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目前没有证据说明A股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原标题:管涛:目前没有证据说明A股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阴影下,国际原油市场惊现“黑天鹅事件”,从亚太市场到欧洲市场,各国股市均出现罕见“大地震”。3月10日,金融专业人士管涛做客网易财经股市直播,就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管涛表示,疫情已经在全球蔓延,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调整是对疫情全球加速蔓延的反映,由于前期低估了这方面的风险,短期超调是不可避免的。

在管涛看来,疫情对于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可能会令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金融动荡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判断为时尚早。

首先,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动荡本身是对经济前景看空的一种反应,动荡不一定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反而是经济危机的结果。

其次,全球疫情开始蔓延,甚至出现失控态势,海外股市在前期低估了疫情的影响,最近这段时间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预期的修正。

最后,疫情的影响取决于疫情发展和疫情应对,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疫情应对更加果断强硬,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但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短期采取强硬措施,对经济金融带来一定冲击,但正因为措施果断,可能效果更好,市场刚开始会出现一定恐慌,之后也会马上出现对预期的修复。

对中国来讲,疫情初期中国股市已经作出了相应的反应,节后中国A股走势比较强劲,反映了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流动性改善,共同推动了股市的走向。不过管涛指出,现在还没有找到证据说现在A股就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我们有这方面的潜质但没有数据支持这方面的判断,要注意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可能会对A股带来冲击。

具体来看,央行采取了数量和价格的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走低,截至3月6日,DR007(7天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日均为2.1240%,较年初至1月23日(节前)日均水平低27个基点,此轮A股强势行情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驱动的,2月20日至3月6日,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达1.14万亿元人民币,高于今年初至2月19日日均成交额7746亿元,远高于去年日均成交额5205亿元,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加上疫情逐步好转,支持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A股确实是国内资金的重要配置场所,是国内资金的避风港。

从债市上表现上看,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中国人民币债券,2月份又重新增持了720亿元人民币,随着疫情趋稳,境外资金又回来了,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债市也是避风港。

由于货币宽松的预期,最近一段时间美债收益率下得非常快,所以中美国家收益率差在扩大,人民币债券资产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套逻辑不能简单套用到股市上,至少目前我们从数据上并不能找到这方面的确凿证据。

从2月21日到3月6日,股票通项下的陆股通业务在11个交易日里,有8个交易日陆股通呈现净流出,基本和同一天晚上美股的走势相同。从2月21日到3月6日,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248亿元,中国启动抗疫以后,资金有进有出,总体是净流入,从陆股通来看,北上资金在20号以后是净流出。再考虑到港股通,A股的吸金能力更要打折扣,2月21日到3月6日净流出586亿,昨天又净流出200多亿。有人说A股有投资价值,最近一段时间全球股票指数又把A股的权重提高了,所以外资会增加A股的配置,但至少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存在这种情况。

管涛表示,疫情发展期间人民币先跌后涨,昨天人民币整体已经强于去年年末的水平,总体是升值的,人民币有潜力成为避险资产,但短期要管理好风险,投资布局要立足于价值投资,中长线布局。

管涛认为,下一步疫情的全扩散对中国的A股市场可能会从以下渠道产生影响:

一是面对疫情发展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海外股市会出现大幅振荡,通过信息渠道有可能会引起A股的共振,昨天晚上欧美股市大跌,A股也出现了一定下跌,A股的跌幅小很多,反映了我们的韧性。

二是不排除海外股市大跌时投资者出于避险或流动性兑现的动机抛售,3月3日股票跌黄金也跌,大家卖掉黄金是为了获得流动性最佳保证金,若是真的出现金融危机,短期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

三是境外的疫情防控有可能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中国境内的复工复产,原来我们以为3、4月份把疫情控制住,经济社会活动恢复正常,经济出现反弹,但现在看来复工复产的进展还要受到海外的影响,如果海外疫情防控采取了硬核措施,意味着通过全球材料供应链会制约境内的复工复产进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持续。

四是疫情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重创,将增加中国外贸外资的难度,影响国内经济运行,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可能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我们相信中国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一是在疫情防控中再次展现了中国的力量、精神和效率,我们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面对危机时政府效率能够进一步显现。

此外,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相对来讲比主要经济体都大,特别是考虑到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广阔,在应对外部冲击方面回旋余地更大,凭着我们的制度优势、政策空间、执行能力,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甚至不排除像前两次危机那样(1997年和2008年),经济趁势再上一个台阶。

由于疫情的全球扩散,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管涛表示,我们应对的重点要从防内部扩散转向防境外输入,从支持国内企业复产复工转向应对疫情回疫的影响,在政策上要做好准备同时又留有一定余地。今年年初疫情爆发是内生冲击,现在疫情扩散变成了外部冲击,在外部冲击面前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特别是通过这次疫情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国家溢价风险,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