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本文授權轉自新浪微博@烤尾巴吃的狐狸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1918年的美國大流感簡直是一面鏡子。

然時隔百年,大家不妨數一數,有多少似曾相識的情景。


闢謠


先從美國東部城市費城說起吧。

當大流感開始在費城蔓延的時候,一個謠言不脛而走。很多人都在說,黑死病又回來了。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在歷史上曾經收割過數以億計人類的生命。之所以叫黑死病,是因為患者皮膚上常會出現許多黑斑,死狀可怖。

巧合的是,流感病人常會出現紫紺的症狀,也就是皮膚變成不正常的暗紫色,甚至死去時渾身顏色發黑。這難免讓人們浮想聯翩,把眼前這場未知的傳染病,同已知的可怕記憶聯繫起來。

不過,主流報刊很快引用了知名醫生的發言闢謠。他說:這種謠言雖然說得煞有其事,不過我可以保證,黑死病的說法是不實的。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費城的大流感始於9月7日。

這一天,300名水手從波士頓抵達費城海軍碼頭。

四天後,19名水手出現流感症狀。次日,患病的水手又增加了87名。

費城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安德斯敏銳地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當即給海軍醫療部門負責人寫信,上報情況並希望軍隊派遣權威醫學專家,以合理指導防疫工作,保護全城民眾免受傳染病的侵襲。

那位負責人拒絕了他。

費城的公共衛生長官克魯森公然表示,流感不會對城市造成任何威脅。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他什麼都沒有做。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可防可控”


9月15日,已經有600名水手病重入院,海軍醫院人滿為患,多餘的病號被送往城中的平民醫院。

兩天之後,平民醫院的5名醫生和14名護士被感染。

《費城晚報》這時還在告訴市民們: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流感。流感不會引發危險,流感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疾病,流感的死亡率非常低,目前病人裡還沒有人發生不幸。

第二天,兩名水手病死。

公共衛生官員安撫公眾:疾病已經到了拐點,局勢已經被控制,以後的病患會越來越少。

第二天,又有14名水手病死,平民也開始出現死者。

再一天,一名護士殉職。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猶豫


9月21日,費城衛生局終於把這場流感定為需要上報的疾病。不過,衛生官員們還是不斷向市民們保證:流感可防可控,還沒有在普通民眾中流行。費城的五家主要媒體與官方口徑一致,對於負面信息則集體失聲。

9月27日,新增病患200人,其中123人是普通市民。

9月28日,由於官員們的堅持,一場盛大的愛國募捐遊行在費城如期舉行,參加遊行的人有幾十萬之多。

大規模的公共集會毫無疑問地加速了病情的傳播。遊行結束後的三天內,出現流感症狀的人們在醫院前排起長隊,全城31家醫院全部被擠爆。

10月1日,單日死亡人數突破百人。

10月3日,公共衛生長官克魯森頗有些無奈地宣佈:禁止所有的公共集會,關閉所有的教堂、學校和劇院。僱傭消防員用水槍沖洗全城的街道。同時將一些大型設施徵用改建為方艙醫院,先後開設了十二處才滿足需求。

費城的報紙卻批評說:禁止公共集會並不是合理的舉措,是侵犯個人自由的專制。媒體們不約而同把“瘟疫”視為和諧詞。他們認為,每一則新聞都應該是正能量的,要展示給讀者最積極的一面。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失控


10月5日,當日死亡254人。

公共衛生局回應說:流感已達到最高峰。

10月6日,289人死亡。

公共衛生局回應說:流感的最高峰已過去。

10月7日和8日,每天的死者都在300以上。

公共衛生局再次回應說: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最高位。

10月9日,死去的有428人。

跟尚未到來的真正的最高峰相比,428,也只算一個很小的數字。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較量


費城只是當時美國的一個縮影。早在大流感的初期,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布盧就聲稱“沒有爆發流感的危險”,並拒絕採用大規模的檢疫隔離措施。

當時一位評論家激烈抨擊道:

“看到成千上萬的流感病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儘管我們知道,上岸後,很多人被送往醫院的普通病房。但是,和這些病人在一起的乘客,他們不可避免地暴露在流感的面前,肯定很多人都已經攜帶流感病毒了,政府竟然還允許這些人自由地去各自的地方。難道每個官員都愚蠢至此嗎!”

