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構與特點15問


二建《市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構與特點15問

1、地鐵車站形式按結構橫斷面分為哪幾類?

按結構橫斷面分:矩形、拱形、圓形、其他(如馬蹄形、橢圓形等)。

2、地鐵車站通常由哪三大部分組成?

地鐵車站通常由車站主體(站臺、站廳、設備用房、生活用房),出人口及通道,附屬建築物(通風道、風亭、冷卻塔等)三大部分組成。

3、什麼是明挖法?什麼是蓋挖法?

明挖法是指在地鐵施工時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土石方至設計標高後,自基底由下向上進行結構施工,當完成地下主體結構後回填基坑及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

蓋挖法是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後,將頂部封閉,其餘的下部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的一種方法。

4、明挖法施工適用的情形?

在地面建築物少、拆遷少、地表干擾小的地區修建淺埋地下工程通常採用明挖法。放坡明挖法主要適用於埋深較淺、地下水位較低的城郊地段,邊坡通常進行坡面防護、錨噴支護或土釘牆支護。不放坡明挖是指在圍護結構內開挖,主要適用於場地狹窄及地下水豐富的軟弱圍巖地區。

5、明挖法施工主要的圍護結構形式?

圍護結構形式主要有地下連續牆、人工挖孔樁、鑽孔灌注樁、鑽孔咬合樁、SMW工法樁、工字鋼樁和鋼板樁等。


二建《市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構與特點15問

6、常見的基坑內支撐結構形式有哪些?根據支撐方向的不同分為哪些支撐?

常見的基坑內支撐結構形式有:現澆混凝土支撐、鋼管支撐和H形鋼支撐等。根據支撐方向的不同,可將支撐分為對撐、角撐和斜撐等(在特殊情況下,也有設置成環形梁的)。

7、明挖法施工工序?

明挖法施工工序如下:圍護結構施工→降水(或基坑底土體加固)→第一層開挖→設置第一層支撐→…→第n層開挖→設置第n層支撐→最底層開挖→底板棍凝土澆築→自下而上逐步拆支撐(局部支撐可能保留在結構完成後拆除)→隨支撐拆除逐步完成結構側牆和中板→頂板混凝土澆築。

8、簡述蓋挖法的優點和缺點。

蓋挖法具有諸多優點:

1)圍護結構變形小,能夠有效控制周圍土體的變形和地表沉降,有利於保護鄰近建築物和構築物。

2)施工受外界氣候影響小,基坑底部土體穩定,隆起小,施工安全。

3)蓋挖逆作法用於城市街區施工時,可儘快恢復路面,對道路交通影響較小。

蓋挖法也存在一些缺點:

1)蓋挖法施工時,混凝土結構的水平施工縫的處理較為困難。

2)蓋挖逆作法施工時,暗挖施工難度大、費用高。

3)由於豎向出口少,需水平運輸,後期開挖土方不方便。

4)作業空間小,施工速度較明挖法慢、工期長、費用高。

9、淺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針是什麼?並簡述淺埋暗挖法的施工步驟。

“十八字”方針,即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

淺埋暗挖法施工步驟是:先將小導管打入地層,然後注入水泥或化學漿液,使地層加固,再進行短進尺開挖(一般每個循環在0.5~1.0m左右),施做初期支護,隨後施做防水層,最後完成二次襯砌。

10、簡述淺埋暗挖法的適用條件?淺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是什麼?

採用淺埋暗挖法時要注意其適用條件。首先,淺埋暗挖法不允許帶水作業。其次, 採用此法要求開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穩定性。

對開挖面前方地層的預加固和預處理,視為淺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目的就在於加強開挖面的穩定性,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二建《市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構與特點15問

11、地下連續牆,按其受力特徵可分為哪四種形式?

(1)臨時牆:僅用來擋土的臨時圍護結構。

(2)單層牆:既是臨時圍護結構又作為永久結構的邊牆。(砂性地層中不宜採用)

(3)作為永久結構邊牆一部分的疊合牆。

(4)複合牆。

12、蓋挖法施工車站結構其中間豎向臨時支撐系統如何組成?系統設置的方法有哪幾種?

中間豎向臨時支撐系統是由臨時立柱及其基礎組成。

系統的設置方法有三種:

(1)在永久柱的兩側單獨設置臨時柱;

(2)臨時柱與永久柱合一;

(3)臨時柱與永久柱合一,同時增設臨時柱。

13、隧道土方開挖與支護總原則是什麼?

總原則是:預支護、預加固一段,開挖一段;開挖一段,支護一段;支護一段,封閉成環一段。

14、採用噴錨暗挖法施工隧道時複合式襯砌的組成?其中哪一部分是該襯砌結構中的主要承載單元?

複合式襯砌結構是由初期支護、防水隔離層和二次襯砌所組成。

複合式襯砌外層為初期支護,其作用是加固圍巖,控制圍巖變形,防止圍巖鬆動失穩,是襯砌結構中的主要承載單元。

15、聯絡通道的作用有哪些?目前,國內地鐵的聯絡通道施工主要採用哪幾種?

聯絡通道是設置在兩條地鐵隧道之間的一條橫向通道,起到安全疏散乘客、隧道排水及防火、消防等作用。目前,國內地鐵的聯絡通道主要採用暗挖法、超前預支護方法(深孔注漿或凍結法)施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