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下,你該如何應對?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下,你該如何應對?


還記得鬧得沸沸揚揚的唐山收費站裁員事件嗎?

2018年,唐山撤銷了所有的路橋收費站,決定對在職的收費員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給予裁員補償,這一舉動引來了收費員的集體抗議。

在採訪視頻中,被裁員工理直氣壯地控訴這一切,說當時他們找這個工作是花錢進來的,現在不要他們的話,他們上哪找工作去。

一位36歲的女員工說,“我把青春都耗在這收費站了,我現在36了,我什麼都不會,只會收費,現在學東西也學不會了”。

面對這一說法,除了覺得可悲,更多的是無奈。這一社會事件的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一個集體的失業問題,更多反映出在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下,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這個時代沒有必須規定我們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但它告訴我們,沒有學會終身學習的人,註定要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唐山裁員事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學會一項技能就能受用終生的日子已不一去不復返,“鐵飯碗”時代的落幕更應該促使我們去思考如何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大潮下裹挾前行,不做被社會淘汰的邊緣人。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下,你該如何應對?

01 從讀書中學會輸入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裡,學習是一生的事業,而讀書則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季羨林先生說,“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讀書的好,就好在前人的智慧與學識都藏在一頁頁紙張的背後。

在第三季的《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碩士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身為主持人的董卿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在那之前,從未有人想過,一個送外賣的小哥可以如此博學多才,一舉拿下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這就是讀書的力量,這就是輸入的力量。

雷海為對讀書的喜歡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踏踏實實地去讀書,認認真真地從讀書中積累輸出的力量。

通過讀書去輸入,需要時間的沉澱與積累。正如“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想在讀書中獲得知識輸入也不是短短的幾天就能積累出來的。持之以恆地讀書,才有知識輸入的可能。

讀書不能盲讀。如果只是把手中的書簡單翻一遍,還沒理解透徹就急急忙忙去讀下一本書,囫圇吞棗又怎麼能嚐到棗的真實味道呢。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時,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這十個字深刻詮釋了讀書的要義所在,唯有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是真正的讀書,才能從讀書中得到知識輸入。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好方式,也是獲得知識輸入的最佳途徑。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下,你該如何應對?

02 從寫作中學會輸出

四年的寫作經歷,讓我懂得從輸入到輸出,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而寫作就是體現這一過程的最好方式。

大學四年裡,我斷斷續續寫了十幾萬字。雖然看我文章的人很少,但在寫作這十幾萬字的過程,我把自己從讀書中獲得的思考變成了自己筆下的文字,同時也通過寫作,對自己讀書收穫到的東西進行知識的二次重組,把別人的知識經驗變成屬於自己的思考。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

我始終相信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寫的這段話就是寫作的意義所在,通過寫作把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傳遞出去,把原本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連接成一個整體。

前些年,“讀書無用論”的盛行恰恰反映出寫作輸出的重要性。認為讀書無用,不是讀書太少,而是在得到讀書輸入後缺乏思考與輸出。

正如艾德勒在他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的,“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是檢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從讀書輸入到寫作輸出,中間的思考過程至關重要,沒有思考的輸出,只能是他人觀點和想法的搬運工,寫出來的東西也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不是真正的輸出。

從寫作中輸出價值才是最好的輸出。這也就意味著,只有經過真正思考輸出的東西才會有所價值,當你能邏輯清晰地表達你的觀點時,你才真正把輸入的東西思考透徹,你才可以在寫作上輸出有價值的東西。

叔本華在他的《讀書與書籍》一書中曾經說過,想一個自己從未深入思考的問題是危險的,我們讀書是別人替我們思考而已。所以,讀書是獲得思考的前提,而在寫作中形成的獨立思考才是輸出的意義所在。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下,你該如何應對?

03 從覆盤中學會成長

覆盤也叫沙盤推演,在軍事和商業中,往往通過沙盤推演,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改善作戰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個人成長中,覆盤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通過對自我的覆盤,加深學習的掌握能力,提升自我思考以及更好地規避短板,覆盤是為了更好地成長。

進入寫作營的第二天,班長雖雖就建議我說有時間可以覆盤一下自己的收穫,在大群裡分享一下自己寫作的體會與收穫。於是,那天晚上我就對自己這兩天的學習與收穫做了一個全面的覆盤。

寫完總結才知道覆盤重要性。在還沒懂得覆盤前,我只對自己近日來的收穫有所瞭解,只想著接下來要怎麼做,卻沒想過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在覆盤的過程中,我會對自己自身的短板和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也會學著去思考針對自己的問題相處解決的辦法。

覆盤的過程,也就是學會成長的過程。

從覆盤中得到輸出的反饋,才能讓我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會更好地輸入。如果只顧著一味地去讀書輸入,不去檢查寫作的輸入效果,是無法知道自己的輸入與輸出是否有效的,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在輸出後學會覆盤。

有一句話說得好:神槍手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子彈喂出來的。

學習也一樣,沒有經驗與教訓的覆盤,就得不到有效的成長,再努力的輸入與輸出也只是徒勞無功。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裡,一個人的持續成長,離不開有效的覆盤。


結語:

蕭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教會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那麼他永遠不可能學有所長。”所以,主動學習,終身學習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

“學習為上,經歷次之”是《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一書中提出的重要法則之一,我們應該做就是將精力轉為學習,將人生賦予終身學習。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裡,要想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就要不斷輸入,保持獨立思考,這也就意味著要逼自己不斷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通過輸出後的覆盤,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循環,在成長路上不斷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