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居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近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很多海外華人回國工作、生活、創業,但他們的外籍身份卻帶來了不便。

2005年,民建中央在兩會上提交黨派提案,建議承認雙重國籍。此後,關於雙重國籍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雙重國籍?

中國禁止雙重國籍背後的真正原因?

現階段中國實行雙重國籍會有什麼弊端?

中國該不該實行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和兩個國家的公民身份。

目前世界上約有90個國家以不同方式承認雙重國籍,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法國、瑞士等國。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世界各國對雙重國籍的承認方式有三種:

1、明確承認:憲法和國籍法規定公民可以擁有雙重國籍,比如俄羅斯。

2、間接承認:憲法和國籍法對於雙重國籍沒有禁止性條款,沒有禁止公民同時擁有其他國家的國籍。按照法律推論,不禁止就是允許,比如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法國,波蘭等等。

3、有條件承認,有限期承認:比如德國,奧地利等。

但是世界上有27個國家完全不承認雙重國籍,其中就有中國。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承認雙重國籍,而中國卻不承認呢?

其實,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

如果追溯到清朝,中國是承認雙重國籍的。

1909,清朝政府頒佈中國第一部國際法《大清國條例》——中國奉行血統原則,不管在哪裡出生,只要是中國人後裔,就擁有中國國籍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由於地域的因素,東南亞地區一直是中國僑民的聚居區。二戰結束後,東南亞的中國華僑有1500萬人,在定居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族裔力量,這些華人天生就擁有雙重國籍。

當時,中國政府與東南亞地區的華人華僑團體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繫,向同文同種的華人輸出意識形態,培養華人成立共產黨組織,推動東南亞革命高潮也成為中國對外工作的主要任務。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中國建交,美國要求中國政府削弱對東南亞地區華人華僑的政治影響

印尼萬隆會議上,中印簽訂《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讓他們選擇一種國籍。中國政府表示:雖然這個條約是中國和印尼的條約,但這個政策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中國希望用這個條約解除東南亞國家的顧慮。

1980年,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籍法》,以法律形式確定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以此鼓勵華僑入籍僑居國。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為了中國經濟發展、外交上打開突破口,並在國際社會尋求更多的支持,做出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這個決定的背後,是放眼全球的大視野。

而在現階段,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為了保護海外的華人華僑不受當地政府因為不同意識形態的干擾和迫害,所以不實行雙重國籍。

2、為了杜絕在中國行政和司法受外國干涉。

3、為了祖國統一和安定團結。

4、防止犯罪分子、貪汙腐敗分子外逃。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Δ東南亞華人比例圖

二戰後,隨著世界範圍內人口、資金的流動,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許多國家開放了雙重國籍政策。

英國在1949年,法國在1973年,加拿大在1976年,意大利在1992年,瑞典在1991年,比利時在2010年相繼承認雙重國籍。

從某方面說,中國實行嚴厲的單一國籍政策,已不能滿足全球化時代的趨勢。

現移居海外的華人華僑約6000萬,中國留學人員總數約400萬,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流失的精英數量居世界首位。

海外華人擁有資金技術和先進能力經驗,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發達國家的國籍,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想放棄中國國籍,很多海外華人依舊心繫祖國,希望未來的中國,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對待雙重國籍問題。

我們的鄰國印度,雖然也沒有完全承認雙重國籍,但是印度政府實行一種變通的方法———發放海外公民證

印度政府已經發放了400萬海外公民卡和700萬海外印度裔卡。印度裔卡的發放,使海外人才大量回流,增強了印度的科技生產力。

中國雖然要試行海外華裔綠卡,但是仍然在研究階段,具體實行日期仍不得而知。

一定程度上,外國人永久居留,相當於雙重國籍的“曲線救國”

所以,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必須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結合中國的歷史背景,以及當前的政治經濟情況,現階段放開雙重國籍還為時尚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