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之境,心不著相


虛無之境,心不著相

人在自由當中能找到的只是虛無,僅此而已。而自由之重也必將存在著壓碎,最後你只能通過找到你自己,由你自己的選擇去搭建出你的存在,並以此刻的存在來對抗虛無。


認識你自己,這對於每個人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與艱難的事情。它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思想意識,是靈魂的需求。


前不久,刷了一部根據《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改編的影視劇《天道》,其中王志文有一句經典而哲理性的臺詞:“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便不再是你了”。這句話看似繞口,卻是字字珠璣。當你不是你的時候,那麼你又是什麼呢?其實這是關於人的基本屬性的問題,也是明心見性的一個自我超越的過程,在你未能直達聖域窺見自己內心的時候,你只是你,並非真實的你自己。

虛無之境,心不著相

正如尼采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出的精神三變理論(即駱駝―獅子―嬰兒)[1]。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真正實現這三種精神層面的超越,或許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不過是停留在駱駝的階段,甘願沉淪於世俗的桎梏中,失去其原本獨有的判斷。很多人或許勉強變為了獅子,但對夢想和願望也僅僅停留在最初的吶喊階段,並沒有付諸於實際的行動。而最為難得的便是嬰兒的境界,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以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無論好或是不好,都將坦然地接受。


審視當下,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無一不是過著執迷於著相 [2] 而乏味的生活,早已失去了孩子的那份本真。而作為大人的我們,每天卻要為自己的虛偽帶上真理的面具,那麼,原本所追求的真實必定存在於孩子那部分裡。任何違背天性的行為都是醜陋的,你是,我是。我們活在了自己構建的理想主義的汙垢中,卻滿口的真理,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弊劣的桎梏,也是某種層面上的自我欺騙與安慰罷了。


唯有迴歸,重返最本真的自我,在乾淨、澄明、輕盈的空氣當中自由地呼吸。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人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你也才能知道你是誰。在你沒有做出選擇之前,你就是虛無,就是無意義。也可以說虛無和無意義就是人生本身的意義,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停在裡面去感受。人最終面對的是消失,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死亡,很多人可以承受這種虛無感,畢竟還有一個無陪著你,你可以意識到它,但卻無法承受死亡,因為那也許意味著你再也沒有意識。

虛無之境,心不著相


[1] 精神三變理論:以駱駝、獅子、嬰兒來譬喻人類精神的變化。精神會由駱駝變成獅子,再由獅子變成嬰兒。駱駝代表的是揹負傳統道德的束縛,獅子則是象徵勇於破壞傳統規範的精神,最後的嬰兒則是代表破壞後創造新價值的力量。

[2] 著相:佛教術語,意思是執著於外相、虛相或個體意識而偏離了本質。“相”指某一事物在我們腦中形成的認識,或稱概念。它可分為有形的(可見的)和無形的(也就是意識)。

圖片by:青年雕塑家孫景才《擺渡人》系列作品


己亥年臘月廿六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