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拾畫筆記

寥寥幾筆,以淳樸的中國線條勾勒描繪著一個純粹的獨屬於孤獨生命的時刻,這就是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寒江獨釣圖》其實並沒有太多我們常以為的馬遠的“痕跡”,或許這樣的創作才是真正屬於心境的。孤舟上獨坐的漁父,哪裡是在釣魚,只不過是在風波喧囂中尋找一處可以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空間中讓自己獨處罷了。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刻,孤獨的情緒從來就不是壞事。唯有真正與孤獨相伴,接受孤獨,樂在孤獨,方能心無掛礙。孤獨的時候,尋一個地方獨處片刻。在獨處中與自己進行一次生命的清談,這也正是讀馬遠《寒江獨釣圖》的生命觀照。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寒江獨釣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這首詩,大概是兒時最熟悉的一首詩了。以前,總覺得詩的前兩句才是最美的。漫天的雪花飛舞,山林中寂靜一片,沒有鳥的鳴叫,亦沒有人行的蹤跡。彷彿這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靜美世界。兒時所生活的故土,每年的冬季都會下一場漫長而厚重的雪,村子依著一片小樹林。雪後也常常會到林子裡去玩耍,大概也因此對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有著切身的體會罷。及至成年,才懂得,揭示生命真理的是詩的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大家。其中,馬遠和夏圭以其創造性的構圖被人稱之為“馬一角”、“夏半邊”。畫風也相比北宋的山水多了些“溫婉清麗”。若要論對國外,特別是日本繪畫影響最大的中國畫家,當屬“馬夏”。但凡西方人談及心目中的中國畫印象,可能更直接的參照就是馬遠和夏圭的畫作。早些年讀到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時,並不是特別喜歡,覺得這幅作品太空了。絲毫沒有傳統山水的那份雄渾的氣象或者寧靜的山林詩意之趣。我甚至以為這只是畫家的一幅草稿,如同我們今天對著《芥子園畫傳》臨習的感覺。有些繪畫作品,總是需要時間去度量讀畫人的心境。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雪灘雙鷺圖》


一、《寒江獨釣圖》:獨釣寒江,處在寧靜


這幅作品大概是馬遠筆墨最為精簡的作品了。整幅畫面遠遠地看去,只見一位釣者坐在孤舟上手持魚竿垂釣。船的(尾部)右端高高翹起,據說這種設計是為了增加船在水中的浮力。船的中間有可供人休息的篷。一般採用竹子編織而成,篷上有斗笠和蓑衣。斗笠和蓑衣是為應對雨雪天氣。船槳斜靠在船沿。釣魚的漁父身體微微前傾,專注於垂釣。


很有趣的一點是,漁父手中的釣具,幾乎就是現代釣魚的翻版,甚至於比我們常見的現代釣具更高級。所以常常有人看到這幅作品中漁父的釣具時,打趣說馬遠是從現代穿越到南宋的。這間接地說明中國古代的工藝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甚至於領先西方國家千百年。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北宋時期的中國,已然屬於全球經濟最繁盛的國家。


畫家為了增加船在水中漂的感覺,有意用了極為靈動的線條畫出了水波盪漾的感覺。這種線條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更早時期的中國繪畫的基本面貌。類似吳道子、顧愷之們筆下的線條,在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中有了新的生命延續。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1


畫面中的線條几乎都是以極為剋制的線條來表現。即便是人物的形體輪廓,線條也極富水潤通透的質感。大概這就是馬遠口中的“水法”。“得筆法易,得墨法難;得墨法易,得水法難。”筆法墨法只是外在形式,而水法則蘊含著生命的內核。水實則是透明狀態的,是流動狀態的,是沒有固定形態的。大自然界中處處充滿著水,如何得“水法”,既考驗著畫家筆墨的功夫,同時也考驗著畫家因時因地對水的情感共鳴。


