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中國山水畫對於表現水,有它的一套傳統辦法。在我國古代繪畫界,不少畫家因畫水巧妙而聞名,有的竟用神話般的形容,來讚美。如說吳道子畫大同殿壁上的江水,“終夜有聲”;許道寧畫水,使一軸山水畫圖“終年潮溼”,凡此等等,無非說明這些畫家表現水的變化有相當的本領。

第一,水的畫法

山,無水不秀。在山水畫中,山為骨架,水為血脈,有山有水則畫面豐富生動。水的種類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澗、飛瀑等。就水的形態講,又可分為平靜的、微波的、激盪的、洶湧的和飛流直下的泉瀑、水石交錯的溪流等。水的種類、形態不同其畫法也各異。水的畫法同畫雲一樣也可分為勾、留、擦、染幾種。

1、勾水畫法

多用淡墨順鋒根據水的不同形態勾勒出水紋,用線要流暢、舒展,具有動勢,不可板、滯、僵硬,要注意勾水的整體和空隙。為使水波或泉瀑的生動,勾線後可用淡墨側鋒加強其層次。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2、留白畫法

先畫出山體、坡岸,留出水面的空白,不加線條勾勒。由水濱的實畫襯出空白的水面,或帶狀的流水,要注意計白當黑,把握留白為水的位置、形狀以及與周圍物象之間的關係。平靜的空白水面,有時可畫出水中倒影。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3.勾皴並用法

用勾線和皴擦的方法,畫出水的波浪,用筆要中、側鋒交叉變換,筆勢要自然、利落,有虛實變化。

楊普義:水的畫法

4、溼染法

有些畫可用色或墨染出水面,以增加畫面的色彩效果和整體性。

楊普義:水的畫法

5、泉瀑的畫法

先畫山體,留出瀑布的空白,再加以點線,表現出水口、飛瀑的動勢。

楊普義:水的畫法

6、澗溪的畫法

先畫溪岸,留出溪水,溪水要有曲折轉回和掩藏呼應。再用墨塊點出水中亂石,石塊要有大小、濃淡和聚散的變化。

楊普義:水的畫法

第二,水的透視

中國山水畫水的透視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與畫邊平行的波浪:與畫面邊線平行的波浪,假如它是平行而來,在受光的水面上,滅線雖不顯著,卻應該按透視變化的一般規律,漸遠則波紋漸小·漸淡,這在古代山水畫中用得很多,如李嵩《看潮圖》。也就是古人常說的:“遠水無波”。

楊普義:水的畫法


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

二是大波紋線與畫面是成角的:波浪的大波紋線如與畫面成角,這就產生了波浪的波路聚在滅點上的問題。假使要表現大江上的這一大片大波浪,不求出它們的滅點來是不行的。當然,波浪是參差不齊的,不能有整齊顯著的滅線,但是仍需要懂得水的波紋線在透視上的變化規律。至於那種特大的風浪,或近處浪頭高大,以至遮沒視平線的波浪,又當別論。現就常見的這種成角波浪,例舉圖示如下:

1、馬遠《秋水回波》

楊普義:水的畫法


如下圖《秋水回波》,畫中波浪的紋路聚在畫外上角的“A”處,滅點只不過因波浪參差不齊,它不可能出現整齊的滅線,但是它的變化大體是在這條滅線上。如果畫波浪時真的按滅線規則地去畫,整齊做到了,但由於違反實際,反而使人感到刻板不生動。

楊普義:水的畫法


2、馬遠《雲生滄海》

楊普義:水的畫法


畫中的波浪在近處,它的視平線比較高,所以它的滅點在左上角的畫外“B”處。

楊普義:水的畫法


3.馬遠《黃河逆流》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波濤斷面示意】:為了進一步瞭解波浪的變化,特示波浪的幾種斷面,這是表示水下的旋轉變化,從而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波浪的透視規律

楊普義:水的畫法


4.馬遠《雲舒浪卷》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水圖》(共十二段,現存十一段)是馬遠的不朽之作,生動地描繪出湖水煙波浩渺、江濤洶湧奔騰、滄海咆哮怒吼等多種情勢,真可謂曲盡其態,同時還表現了浮雲掠過水麵的陰影感和陽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這種追求光影感在中國古代繪畫中並不多見。馬遠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水波,其用筆變化多端,或用線細如髮絲而淡淡一寫,或用線如行雲流水,加以墨色濃淡、粗細不勻求得變化;或隨意揮灑,溼筆、幹筆相輔。或用戰筆,或斷線為點,或粗實穩健,或渾厚雄壯,或細膩流利,或簡潔多折……皆很成功地達到了不同的效果,體現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深入觀察能力和高深的筆墨表現能力。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5.南宋趙黻紙本

《江山萬里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煙霧瀰漫,煙波浩蕩,曾巒疊嶂,驚濤拍岸,風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險象環生,構成一幅驚心動魄的壯麗場面。

楊普義:水的畫法


6.《黃流巨津》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設色黃河捲浪,激流洶湧,水紋細緻而生動,線條遒勁有力。設色清雅,富有裝飾美感。

楊普義:水的畫法


7.《錢塘秋潮圖》宋 夏圭 團扇 絹本 設色

此圖繪錢塘江秋潮初至時翻滾奔騰的景象。整幅畫面色彩鮮麗。遠處峰岫,黛青隱隱,近景崖石,雜樹交織,中間則白浪滔滔,氣勢磅礴。圖中的樹、石、浪潮全用中鋒勾勒,跳躍有力,且富節奏感,是馬夏畫派的典型面目。

楊普義:水的畫法


趙黻《江山萬里圖》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楊普義:水的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