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學生,如果提前學習知識好不好?

可愛的miss葉


中小學生提前學習知識,應該得到肯定很好。

孔子說:知識沒有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提前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不影響正常的課程教學,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的去學習,一方面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興趣。

提前學習知識,起到發現門題,知道哪裡是能學會懂得的,哪些是需要老師解決的問題,這樣第二次老師上課帶著問題去聽課,可以有的放矢地徧重不懂未弄明白的問題去聽課效果非常不錯。不知道的銘刻於腦永記不忘。

老師經常鼓勵學生預習就是找出問題,發現問題,最後上課帶著問題去聽作筆錄,學習效率翻倍。


哇噻藍天


提前學習知識本身沒有錯,但這種學習應該建立在不損害孩子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上。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導,而不在強迫,重在學習習慣的培養,而不在知識的強迫灌輸。

1.提前學習如果得當的話,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好的自信和學習積極性。舉個例子,小時候,我的姑姑是大專生,當時的大專生在農村也是鳳毛麟角的。而我呢,是一個小學生,從來沒接觸過英語,姑姑說英語學會了音標就算學會了一大半!雖然音標並沒有她說的那麼神奇,可是在我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卻因為之前學習過英文字母和一部分的音標讓我在學習英語上有很大的優越感和積極性,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初中三年我一直是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提前教育的形式很重要。如果提前學習和學校教育使用相同的教材和教育方式,一定會影響孩子的上課效果,反而得不償失。這裡再舉一個我小時候的例子。小時候爸爸在外面工作,每週只有週末回來,每次回來的時候,他都會給我和姐姐出一道數學題。最典型的就是雞兔同籠類型的題目,但是由於我們並不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每次我跟姐姐都絞盡腦汁,各種嘗試,看看誰先解決。由於數字比較小,完全可以通過嘗試得到答案,我們最終都會把問題解出來。不過爸爸最終也沒有告訴我們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知道是他也不會,還是故意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跟姐姐理科成績都比較好,邏輯思維能力突出。

以前並不知道這麼做的作用,直到後來我也從事了少兒教育,發現很多少兒教育理念都強調這種教育方式,將知識融於日常生活,不但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以,我認為只要方式得當,提前學習知識大有裨益。





多學酷思


現在孩子其實真的學的東西涉及的知識面還是很多的,每天都是堅持讀書,背古詩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們從上小學每天堅持讀書,堅持了三年了,確實感覺變化很大的。從三年級寫作為,明顯可以看出孩子的知識儲備。再就是每天堅持英語朗讀,現在每天睡覺前都是讀英語讀書。再就是現在孩子課外的課程比較多樂器 、舞蹈、跆拳道等,我覺得孩子多學點挺好的。比較充實,有時候他也抱怨,我們班誰誰什麼也沒有學,但是我覺得等著稍微大點他就會收益這些年的付出.我小時候就特別羨慕人家多才多藝,每到學校有什麼活動,都會覺得很自卑,啥也不會[捂臉]那時候條件有限,現在如果條件如許,還是多讓孩子接觸點知識。讀書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捷徑,而且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一個過程。


君媽辰寶


我是一個二年級男孩子的父親,我來說下我兒子的情況,僅供參考。我兒子屬於不愛學習的男孩子,剛開始我也想給他報各種培訓班,學習下學校還沒有叫的知識,我和他說,帶他去試聽,他的心思根本沒有在學習上,總想著玩,他告訴我,如果在送他去學這類的培訓班,就不學習,後來我改給他報課外興趣班,他很高興,還認識了好多好朋友,。但是不愛學習的毛病還是沒有改掉,但是學校正在學習的內容讓他仔細學習和練習可以的。所以我覺得看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別人對比,合理安排,讓你的孩子高興的學習和生活,不然可能適得其反。


80後強子哥


提前學習知識當然有必要,那在學習一個知識點,或一片課文時,老師都會要求提前預習,預習就是提前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方法與內容。

1.提前學習的知識要概括性,就象看目錄一樣,但不要太深入,因為接下來老師要講的方方面面,才是細緻的,過早深入,可能會出現觀點,方法的不同,而引起孩子的不理解,或錯誤的判斷。

2.帶著尋找問題的方式去提前學習,但不需要解答。如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為什麼要在桌子上刻個“早”字?為什麼說百草園是他童年的樂園?等等。只是去提問,先不答,到課堂上再去找答案。

3.可以接觸,或提前學習課堂知識的周邊知識。什麼意思呢?就是老師快要講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去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擴展、相似的知識,這樣既能拓寬視野,也能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總之,提前預習是必要的,但不建議去找別的老師或自己就把老師在課堂上要講的內容,全部提前都講了,認為可以早學一遍,等老師再講一遍時,就象複習一樣加深一遍,其實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是不是那些留級生到最後都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365捨得捨不得


肯定好了,一是在家能學點,不然開學了以後,課肯定緊張。

二是學總歸不學點強,只不過特殊時期特殊對待,讓他抓點緊好,本來在家就松。

三是學點後學校開課後肯定會更容易接受課的學習!





