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国青铜重器的匠人工艺(下)

饕餮纹铜罍(四川博物院藏)

罍(léi)是战国时期流行于蜀地的青铜容器,罍不仅是酒器,也是“不得以与人”(即不能随便给人)的礼器。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史记·梁孝王世家》“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典故“梁王争罍”中所说的“罍”就是这种器物。

分享我国青铜重器的匠人工艺(下)

此件铜罍出土于彭州竹瓦街窖藏,盖顶残,侈口束颈,圆肩,圈足外撇。器耳作兽首状。盖面饰牛纹,牛前肢弯曲,似将卧状,眼、耳、口、鼻、足、尾等细节刻画逼真,体格健壮有力。

肩、腹、圈足等部位均以云雷纹为底纹。肩部主纹是两两相对的团龙纹。腹部饰以兽面纹。

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饰,此铜罍上兽面纹面部巨大夸张,装饰性极强。圈足为夔纹。此件铜罍造型庄重素雅,纹饰浮雕较低。

巴蜀地区所出青铜礼器具有明显的楚式风格,此件铜罍却是典型的中原商周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出土的同类器相似。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原与蜀地文化、物质方面的密切交流。


俎豆夹组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时代,巴的历史虽鲜少见诸史籍,但它却是一个可以与蜀国并称的古国。巴国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东至鱼腹(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今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

分享我国青铜重器的匠人工艺(下)

随着“涪水之滨,巴王之陵”涪陵小田溪巴人高等级墓葬的发掘,巴人和他们的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今天的案板。在古代,俎既可以作为切肉、盛肉的案子,也可以做放置祭品的器具,俎常和豆、鼎等组合起来使用,是巴人上层社会中的基本礼器。

此件俎豆夹组合出土地于涪陵小田溪墓地。为1俎、8豆、2夹的组合。俎整体形似高柄豆,8件豆大小、形制基本相同,2件夹分置于两件豆内。这是一套祭祀、宴享器物组合,体现了巴人上层社会的餐饮习俗和祭祀礼仪。

后续文章中继续介绍青铜器相关内容,帮大家更好的学习,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