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關鍵時刻借給德國2000條槍,為中國收穫看不見的利益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主戰場幾乎都在歐洲大陸,當時的北洋政府沒有接受各方拉攏,在開戰初期選擇了中立。

徐樹錚,關鍵時刻借給德國2000條槍,為中國收穫看不見的利益

[北洋時期的愛國名將徐樹錚]

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那就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憑藉著堅船利炮打敗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在我國的土地上強行佔據了很多的租界。

既然是戰爭當然有敵我雙方兩個陣營組隊廝殺,北洋政府為了防止列強在中國土地上為了西方列強們各自的利益打的你死我活,殘害中國人民,及時向交戰雙方公佈了《中華民國局外中立條規》。

其中第24條規定:“各交戰國,在中國領土領海內,不得有佔據及交戰行為;凡中國海陸各處,均不得倚之為根據地以攻敵人。各交戰國之軍隊、軍械及輜重品,均不得由中國領土、領海經過。其有違背前項規定者,應聽中國官員卸去武裝。”“各交戰國有破壞中國之中立條規者,中國如以各種方法阻止之時,不得視為啟釁之舉。”

雖然北洋政府做出了這一規定,但是東鄰日本根本不把中國這一規定放在眼裡。在日本人眼裡中國就是一塊肥肉,想什麼時候吃一口就什麼時候,只要他高興。

此時的日本作為新興軍國主義國家,把擴張作為第一要務,加入了作協約國的一方陣營。日本為何要加入協約國,而非同盟國是有原由的,那就是德國作為同盟國的一方正在歐洲和協約國打的焦頭爛額,無暇東顧,乘人之危是日本的傳統,這時日本把進攻的矛頭對準了在山東有著巨大權益的德國。

當然,日本之所以要侵略山東,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山東距離日本不僅很近,再有日本通過日俄戰爭已經控制了我國的東北,如果日本在如願拿下山東,對中國黃河以北地區無疑形成夾擊包圍之勢。

正是基於滅亡中國的野心,使得遠離歐洲戰場的日本乘德國一門心思在歐洲和英法美俄打的難解難分之際,悍然對德國宣戰,在德國的大腿上插一把刀。

徐樹錚,關鍵時刻借給德國2000條槍,為中國收穫看不見的利益

[日軍重機槍陣地]

日本的速度是飛快的,自1914年8月23日,日本發佈對德國宣戰的命令後的短短几天時間裡,日軍第18師團5萬多人的兵力,攜帶著飛機、數百門攻城重炮就離開了本土,坐上了開往中國山東的運輸船,於9月2日在山東龍口登陸,很快佔領了山東省境內重要的鐵路幹線膠濟鐵路,進而準備攻克德國在山東的權力中樞,也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地青島。

德國根本沒有料到日本動作如此之快,以為對德宣戰是做做樣子,沒曾想,日本人不僅說的快,動作更快。既然敵人來到面前,怎麼辦,只有和日軍以命相拼,儘可能保住在華利益。

可是要和日軍作戰,沒有武器怎麼行,從德國本土運到中國,那時候可沒有大型運輸機,至多2天就可以運到前線。走海路,蘇伊士運河雖然開通了,但是,德國和英國是敵對國家怎麼可能放行呢,繞到南非,到中國至少一個月,等到武器運到山東,不用說德國人能夠堅守那麼長時間嗎,早被日軍打敗了。

為此,德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武官,以極其秘密的方式找到了北洋政府時任陸軍部次長的徐樹錚,極其誠懇的向徐次長表示,德國目前所處的困境,希望中國能夠在這一非常關鍵的時候,幫助德國,提供給德國一些武器裝備,以支撐戰局,等待從本土運來的軍火。

徐樹錚聽完這位德國武官的說辭,並沒有立即表態,作為北洋政府實力派人物,他當然知道中國早已表明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保持中立的立場。

但是,作為一個極具愛國心的中國軍人,深知日本對中國的危害,遠遠超過德國。因為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中國的傷害一次比一次深,相繼割走了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省等地區,勢力範圍已經逼近山海關,已經掩藏不住亡我中華的野心。

兩權相害取其輕,雖然德國也強行租借山東省部分地區為租界,但是比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要好。處於民族義憤,以及消耗日本實力著眼,徐樹錚還是答應借給德國步槍2000支,並配以足夠的彈藥。

徐樹錚,關鍵時刻借給德國2000條槍,為中國收穫看不見的利益

[國軍德械師德式裝備之一大炮]

同時,作為陸軍部次長的徐樹錚還動用了自己調兵的權力,索性幫人幫到底,讓他們互相傷害在厲害一些不是更好嗎。

於是,徐樹錚利用北洋軍隊駐濰縣調防的時候,又非常慷慨的給駐紮在青島的德軍運去一列車的軍火。

德國駐守在青島的軍隊收到北洋政府這麼一筆豐厚的禮物之後,當然把這一消息彙報給德國國內的統帥部,德國統帥部當然記下了中國的這一份情誼。

具體到駐守在青島的德國人依靠徐樹錚提供的2000條槍和一列車軍火,很快武裝起一支部隊和日軍進行頑強戰鬥。最終,由於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處於巨大的劣勢,還是被日軍打敗,日本自此完全竊取了在山東的利益。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最後還是被迫參戰,也成為了戰勝國,卻未能從日本手裡要回本來應該得到的勝利成果。但是,德國並沒有忘記徐樹錚在德國困難的時候給予德國的幫助。

徐樹錚,關鍵時刻借給德國2000條槍,為中國收穫看不見的利益

1925年,徐樹錚應邀訪問德國,德國政府對他的招待非常隆重,時任德國總統興登堡親自接見,顯示對徐樹錚的尊重和感激。當時未經證實的一條消息是,當時的德國外長斯特萊斯曼還無償的,贈送給他克虜伯兵工廠自制大炮的圖紙,以幫助中國軍隊儘快走向軍工現代化,可見日耳曼民族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民族。這裡還要說一句算是題外話,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德國雖然是在法西斯希特勒的領導之下,全國陷入瘋狂的排除猶太人,殺害有色人種的讓人不可理喻的狀態。卻讓人非常意外的是德國人卻對中國相對比較友好。

相反,在當時很多國家支持日本,禁止向中國出口戰略物資尤其是先進軍事裝備的前提下,德國卻反其道而行之,為我國武裝了7個德械師和一個教導總隊。

在“淞滬會戰”中這7個德械師和一個教導總隊真正發揮了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有力的阻擋了日軍的瘋狂進攻,使其“三個月亡華”的計劃破產。

可以說,徐樹錚無意中做的借給德國軍火這件事,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