中國畫可以說是線條的藝術,或濃或淡,或重或輕的線條,幾乎可以呈現出世間所有的生命形態或者自然物象。這絕對是中國畫最為了不起的一個特質之一。這幅作品中的線條,幾乎運用了我們所能想到的幾種“中國線”。長線、短線、直線、曲線、濃線、淡線、重線、細線……藉由線條烘托器的水面波紋效果,頓時讓原本平靜的江面有了幾絲風雨欲來的動感。


寒風襲來,漁父獨坐船頭。此刻外部的世界與他無掛礙,仍有孤舟在江面上起起伏伏,他自巋然不動。此刻,漁父的心境大概是寧靜的。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2


二、獨處的漁父,於風波中求平靜


這幅作品絲毫沒有我們傳統所認知的山水畫所呈現的恢弘氣象,也沒有哪怕是同樣出自馬遠之手的《雪灘雙鷺圖》那份盎然的詩意。多的是一份孤獨感和無涉感。孤獨和無涉常常相伴相隨,人因為孤獨而無涉,又因為無涉而孤獨。


馬遠,這位偉大的宮廷畫師,享盡身前身後名。但是,是否會有孤獨的時候呢?我想沒有人會說自己從未有過孤獨的時候。藝術家的心又總是比常人敏感,故而也更能對外界的事物做出情緒上的反應。孤舟、孤人、孤江、孤水,這一汪江水,載著一艘孤獨的舟,這艘孤獨的舟,又載著一個孤獨的身體。天地之大,此刻都不過是這一方小小的世界。


至於江水更遠處的大山,以及天空中飛來飛往的飛鳥,又或者水岸邊行走的旅人,此刻都不在馬遠的心思中,他們成為了心境之外的掛礙。畫面中沒有了這些掛礙,自然便是我們所希望的一個獨處的空間。而這個畫家精心構造的空間,卻並非是狹小的,反而通過擯棄外界的掛礙,空間陡然之間變得遼闊了起來。彷彿這江面是無邊無際的,又彷彿這艘孤舟是漂泊在浩渺無垠的宇宙銀河之中。仍由水波盪漾,任由舟楫浮浮沉沉,任由心思放飛,這宇宙天地,便是寧靜的心境。心寧靜了,天地便開闊了。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3


雖說《寒江獨釣圖》是依柳宗元“獨釣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的詩意而創作的,但是又何嘗不是畫家彼時心境使然。又或者,這其實是馬遠在某個心境苦結的時刻,獨坐江邊草亭,望著一眼寒江水靜水深流,又見一孤舟順水而流,不知所往,亦不知何處來。他只注視著孤舟和孤舟上的漁父,全然不在意周圍山林的風嘯。他在試圖尋找一份生命的寧靜,而此刻,這葉孤舟,不正是寧靜的麼?柳宗元寫下“獨釣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的時候,或許也正是期盼著有這樣的一份寧靜,孤舟或許是真實中不存在的,柳宗元和馬遠並未真的見到這葉孤舟,這葉孤舟實則是從他們苦悶鬱結的心河中漂泊而來的。


這幅作品原屬於圓明園收藏,後來流落到日本,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對於日本人而言,這幅作品有著崇高的藝術地位。日本禪也受惠於中國傳統藝術。馬遠筆下的孤舟和漁父形象,便如同修禪。在外界的動中修習靜。故而我們常常會在日本發現,許多日本人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非常渴望尋找一份寧靜的空間享受片刻的孤獨。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4


三、孤獨的藝術


我時常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認為真正的藝術應該是孤獨的。這種感覺常常在我凝視一幅畫的時候顯得特別強烈。范寬用雄壯的山水錶達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與孤獨,梵高用濃烈的色彩填補著內心中的孤獨。藝術品很大一部分是藝術工作者在表達著一份個人的情緒。大多時候,創作的過程也是孤獨的。我所認識的一位藝術工作者,常年獨居在自己的一間不足30平米的畫室裡,當他畫畫的時候,他會關掉周遭其他的燈光,唯獨打開一盞正對著畫架的燈。所有人看到的只是完成後的一幅美豔絕倫的油畫作品,卻不曾看到從起稿構圖到上色塗料修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工作者時時刻刻在與作品對話著。他會想,“我所畫的這位女子應該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他也會想,“我希望這樣的風景有我內心世界的影子。”


