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聲名遠播的襄城吃喝大會,天氣十年九陰藏何玄機?‖老家許昌

文‖應軍


農曆二月十五,是遠近聞名的襄城首山乾明寺古剎大會。

因會在首山腳下,時值早春,天氣轉暖,趕會之人除買賣、走親訪友外,還要登山踏青,雖累得腰疼腿痠,然及山頂而望,山河美色盡收眼中,頓覺神清氣爽,睏乏全無;賞景之時,又心胸開闊,煩惱皆拋。

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大吃大喝,酒興大發,飄飄然,似神仙一般,所以民間又稱之為“吃喝大會”。又因當日,大風颳起,縣域和全國各地喜趕古剎大會者,紛紛登山頂放飛各樣做工精美的風箏,讓人目不暇接,所以還叫“風箏會”。

乾明寺大會,日子定在二月十五的原由,現在已很難考究,可能是與宋代抗金名將岳飛有關吧,因為岳飛的出生時間就是農曆二月十五。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有趣的是,大會那天,大概上午十一點以前,天公總是有點不作美,十年光景,大抵九年都是陰沉沉的,偶爾還降下雨點來。十一點以後,天會慢慢放晴,這是怎麼回事呢?別急,讓筆者給大家慢慢道來。

民間傳說是和明代大臣辛自修有關。

辛自修(公元1535年—公元1594年),字慎軒,又字子吉,出生於襄城灌溝,今襄城縣紫雲鎮灌溝,也就是令武山與龜山相相接處的東南向一條山溝。

辛自修天資聰慧、過目不忘。三歲時,即開始學習詩書;六歲時,進私塾接受嚴管;十二歲考入縣辦黌學;十五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後任吏科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兵部左、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辛自修的家境不好,但父母十分著重對子女的教育。辛自修入私塾後,老師對其天資非常欣賞,可他學習卻不很努力。傳說,辛自修入私塾不久,父親辛繼先去世,靠母親苦苦拉扯勉強度日。

有一年春天,母親在二月初邀請私塾先生到家吃頓便飯,就殺了家裡養的唯一一隻老母雞。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吃過飯,剛將私塾先生送走,鄰居家一個婦人的老母雞丟了,就找上門來,硬說款待私塾先生的老母雞不是辛自修家的,是辛母偷的。

辛母哪會承認?明明是自己養大的母雞,怎麼成了偷別人的?這讓辛母非常氣憤,而那位婦人卻說了一句更氣人的話:“你家供養一個孩子上私塾,窮得叮噹響,成不了什麼大器!還想用偷來的老母雞支撐門面,真丟人,只有俺富裕,才會養老母雞,我是個貴婦人,不會冤枉你。”

一個說自己養的,一個說偷別人的,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最後,那位婦人說:“咱倆都愛去乾明寺裡燒香,到了十五會那天,咱都去,我家務少,先行一步,你後去。燒罷香,出大門,下臺階時,如果我賴你偷了,我腿摔折。”

“如果我偷了你家老母雞,我腿摔折!”辛母氣憤地回了一句。

到了二月十五,婦人早早地就去寺裡燒香了。出寺院大門時,也沒有摔倒,更不用說腿摔折了。可辛母十一點左右燒完香,也許是上天安排,出門時就神魂顛倒地摔斷了腿。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那位婦人不但不救,反對搶救辛母的人狠狠地說:“看看,看看,偷了俺家的老母雞,還死不承認,還跟我打什麼賭,應驗了吧,應驗了吧,這就是報應,報應啊!”

辛母腿斷,又被辱,家裡真是雪上加大霜,日子非常難過,辛自修上學也無心了。母親看出了辛自修的心事,安慰道:“好人不做虧心事,孩子呀,咱沒有偷,就是沒有偷,我腿折了,這不是老天爺懲罰咱,而是告訴咱‘不吃苦中苦,難作人上人’呀!你更應該努力進取。”

母親的話,深深地刻在了辛自修的心裡,從此以後,他發憤無比,終成大器。

辛自修居官清正廉明、公正無私,為官之作為被老百姓盛傳,及今不衰,辛自修還被稱為天上“奎星”下凡。

入仕後,辛自修雖對當年受辱之事念念不忘,但他大人不計小人過,從來沒有想過要報復。

但逢二月十五,母親就時不時提及此事,想讓兒子為自己出惡氣,辛自修都以公務繁忙為由推卻了,辛母也沒有勉強。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后辛母年老病重,臨終前,把辛自修叫到床前,囑咐兒子要替自己了卻多年心願。

孝順的辛自修不得已,就託夢與玉皇大帝,讓其想辦法處治賴自己母親的婦人。玉皇大帝知道辛自修不願再傷害惡婦人,只是母親所強,於是找老龍王想辦法,想象徵性地懲罰一下惡婦人。老龍王領命,想出了一個妙招。

老龍王瞭解到,二月十五會,惡婦人總是不會耽誤上香,逢惡婦人準備進乾明寺大門,老龍王就和雷神、風婆一起,打炸雷、施大風,降大雨,使惡婦人寸步難行,嚇得尿溼褲子,淋得像落湯雞,甚至被大門擠傷,無法進大大門燒香。

當辛自修把處置惡婦人的事告訴母親後,母親高興地點了點頭,表示讚許。

此後,只要惡婦人二月十五去燒香,就會雷響、風颳、雨打;若其進小門,則稍好些,但也渾身難受,待惡婦人走後,天就逐漸放晴。

有了惡婦人燒香之事,好多年,二月十五逢會,乾明寺和尚都不敢開正門。“二月十五會,半陰子天”的慣例就留存下來了。

故事:農曆二月十五襄城首山風箏會,咄咄怪事隱傳說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部分來自“老家許昌”原創圖片庫,圖片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