哥,这就是“神枪虽勇命太悲”吧。

15、徐晃

《三国演义》里面,用斧子的武将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潘凤、邢道荣之流,徐晃却为斧子这种兵器争了一口气。徐晃的兵器是梨花开山斧,虽然徐晃面对赵云是一败再败,三番五次被赵云打的找不着北。可是徐晃50回合打平许褚,80回合战平负伤的关羽,说明徐晃的大斧还是有一套的。

16、高览

高览的命运跟颜良文丑类似,他做了赵云的绿叶。高览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武艺跟颜良、文丑差不了太多。高览曾经单挑许褚,短时间内不落下风。《三国演义》原文如下: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17、甘宁

甘宁甘兴霸,东吴非常有特色的一位猛将,他作战勇猛,堪称东吴骁锐。甘宁的斩将、突围能力非常了得,他斩将跟关羽类似,基本上都是三刀之内解决问题。甘宁突围战绩就是“百骑劫曹营”,浪了一番还全身而退。

18、19:夏侯惇、夏侯渊

夏侯兄弟是曹操的心腹大将,也是曹魏的元老武将。夏侯惇50回合击败高顺,跟关羽数次交手,都是十几回合战平。夏侯渊的武艺比夏侯惇稍逊一筹,他定军山之战中,他跟黄忠20回合战平,此时蜀军从后方杀到,夏侯渊心中一慌,被黄忠斩落马下。

20、张辽

张辽,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斩将、单挑不是很强,但突围能力出众。逍遥津一战,张辽带领八百骑兵冲击孙权大阵,杀得孙权胆寒。另外,张辽曾经单挑80回合战平太史慈,说明他的武艺还是很强的。


攀阅


咱们从演义的角度看问题:

1.刘备说:“我二弟天下无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你以为这是吹嘘的?

给关羽打分,武力97,统军90,智谋90=277

2.关羽说:“我三弟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大惊失色!

给张飞打分,武力99,统军75,智谋60 =234

3.赵云:“我乃常山赵子龙”,一把银枪,七进七出。

给赵云打分,武力95,统军95,智谋85 =275

4.曹操说:“真乃马儿也”随后便立马割须弃跑丢大旗。

给马超打分,武力99,统军80,智谋50 =229

5.关羽说:"岂与一老卒为伍”刘备:“将军宝刀未老呀”

给黄忠打分,武力100-5,统军80,智谋75 =250

6.历史真实记载。单骑入阵七进七出,救父亲,断路。

文鸯,武力100,统军90,智力70=260

综合:1,关羽. 2赵云 3文鸯 4黄忠 5张飞 6马超


有故事的剧


厉害不厉害我不知道,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感觉一样,就是文鸯感觉可以说是马超的复制版。

首先,从世家来说,文鸯父亲文钦是曹魏的扬州刺史,而马超父亲马腾更是三国初年凉州称霸一方的诸侯;马腾忠于汉帝,被曹操设计所杀;而文钦忠于曹家,追随毋丘俭反,最后被诸葛诞所杀;然后,两人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以及“文鸯单骑退雄兵”可见二人都是勇武超群的人物;

其次,二人都担任过所在国家的要职,马超就不用说了,刘备进汉中王时,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爵位斄乡侯。文鸯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

第三,马超兴兵雪恨败后,投奔张鲁,被其部将排挤,于是降刘备;文鸯随父出奔孙吴,后诸葛诞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因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乃出城归降司马昭;

第四,建安十八年,杨阜、姜叙等人合谋,乘着马超进攻夏侯渊,偷偷占据冀城,并将马超妻子家小二百余人全部杀死,加上建安十七年曹操将马腾全家宗族三百余人全部杀害,马氏一族只剩下马超马岱二人;而文鸯在八王之乱中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杀,且惨遭灭族;

第五,二人对战异族都是完爆之。蜀汉建立之初,曹操派人说动西羌王,侵扰蜀汉西北边境的锁阳城,锁阳城往下走就是大堰,此堰是蜀汉农业的命脉,国家财力的根本。诸葛亮得知后,以马超素得羌胡人心,于是派马超前去守堰。马超到了之后,采取和羌政策,并将“镇夷关”改名为“雁门关”,将“镇僚关”改为“僚泽关”,在马超的努力下,蜀汉百姓与西羌人民相处融洽,并在羌、僚两家首领的建议下,将大堰改名为“都安堰”,而马超驻军的大坪也被称为“马超坪”,刘备也曾称赞马超:“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着北土,威武并昭。公元270年(泰始六年),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公元277年(咸宁三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迁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击破秃发树机能,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第六,二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形象,如《扶风乡土志》称马超:“兼资文武,勇烈过人。”而《西园闻见录》称文鸯:“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又《赠太尉韩允中神道碑》:“文次骞智敌万人。”

第七,马超死时年仅47岁,文鸯也不过55岁,跟贾诩廖化这样的长命人相比俩人算是短命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文鸯简直就是三国后期的马超。估计和马超同级吧。

无日不瞻望


文鸯比五虎上将差很多,文鸯名气大,因为三国演义后期的老武将不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文鸯的武力值排不上超级猛将行列。






五金员工陈可为


文鸯是后辈,论统军打仗自然无法与五虎将相一比。论武艺没有找划过,很难讲。


make18


文鸯没有五虎将厉害,文鸯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他出场在三国后期,此时优秀的将领比较少更凸显出他的厉害,一枝独秀嘛。


付俊珂


文鸯没有五虎将厉害,文鸯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他出场在三国后期,此时优秀的将领比较少更凸显出他的厉害。


江湖小虾b


肯定是5虎上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