我個人非常喜歡利維坦的油畫作品《墓地上空》。綿長的水流上空陰雲密佈,陸地上,零星幾塊墓碑依稀可識別,一間或許早已廢棄不用的教堂矗立在水邊。每次看到這幅油畫作品,我總是會覺得人的生死在大自然面前原來是如此的渺小。雖然上空是密佈的陰雲,或許會讓人感覺到壓抑,但是有隱約可以感知到陰雲背後的燦爛光芒。當我凝視片刻之後,卻又經不住襲上孤獨感。對死亡的敬畏讓人覺得孤獨。我想,列維坦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境應該是孤獨的,只有孤獨才能讓他從容地在油畫布上表達出這份對生命的描繪與思考。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利維坦《墓地上空》


孤獨感讓他們體會著藝術的生命,也讓他們感知著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的藝術創作同樣是私密的,是孤獨的。當我看到有些藝術工作者在眾人面前表演他的藝術的時候,我常常會問我自己,這是在進行藝術創作麼?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是否能感覺到屬於創作的心境?對於我所認識的這位畫家而言,創作歸於創作,表演從來不屬於自己。所以,每當他畫畫的時候,我或者不去打擾到他,或者我就安靜地坐在一邊手拿一本書沉浸在書本的世界。我知道,他需要的是在一個純粹的世界裡與自己對話,與畫裡的人和風景對話,他需要屬於自己的孤獨感。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馬遠《梅石溪鳧圖》


四、享受孤獨,超越生命體驗


“你會不會覺得孤獨?”我想,我們大多時間裡是很難聽到另一個人問我們這樣的問題,因為“孤獨”常常被我們認為是一種非常私密的情緒或者心境。當有人坐在你面前問你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彼時坐在你對面的那個人其實是很孤獨的,而他問你這樣的問題,是渴望著與你彼此分享這種私密的情緒或者心境的。


“孤獨”這個詞,首先讓我想到的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落花無言”。在我的意識中,“孤獨”的時候,即便我們的周遭是來來往往的人群,即便我們的耳際是喧鬧熙攘,但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卻是一種非常安靜的狀態,安靜到“無言”。


中國傳統美學注重生命的體驗與超越。而孤獨,在我看來,是體驗與超越的臨界狀態。像是無言的花,曾經有著燦爛的盛開和被人矚目的時刻,但是如今,當人群散去,雨打花瓣,此時此刻人們很容易感到孤獨。花落之時,花開始了另一種美的體驗,這種體驗之後,“零落成泥”便是一種生命的超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落花”,它是無言的,是孤獨的。而中國傳統美學裡,無言之美,是一種大美。所以我想其實每個人在感受孤獨的同時,是否也是在體會著生命的大美?


馬遠《寒江獨釣圖》:孤寂時是清歡,獨處間有靜好

香道師許文濱

此前一直與臺灣嵐香齋的許文濱老師通過網路電話或者微信進行交流,如果我們的瞭解或者接觸僅限於這樣的階段,或許我不會發現一個香人的孤獨。甚至我會像大多數那樣覺得,他每次出行表演香道,總是有很多的粉絲關注著他、圍繞著他,他怎麼會孤獨呢?


那天晚上持續了三四個小時的專訪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位香人。這也是我第一次用這樣的形式與一位香人進行對話。此前,對於香的認識僅限於茶席邊那根燃燒的香。當他坐在我對面的時候,我沒有急切地想要從他這裡獲得更多關於香的知識,於是,我的問題如同抽絲一般從最開始的記憶開始連接著今天。我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也生怕錯過一個精彩的故事,即便我放置著一支錄音筆。但是在我過往的採訪中,我常常會那種現場講述的故事所打動,而之後的重聽錄音,便沒有了那份感動。


我們一邊品著茶,一邊沉浸在一個香的魔法世界裡。他說他是一位香的魔法師,他希望通過自己給更多的人帶來一個香的奇妙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可以感受到快樂,也可以感受到一份屬於心境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