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2017年,印度首都,新德里。


這一年新德里的天氣可謂是酷熱難當,由於受到的亞洲高壓的影響,這座城市的室外溫度飆升到了40幾度,據說在更北邊的一些省份更是已經有好幾百人被這股熱浪帶走了生命。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不過室外的氣溫即便再高,卻也顯然不是讓正身處在空調會議室內的中國中車代表團滿頭大汗的真正原因……

就在不久之前,印度方面正式宣佈將那條連接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之間的高速鐵路,也是印度境內首條高鐵的建設權交給了日本。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這除了意味著中國方面數年來,圍繞著這一項目競標付出的全部心血付諸東流,也是中國近年來首次在高鐵建設項目上敗給日本。

其餘那些來自包括西門子公司、龐巴迪公司、阿爾斯通以及各國企業的代表們一個個倒是神色輕鬆。

他們早就知道,這場角逐最終的勝利者只可能是在中國和日本之間決出,其餘人其實就是過來走個過場。

前者的高鐵建設報價比所有人都更低上了1/3,而後者雖然報出的價格不及前者誘人,卻願意附贈一筆總額1900億日元、還款年限為50年且年息僅有0.1%“幾乎白給”貸款。

顯然,最終的結果再一次驗證了“錢能通神”這句老話。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就在不久之後的9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意奔赴孟買,與印度總理共同出席了印度首條高鐵項目的奠基儀式。


日本國內的媒體也是歡呼雀躍,將這次競標成功稱為“雪恥の戰”,認為其一掃日方前幾年在印尼、泰國等地的高鐵建設競標中被中國橫掃的恥辱。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最為重要的地方在於,雖然這一次日本新幹線拿下的這段高鐵項目全長只有508公里,看似油水相對有限。

但事實上,印度方面早在10年前就開始籌劃建設一個類似於我國“四縱四橫”高鐵骨幹網作用的“鑽石四邊形”高鐵網絡,用以將印度的九大城市連接起來。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圖為莫迪提出的“鑽石四邊形”高鐵網

北為德里,西為孟買,南為金奈,東為加爾各答)


而如今日本方面既然成功拿下了印度境內的這首條高鐵項目搶先入場,那麼可想而知,只要讓印度當地對日本技術和標準產生用戶粘性,則日本在後續對於印度境內這條總長度預計可達6,000多公里的大單爭奪戰中,就將獲得極大的領先優勢。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不過值得玩味的,雖然中國在這場看起來潛力無限的競標中輸給了日本,可國內民眾卻大多認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是工業水平“獨步天下”,自家飛機一年都能摔下來一打的印度;另外一方是曾經在高鐵項目上狠狠坑過一次越南的日本新幹線……這場合作從一開始就透露著一股神秘的氣息。


有網友更是直接將其評價為“馬蓉和郎鹹平結婚,看看最後到底誰坑誰”。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恍惚間兩年時間已過,國內也陸續有網友開始關注起了這段“舊事”,想要知道自己當初立下的預言到底成真了沒。


嘿您還別說,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原來這段本來平平無奇的高鐵建設項目,竟然還真就被印度和日本兩方玩出(智障)新高度來了……


中文互聯網上有個新鮮詞彙,叫“開幕雷擊”


我想對於日本方面的施工團隊而言,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內心應該是相當恰如其分的——你見過因為要過生日,所以就要單方面修改完工日期的甲方嗎?!


在最初的施工計劃當中,日本與印度方面約定的完工日期是在2023年,當時上至總理莫迪,下到印度鐵道部的一眾官員都答應的妥妥的,白紙黑字的合同都簽好了。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可是一轉眼,他們既然在完全沒有與日方提前溝通的前提下,就單方面放出消息說要把項目完成時間從2023年調整到了2022年,理由赫然是:為了趕上2022年印度獨立75週年慶祝。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印度政府倒是想得挺好,在國慶紀念日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獻上“印度首條高鐵通車”這種獻禮,也的確能向他們的國民好好炫耀一下政績……


可是問題在於,你光想得好沒有用,你得能做到啊!

反正負責實際施工建設的日本方面是不幹了,他們表示自己“根本不能接受這種不負責任的工期調整規劃。”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因為對項目不上心,日方還特別拿規模相同的日本東海道新幹線建設舉例,表示即便是在日本國內這種體量的項目也需要4年半的建設時間。

而由於印度境內的這條高鐵項目幾乎所有的建設用材,都需要專門從日本國內運輸過來,因此趕在2022年內完成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

道理講完了日方還不忘挖苦一下印度,表示自己

對於印方如此輕率的行事風格感到匪夷所思。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更有意思的地方還在後面。

不管到底是在2022年竣工還是在2023年竣工,這眼瞅著都到了2019年年底,時間差不多也過了2年多,那麼這條高鐵的建設進度應該也要有個眉目了吧?

