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還記得上海世博會的時候,中國館最令人驚歎的展品叫《清明上河圖》。

這是根據北北宋畫家張擇端最著名的作品而來的。全圖824位人物姿態各異,雖然只是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河虹橋一帶的街市場景,卻是熱鬧非凡,氣勢恢宏。所以能作為中國古代城市畫作的經典,連世博會也以此為藍圖來展現我們的大國風範。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前有世博會,現在又有巧富心思的作者冶文彪,寫出了這套新書:《清明上河圖密碼》。


全書共6部,拿起第一部就覺得手中沉甸甸的頗為厚實。原來作者也是對開封展出的這幅曠世名畫頗有感懷,遂用5年構思5年創作,耗費整整十載,將畫中這824位人物全部給予了名字和身份。讓讀者透過這幅盛世畫卷,看到其中隱藏的種種陰謀與殺局。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北宋期間,開封府幾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

柴宗慶曾如此感嘆開封的盛況,“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就是說除了梁園(開封)以外的地方都是鄉村。

而實際上,當時不管是人口規模還是城市佈局建設,開封確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但在作者的筆下,這樣的一派熱鬧景象中,卻已經暗藏著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和刺客,殺機四伏,危險無處不在。而歷史上,就在張擇端畫完《清明上河圖》不久,北宋就遭到金兵入侵,汴京城內的大火整整燒了三天,生靈塗炭,盛世毀於一旦。

所以在此史實背景下,冶文彪的這部小說並非空穴來風。他用自己的想象把其中千絲萬縷的人物和景物聯繫起來,可以說是在世博會極富創意和科技含量的動態《清明上河圖》以外,再一次以懸疑故事的形式帶我們去北宋末期神遊了一番。


第一冊中主要從汴河之上的一艘客船離奇消失引出,分為八子案、香袋案、範樓案、變身案,和梅船案這五個案件。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五個案件都在暗中糾纏,形成錯綜複雜的牽連關係,實為燒腦。而本書主人公“訟絕”趙不尤一家在調查破案中,又與其他角色相互關聯,織就一副活靈活現、性格各異的人物網。書中的所有案件,恰似一副“士子圖”,又象一出皮影戲。只見檯面上精彩紛呈,其中有親情、愛情、友情,也有政治、名利的爭鬥。而幕後操縱者卻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令人看來只覺得驚心動魄,環環相扣,已經絲毫不在意書有多厚了。

然而除開這些匠心獨運案件和故事,我還尤其喜歡書中趙不尤這個角色的見解,相信這也是作者的思想結晶。

比如他說:孔子所言的為己,為人,也是在說這個。若聽了別人之言,並不深思,便矇頭照著去做,這是為人。為人之人,善是聽來的,行善也大多是做給人看的,別人若見了、讚了,心中就喜,別人若不見、不讚,甚至責罵、嘲笑,自己便會生出許多氣餒、怨恨。這善也就行不下去了。”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寫作,寫作原本是一個興趣,也是一個被人讚譽的好習慣。但如果我們寫作只是一味迎合讀者,複述一些已被世人視為經典的陳詞濫調,沒有自己的深思和見解在裡面。那文章寫得再漂亮,再工整,也只是在做給別人看,為了點贊和得獎。如果沒有達成這個目標便會自覺失落、鬱悶,失去下筆的動力。

從作者藉由趙不尤說出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什麼,如果先經過自己的頭腦辨別,做出自己由心而發的舉動,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那麼凡事才能做得樂在其中,心甘情願,不再怨天尤人。這樣不改初心,是為做事根本。

作為一本能引人入勝的小說,這樣的思想閃光點也是本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翻看這本書,讓我不禁想起了曾被拍成電影的《達芬奇密碼》。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那同樣也是一本由名畫而來的懸疑小說,名噪一時。不知作者是否也受了那本書的啟發,才決意出一本《清明上河圖密碼》。畢竟用這種方式來解說這幅古畫,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更是別具新意,讓那段輝煌的歷史在我們腦中更加豐滿生動起來。

在我看來,冶文彪的這部書,雖然與前者出處不同,但故事情節和文字功力與前者相比絲毫不差。而且要把這幅長達5米多的鉅作中所有824位人物,悉數納入書中,其構思格局自不同凡響,難怪作者要經歷十年才磨此一劍。看完第一部的人,是很難擺脫後幾部書的誘惑的。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暗藏的殺機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