事實是,確實如此。

從布盧到全美的各級衛生官員,都在不斷強調:

這次流感和往日的流行性感冒沒有什麼兩樣。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比如保持清潔,就沒有任何恐慌的理由。感覺不舒服應當立即躺到床上去,臥床數天直到所有症狀消失。如果發表跟流感有關的文章,要發有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內容。讓人們遠離恐慌是我們的責任,恐慌會比流行病殺死更多的人。

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重複著他們的話。那些沒有人云亦云的報紙,則對疫情閉口不提。人們抱怨說,報紙甚至不願意發佈死難者的名單。

《美國醫學會雜誌》駁斥了官員們的論調,指出:“在這場流行病中,流感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必須給每個病人實施最完全的隔離才能保證人們的安全。”

可是政府能夠做到“關閉所有公共集會地點”,已經算是盡到最大的努力了。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封城


在這點上,一些小城鎮往往表現得更好。有的鎮子完全不允許任何外人進入,有的鎮子完全關閉了商業街,有的鎮子建立了持槍隔離區。在戒備森嚴的城鎮裡,旅客如果走下停靠的火車,就會被警察逮捕。顧客去商店購買東西,必須在門口點單,然後在外面等待打包帶走。出現流感病患的人家,會被在門上釘一塊白色的大告示牌,上面用紅字寫著“流感”或“疾病”。有的地方,甚至規定握手是違法的。

隨著病人的快速增長,大城市也開始關閉劇院、學校和教堂,警告公眾避免公共集會。

不過為時已晚。

人們分析數據時發現,疫情的最高峰往往出現在禁閉令之後。一些封城戒嚴的城市,跟未採取任何措施的城市,在發病率和死亡率上並沒有顯著區別,甚至還會更高。以致於很多人產生了錯覺,認為封禁是一種無用的措施。檢疫隔離的有效性也受到衛生官員的質疑。有海軍官員公開說:“檢疫和隔離是不能實行的,因為這種流感廣泛分佈在健康人的身上,而且還有大量無法識別的情況。”

他們從不懷疑,是自己的動作太慢了。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口罩


受到質疑的還有口罩。

雖然從大流感伊始,民眾就被鼓勵在公眾場合,特別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有的城市如舊金山,還立法規定,在所有的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可是,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軍隊官員發言稱:“與其說面罩防止直接接觸,不如說面罩是手和嘴之間的障礙物。”可能覺得比起戴口罩,還是洗手要更加有效。

許多醫生也反對使用口罩,指出口罩只會給人以虛假的安全感,戴口罩的人感染率反而更高。還有報紙諷刺自己的城市:“一個帶著口罩的城市,一個和假面狂歡節一樣怪誕滑稽的城市。”

民眾的聲音裡也頗多抱怨,認為口罩不舒適、不方便、不個性,強制戴口罩是件丟臉的事,嚴重干涉了個人自由。

剛才提到的舊金山,在控制住流感疫情,發出可以摘下口罩的警報後,只過了短短兩個星期,下一輪流感便接踵而至。這使人們更加相信,口罩是毫無用處的東西。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短缺


就在這樣的懷疑和爭論中,美國的大流感越發不可收拾。

到處有人病倒,隨時有人死去。很多家庭發生了聚集性疫情。每家有兩三人死亡是普遍情況,還有不幸的家庭,一天之內就死了六口人,剩下的三人也生死難卜。在某些城市,因為死者數量太多,統計員擅自停止了對死難者的記錄。

人們開始懼怕接觸,相互隔離。健康的人們不敢接近病人,致使病重的患者活活餓死。在有的島嶼上,疫情影響了食物配給,很多人死於飢餓。醫院裡,床位永遠緊缺,新來的病人只能躺在地板的擔架上,等著床上的病人死去。

