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論起共享經濟的鼻祖,漫悠以為,一妻多夫制足以擔當。在共享車還未出爐時,“共享妻子”就已經在某些地方紮了根、開了花、結了果,最終還成了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景……


一、西藏這個村兄弟可以共享一個妻子,這個村究竟長啥樣?

故事發生在西藏東部的左貢縣東壩村。如果不是兩次深入這個藏在怒江峽谷深處的村寨,我斷不知世界竟然可以這麼大,大到瞬間顛覆了以往對婚姻形式的認知,從過去的一妻多妾,到如今的一夫一妻……但在這個藏寨裡,我瞭解到的竟然是一妻多夫。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帶著滿腦子的好奇,我決定去東壩看個究竟。和西藏大部分地方一樣,去往東壩的路並不好走。當柏油馬路漸漸消失在視野時,搓衣板路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夥伴,而窗外的風景也替換成一眼望不到邊的貧瘠土山,蒼涼、荒涼鋪天蓋地而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走過一大段山路,迎面而來的是一段下坡路,個人覺得比怒江72道拐還要驚險刺激,急彎一個連一個,一直望不到底。還未開始下坡,腎上腺素就已經飆升得老高。下坡的途中,有個拐角可以停一輛車,站在這個位置,整個東壩村一覽無餘。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眼前的景象讓我驚愕不已:狹長的怒江峽谷,四面八方都是一毛不拔的土山,渾濁的怒江就在峽谷底部穿流而過,如此蠻荒之地,怒江沿岸竟然有一片瓜果飄香的綠洲……而腳下這片綠洲,就是兄弟之間可以共享一個妻子的東壩村。

第一次來到這裡時,我曾如此描述:“這裡的景象儼然是一顆石榴,剝去粗糙荒涼的大山外衣,呈現在眼前的是世外桃源的景象,方圓幾百裡內蒼涼莽莽,唯有這裡生機盎然!”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我以為這輩子再沒有機會重返東壩,時隔四年後,我再次站在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看著眼前熟悉的黃綠相間的景象,我忍不住落下一行滾燙的熱淚,內心無限感慨:

無論自然環境再怎麼糟糕,只要有河流流動,生命繁衍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有了出路。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二、神秘的“一妻多夫”,究竟是什麼樣子?

漫悠分別在15年和18年去過東壩,吸引我去兩次的當然不僅僅是對比鮮明的“沙漠綠洲”景象,而是共享妻子背後的故事。獨特的風光固然誘人,但風光背後的人文風情更讓人惦記。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第一次去東壩,身邊有藏族朋友相隨,語言溝通上沒有障礙,於是漫悠有幸採訪了村裡的香巴卓嘎。身處世界第三極的緣故,香巴卓嘎的臉蛋被曬成了高原紅,面對我這個陌生人,女主人眼神中閃爍著羞澀。

香巴卓嘎嫁給了五兄弟,這五位老公中,三位已經出國,一位在寺裡做喇嘛,還有一位在外面包工程。可惜我來得不是時候,男主人們都不在家裡。離開時,香巴卓嘎站在她家美麗的窗前,給了我一個蒙娜麗莎似的微笑。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很多人估計會追問,一妻多夫該如何進行夫妻之間的那點事,總不能像古代皇帝那樣翻牌子吧。這倒不是什麼尷尬難題,用信物暗示就可以。當妻子與某一位丈夫同房時,通常會先在門口放上信物,其他丈夫就會主動迴避,不進女主人的房間。

問題又來了,多位丈夫就意味著孩子有多位爸爸,該如何稱呼呢?當地工作者告訴漫悠,這裡面有兩種稱呼:其一,統一稱呼所有的男子為爸爸,沒有任何區別;其二,稱呼兄長為爸爸,其餘的都叫叔叔。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三、“一妻多夫制”背後藏著怎樣的故事?

為什麼東壩會形成如此特立獨行的風俗傳統?為什麼一妻多夫在這裡不但合法,還合情合理?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背後大抵都有其無可奈何的歷史背景。東壩之所以誕生了一妻多夫制,根本原因在於先天生存環境太惡劣。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東壩處在貧瘠的怒江峽谷,可利用的地少得可憐,唯獨江邊一小塊巴掌大的土地適合人類居住生存。土地極度受限也就意味著家窮無力分財產。一妻多夫制不僅可以幫家裡開枝散葉,還可以保證財產不分散。這樣組合的家庭勞動力多,農活有人幹,放牧有人管,還有人出去經商……毋庸置疑,以女主人為中心的一妻多夫制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家庭的財富積累。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其實,“一妻多夫制”並非東壩獨有,在川滇藏相交的大香格里拉文化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腳下的尼泊爾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隨著歷史文明不斷進化,隨著人類思想不斷進步,一妻多夫制也在慢慢喪失其生存土壤。對個體發展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好事;對人文風俗而言,則是一種消逝吧……

5兄弟“共享”1個妻子,西藏這個村居然這麼開放?

hi,客官,歡迎做客漫悠旅行,關注我,與你一起分享更多遠方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