誰伴我同行


說實話,我就是做輔導班的。


不過我不能因為我是幹這個的就勸你提前學,😄😄究竟要不要提前學,我們要理性分析問題,主要還

得看具體情況。我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什麼情況,我們這裡大多數的情況是都提前學,基本上都上輔導

班,尤其是寒暑假,平時週末很多孩子也在上補習班。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現在報的班有:新概念英

語,佳一數學,原本物理,他的同學基本上都在報班,孩子學習不是很好,如果孩子不提前學,根本追

不上。



所以我的建議是,有需求就上,沒需求就不上。怎麼看有沒有需求,就是看看你周圍的環境,如果其他

的孩子都提前學,那我建議你最好提前學,如果別人不上那你不學也許。


因為等到開學後,學校裡的老師一上課,他會發現很多的孩子都已經學過了,那麼他會不知不覺地就講

的快了。到時候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提前學的話,那麼他就會吃虧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孩子學習基礎差一點,那麼你讓他提前學習一下也是可以的,這樣開學的時候,孩子

就會輕鬆一點,學起來就沒有那麼吃力了。


七九年的八零後


提前學習到底好還是不好呢?作為一名從事輔導機構多年的老師來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現在社會有一種現象:孩子沒到入學年齡,父母就開始安排孩子學習小學課程。

父母抱著一種提前搶跑的心態,認為別人的小孩還沒開始學,我家小孩提前學了成績肯定會比別的小孩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經過調查發現,小學一二年級時,提前學習課程確實能讓孩子的成績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開始明顯下滑,教育學界將這個現象稱為“三年級現象”。

讓孩子提前學習,不僅沒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反而會給孩子未來學習造成隱患。

1.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

教育學家發現,提前學習寫字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錯誤的寫字姿勢,造成孩子筆畫和筆順的錯誤。寫字需要孩子運用手部力量,但是年齡太小的孩子手腕發育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掌控寫字力道,寫出來的字不僅難看,而且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手指變形等不可逆創傷。

2.禁錮孩子想象力

曾經看過一個漫畫,家長拿著一張畫著0的圖問孩子:“這個是什麼?”沒有上過學的孩子回答:“是雞蛋,是蘋果,是太陽,是氣球……”,而剛上了幾天學的孩子只會回答:“這是零。”

幼兒階段是孩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階段,家長讓孩子提前進行知識的學習,會減少孩子對於外界的接觸,禁錮孩子的想象力。

這種狀態到了三年級就明顯體現出來,三年級的知識點需要用到更多的思維技巧,這就讓思維固定的孩子學起來很困難。

3.養成不好的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的重要階段,孩子在這個時期養成不好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孩子提前學習,當他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會覺得老師說的我都懂,那我就不用聽了,時間長了,就會養成上課開小差的習慣。

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通過提前學習有了好成績,家長看見好成績,就忘乎所以,覺得孩子丟三落四沒什麼事,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也沒問題,不幫助孩子糾正他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只能看著孩子的分數跳崖式下滑。

4.孩子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看過一篇報道:一位武漢媽媽5年內還自己兒子報了17個培訓班,她的孩子5歲就已經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進了全國前三。

毫無疑問,這樣優秀的孩子剛進學校時肯定是尖子生,覺得老師講的都太簡單,身邊同學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級,他的成績開始往下掉,他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變得厭學,不寫作業。

提前學習,讓孩子的起點過高,也會讓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弱。

提前學習,就像是拔苗助長,看起來高了不少,但因為根沒有扎牢,所以很快就枯了。家長“望子成龍”,但也應該循序漸進,什麼年紀的孩子就該做什麼樣的事,入學前的孩子,家長更應該用遊戲和玩耍的方式幫助孩子開發智力、開闊眼界,而不該孩子早早被成績束縛。

這是我的一點點心得希望能給看到的家長一點點小小建議!不喜勿噴謝謝!





Teacher蔣


提前學可以,但要掌握個度。

孩子心性不比大人,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那好,如果孩子僅僅提前學習了老師要教的一部分內容(或者說叫預習),孩子會更容易在上課的時候跟上老師的思路,並且更能樹立孩子的自信。

但如果孩子提前將所有的內容學會了,甚至比老師教的還要多。心智成熟的孩子可能依然覺得有自信。而大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就會走向另一極端,自大,驕傲,覺得老師教的沒用,無法被課上內容吸引,更無法集中注意力。

而這種不好的聽課習慣一旦形成,會很難改變。可遺憾的是,家長並沒辦法做到永遠讓孩子超前學習。那麼,無法超前學習時的這個瓶頸期要如何度過呢?

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還是以培養學習習慣為主,學業內容為輔,努力建立孩子獨立研學的能力。畢竟,家長是無法幫助孩子一輩子的。





呦呦小姨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恰好我有一個經常在外面補課的學生,我今天就委託他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各位網友能通過我這裡關注更多孩子本身的想法。

他提出的觀點是根據不同方面來區分利弊:

第一種在學習態度方面:對於自負的學生來說,提前學習的知識能夠做到搞懂大部分內容,以致於到了學校課堂的時候覺得浪費時間,不如做點其他事情。正是因為這樣的大意,往往會忽略掉學校課堂里老師講的一些細節知識。忽略掉了某些細節知識往往會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不紮實,換句話說,就是基礎不牢靠。所以,這類自負的學生往往會因為這些細節而失敗;但對於相對自卑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有一定好處,因為這類學生學過之後往往會覺得自己還不行,需要回到學校課堂了再認真聽一次。

第二種在於學習興趣方面:對於本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讓他們過多佔用額外時間學習只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習枯燥,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對於有興趣的同學來說,越是學到多的知識就越想搞懂更多的知識,這會使他們對學習更加充滿探索、精益求精的想法。

總的來說,提前學習是把雙刃劍,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會拔苗助長,而對於另一部分來說就是錦上添花。具體要問這個問題是好是壞,必須得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以上是學生親筆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