別看按照印度人他們自己的說法,是已經完成了什麼15%~20%的建設進度,但這個數字八成是上下嘴皮子一碰隨便胡謅出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印度當地政府其實壓根連這條高鐵的建設用地都沒徵上來,兩年多來天天忙著和當地抗議的農民打嘴仗呢,一共就拿了點國有土地投入了建設,大概才佔據總需求的1%~2%左右。

按照常理推斷,你這地才騰出來這麼點,那鐵路的修建進度怎麼可能更高,難道說是都建在了天上?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像這樣?)

話說回來,可能對於國內的群眾來說很難理解為什麼印度政府會在徵地這一步卡住。


拆二代拆二代,國內那家聽到自己老家房子要被拆遷徵地了,那都是得出門請客的好消息!怎麼印度那邊情況就不太對了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印度的土地制度一直是以私有為主,在印度廣大的農村地區土地幾乎都被掌握在少數大地主和宗教人士手裡,其餘人只能靠給前者種地、作為佃農生活。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於是問題就來了,印度雖大,但這麼多年下來農村裡每家每戶人找哪個地主、租種哪塊土地基本都是定下來的。


現在好了,印度政府要跑來當地找居民徵地,可是土地都是那幾個大戶人家的土地,政府給的徵地補償當然也就全歸了那些婆羅門老爺……可真正遭受損失的那群佃農,卻是一分錢補償都撈不著。


賴以為生的土地被徵走了,補償款卻與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想要活命只能去找那些沒人要、不適合耕種的閒散土地(還未必找得到)耕種,這擱誰也得去鬧啊。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圖源網絡)


據悉,印度當地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正在商議是否要將那些不擁有土地,只是在被徵土地上耕作的佃農也納入賠償範圍。


且不提這項前無古人的政策是否能通過,如果總的賠償額度保持不變,只是從原本賠給大地主的錢中扣一點出來的話。

那麼可以預見,到時候又輪到那群大地主和婆羅門又該跑出來遊行抗議了……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不過印度當地農民抗議政府的高鐵建設,還不只是因為這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讓當地群眾主動抵制的理由,同樣是國內民眾很難想得到的一個字——窮。


在過去,從博伊薩爾到孟買乘坐普通火車的往返票價,只有區區50盧比(約等於5元人民幣);而在高鐵通車之後,這項費用很可能要漲到數百人民幣的水平。


要知道,印度2018年的人均GDP才堪堪超到2000美元,比中國的人均GDP都要低了好大一截,這份票價對於當地居民而言確實有些過於昂貴了。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正是因此,印度總理莫迪就曾對反對者表示他們大可以“繼續乘牛車”,不必為高鐵買單。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但是拋開這邊印度內部是怎麼互相打嘴炮的不提,人家日本方面是實在坐不住了——玩歸玩鬧歸鬧,別拿金錢開玩笑。

人本子一共1900多個億日元還只要0.1%年利率的貸款都送到你印度人手裡了,結果你這邊折騰掉2年時間連地都沒徵上來,擱這玩人家呢?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有些事兒啊,那就不能細品。


你看日本方面回去這麼仔細一琢磨,就好像有點回過味來了——莫非莫迪這小子最開始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壓根就沒打算建啥高鐵,純粹是下了個套,圖的就是那筆貸款?


用0.1%這種幾乎白給的利率,提供那筆1900億日元的貸款,要是能在完工這條高鐵後又繼續得到後續訂單,那麼從長遠角度來看還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可要是任由莫迪老仙這麼拖下去的話,可就是鐵定賠本了!


據日本共同社此前的報道,由於需要的1400公頃土地歷經整整一年的徵收,至今竟然僅徵得了0.9公頃,因此日方目前已經停止了對印度提供的那筆“白給”貸款,其第二階段的資金計劃也未曾提及。

日本的匠人精神,到底還是糊在了印度人手裡


一番騷操作看來,雖然日本方面採取了及時止損的策略想要抽身而退,但要是這項工程項目就此無限期擱置的話,那日本前期已經搭進去的那些成本,恐怕也就徹底打了水漂。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看來2017年中國中車代表團錯失印度的這條高鐵項目,說不定倒確實是一件好事。

主筆 | 阿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