醫療機構早就超出了運轉負荷。停課後的醫學生和藥學生,湧入醫院充當幫手。其它科室如慢性病和非重症病的醫護人員都加入進來。連神經生物學家和腸胃學家也充當起醫生。紅十字會號召所有空閒的護士和任何有看護經驗的人能夠自願報名,聽從政府的調遣。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被動員起來參加志願者。

饒是如此,每天的求救電話,還是隻有一半可以得到回應。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醫護


醫護人員陷入高強度的工作之中。一個普通醫生,每天普遍要出診四十到五十次。舊金山有位名叫福勒的醫生,曾經在一天之中,診治了525名病人。護士從早上八點工作到下午六點,又接著從晚上八點工作到凌晨甚至天亮,是家常便飯的事。

高壓工作消耗了身體的抵抗力,許多醫護人員被感染,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個新寡的妻子給《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寫信稱,自己的丈夫去世前,獨自一人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兩週,上個月死於流感。她說:“我能不能問一下,為什麼沒有任何期刊或者公開報紙,提及這些在與流感作鬥爭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人?難道他們不是英雄嗎?”

據統計,1918年的北美,有兩千多名醫生死亡,死於流感症狀的,至少也有千人。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陰謀論


伴隨著流感爆發出現的是陰謀論。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正和德國處於交戰狀態。人們自然而然懷疑,是德國人培植了細菌,故意散播了這次流感。海軍衛生官員甚至猜測,德國特工是乘坐潛艇登陸美國本土的。還有一個證據,在某個軍事基地,有三分之一的美國士兵染上了流感,奇怪的是,關押的德國戰俘卻是零感染。

德國人不易感,不是他們投毒還能有誰?

除了德國佬,狗也一度成為懷疑對象。有傳言說,狗身上能夠攜帶流感病毒。於是,很多人毫不猶豫地殺掉了自家的寵物狗。有些主人感念舊情,不忍心下手,就把狗交給警察,讓警察代勞。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偏方


各種偏方也開始大行其道。

據說往鼻孔裡塞鹽可以預防流感。還有很多人把裝有樟腦丸的小麻袋圍在脖子上。

有醫生髮明瞭一種化合物粉末,聲稱通過噴粉器把這種粉末吹進鼻孔,通過維持呼吸道粘膜的良好狀態,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連牙膏生產商也在廣告裡宣稱,當覺得自己有感染的風險時,擠一點牙膏塗在鼻孔,保持十分鐘,就能夠起到消毒的效果。

製藥公司推出由蒲公英、大黃等草藥製成的新藥,感冒藥商開始宣傳自家產品具有治療流感的功效。

連防毒面具的廠商也參與了進來。

病急亂投醫的美國人在各處藥店前都排起長隊,搶購所有可能有效或無用的藥品。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重創


在當時的城市,還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


未等政府的命令下達,不少電影院就已經自覺關閉。

全國電影業協會決定暫停新電影的發行。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孩子們把寫完的作業郵寄給老師批改。

商人們抱怨因為錯過聖誕的銷售黃金季,導致他們損失慘重。

餐飲業也遭受重創,大量從業人員失業。

在大流感最嚴重的時節,一座座城市變得如同鬼城:商店閉門,電車停運,街道空無一人。路上能夠遇到的車輛,不是救護車,便是運屍車。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數據


據估算,1918年到1919年初的大流感,至少造成美國67.5萬人死亡。

之所以說估算,是因為確切的數字已經無法統計,實際的數值可能會更為龐大。而在全世界範圍,死亡人數更是達到了5000萬-1億。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以上內容大多來自《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這本書。

作者在書末總結說,這場大流感留下的教訓是:

“那些身居要職的權威人士必須降低可能離間整個社會的恐慌。”

1918年,“媒體和公共官員助長了這種恐慌——不是通過誇大疾病的可怕,而是極力掩飾,試圖向公眾保證此次疾病並不可怕。”

2020年,不知各國政要們,到底算不算吸取了這個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