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命题:人性本恶还是善?


一个古老的命题:人性本恶还是善?

谈到人性本恶还是善,这是一个在中西方探讨了上千年的古老命题,也是我近段时间思考得最多的问题。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想必大家一点也不陌生,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其中蕴含着劝人向善的意味在里面。这句话是源自孟子的“性善论”。在《二十四史》之《魏书》中也曾这样说道:“宽于慈善(尽量做好事),不忤于物(尽量不得罪人)”。以及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中,也都是在提倡人们要一心向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种“性本善”的学说逐渐地产生了质疑。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崇尚善的美德呢?而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真实的世界是人性中的恶远远大于善的,这是很多人不愿承认的。因为我们往往是站在法律、道德与文明等社会属性的框架下,以人的主观意识来定义善与恶的标准的。倘若没有了这些框架的制约,当世间的一切道德与规则丧失,人们唯一能做的恐怕只有祈求上天的恩赐了,因为人类社会必将回到原始的生存状态,人的动物属性会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得到彻底的解放,随之而来将是无止境的杀戮与残暴。

人性,是我们永远无法触碰的红线,它承载着太多的污秽与罪恶,甚至可以超越一切道德与规则的约束,把人类隐藏于黑暗中的部分毫无保留地暴露在阳光下。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孩儿的善举而为之感动,夸赞Ta的童真、单纯。而一个成年人如果太过于善良,就会被贴上软弱、老实、傻、糊涂等标签。人们总是喜欢打着善良的旗帜却做着与之相反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善和恶呢?善,即善良、善行。保持本性中的善良,行善之事。恶,即罪恶,违背常理与道德的行为。我所理解的是,恶的本质只是善的一种缺乏。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内心里一定藏匿着污秽、黑暗和虚假的成分。而一个恶人,他的身上也必定有其反射的一面,即存在着善良、赤热和令人惊艳的部分。

在我看来,是不存在绝对的善和恶的。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是来源于人的同情心;恶,则是来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不允许肆意妄行的罪恶存在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各种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来遏制罪恶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恶亦有善,善亦有恶。善恶念间,皆可感化。

因此,在善与恶的标准上,我们不应该以人主观定义的善恶作为标准,而是以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为标准。而善行和恶行的定义是什么?唐玄奘法师在《成唯识论》中这样说道:于此世后世能为顺益的为善行,反之给此世及后世带来损害的为恶行。

最后,用一句佛教偈语作为结束语:长行善者,福虽未至,但祸已远;行不善者,祸虽未至,但福已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方得始终。

庚子鼠年正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