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理論,何為破窗?也就是說如果不良的現象被放任存在,別人就會跟著效仿,還會變本加厲,以至於造成更大的麻煩和損失。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舉例來說,你在路上所看見的一扇破窗戶,因為沒有及時修理,等你再過幾天來看時,它的破洞會越來越多,有好幾扇也跟著一起破了,那多數都是別人效仿來的。

關於這個效應,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來兩輛車,分別把它們停在了兩處不同的地方,一輛停在了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則停在比較雜亂的小區。

停在比較雜亂的小區的那輛車,津巴多把它的車牌摘了,車頂棚也掀了,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另一輛車在那兒停了一個禮拜也無人問津。後來津巴多用錘子對著那輛車敲了好幾個洞,結果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翼而飛了。

這就說明一個細小的“傷疤”,也會演變成巨大的“傷口”,如果不及時補救,情況就會越來越惡劣。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破窗效應,例如你去朋友家做客,你想抽菸,看見光潔無塵的地板,你會向朋友要個菸灰缸,會主動把菸灰彈到菸灰缸裡,怕弄髒朋友家裡的地板。但朋友的屋子若是髒亂不堪,你肯定會隨手抽菸,也不會向朋友要菸灰缸了;也許抽到最後,還會直接把菸蒂扔在屋子裡。

這不就跟城市的馬路一樣嗎?見到乾淨的馬路你不會忍心丟垃圾,但若是看見髒亂不堪的小巷子,就會隨手扔垃圾,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再比如你的房子看上去很“隨和”,且大門也沒有關,這就讓本來沒有貪念的人也想進去“一探究竟”,或者是拿點什麼出來。

破窗效應無處不在,它被廣泛地運用到每個角落,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企業中,都是一樣的。

在企業裡,如果破窗效應一直存在,不按時處理,就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舉例來說,某家企業明確規定,針對遲到早退、工作時間吃零食,或沒有按公司要求穿工服的現象,發現一次扣款50元。開始只有一兩個人那麼做,公司並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任何處罰。兩個月後,該公司從最開始的一兩個人違反規定,到公司一大部分人都跟著一起無視公司的規定。公司管理層沒有及時制止,導致公司的風氣越來越敗壞。

當公司出現類似的情況時,必須立刻嚴懲,不要讓大家存有僥倖的心理,可以一次次逃避 懲罰,最後弄得越來越沒有辦法收拾。

西方有這樣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從這首民謠裡就可以看出,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情,進過演變,一點點擴大,會直接影響未來的命運存亡。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以破窗理論為“師”,才能大大地減小損失。不光是在職場上,把破窗理論拿到個人的形象氣質上來說,也可以言論比喻一番。

假如你穿得破破爛爛的拜訪客戶,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幾乎就不會太好了,他自然也不會相信你能給他的公司帶來什麼好產品或好的主意,會直接把你拉入黑名單。往後若是對別的公司說起,聯想到你或者是你的公司,就會說一些比較負面的話,而其他的公司可能也對你們公司沒有太多好感,一概而論了。

若你穿得體體面面的去拜訪別人,加上你專業禮貌,從各個角度對方都認可你,自然的,當日後他們向別的公司談論起你和你的公司時,都會豎起大拇指,業務也不愁不上門了。

當一家公司的員工整體著裝都整潔時,沒有人會願意穿得“邋遢”的出現,這就是破窗效應的神奇所在。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一個好的環境和一個好的制度下,就會產生一群文明人,相反,烏煙瘴氣的環境中就會有一群“無賴”滋生。

以前閨蜜說過她們公司的事情,與破窗效應無異。她們是一家創業型的公司,員工不多,加上老闆只有7個人。雖然只有7個人,但這幾個人都是人中之“精”,一個能頂好幾個用。但就在不久前,公司發生了一些變化。老闆的侄子加入了她們那個小團體,一開始還挺和諧,大家有說有笑的,相互學習,相互指正。但後來就變了味道,仗著自己是老闆的侄子,他開始有點變得懶散起來,公然地在辦公桌上玩遊戲、吃東西。老闆一來,他就立刻收起那份散漫的態度,裝得認真起來。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久而久之,大家覺得老闆侄子的行為似乎也沒有帶來什麼了不得的後果,也就消無聲息地模仿了起來,只要老闆不在,就是一盤散沙,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整個辦公室被弄得烏煙瘴氣。

這幾個人很快就打成一片,成群結派,集體欺騙老闆。因為大家都拿錢不幹活,工作幹得粗糙不細緻,很快就出現了問題,不是對方公司要退單,就是要投訴他們公司,最後因為信譽問題,在整個行業裡都無法立足了,公司已經到了發不出工資的地步。最後不了了之,只好關門大吉。

破窗效應:不能“一破到底”

因為被破了一回“窗”,沒有及時發現,沒有及時遏制,“窗”就會被別人無數次捅破,洞口越來越大,難以修復。即便最後發現了,也已經沒有可以迴旋的餘地了。

雖然在職場中誰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當自己犯下錯誤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反思自己的做法,也許在大環境面前你沒有辦法改變他人,但你卻能夠管好自己、做好自己,不讓自己成為那個“破窗”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