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裡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文:秦利虎)古嶧縣的中心地區即今棗莊市嶧城區,她北承魯風,南染楚韻,獨有的驛道氣息和蘭陵文化氛圍,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前來考究,並訪古探幽,吟詩作賦,造就了古嶧縣獨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等勝境。

七里店,位於縣城東七里,因設古驛,客店絡繹,故得此名。古時,因魚販觀“仙人對弈”的故事初名“爛魚店”。七里店北依青石山、蓬山,山上洞窟繁多而且集結成群,又蒙上了一層層神秘的神仙色彩。“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遙想古人羈旅七里店之時,耳濡古道驛站神話,目染青草樹林花朵,心韻煙花山嵐氤氳,佛道農事天人和諧。七里店,該是一個人文之上的傳說。

朝陽洞群與石城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朝陽洞群位於青石山西峰南側,由朝陽洞、玉皇洞、星星洞、牛角洞、滴水井等洞窟組成。

朝陽洞。朝陽洞位於洞群的西北,洞口向南,處在子午線上。洞門東側樹立《重修朝陽洞》石碑一塊,是住持僧嚴江,清同治六年立。洞口用巨石砌築成門,門上用一條石做蓋門。主洞寬大,南北走向,深約七丈。進入主洞,向西有一岔洞,順岔洞攀爬三丈,南側有一石屋,可容數人在此坐臥,再向前匍匐前進約三十丈,是出口,出口下方是懸崖峭壁,上方生長著茂密的灌木叢林。主洞北端被一巨石攔截,轉而向上,順一巖縫攀巖而上約六丈,見一廳堂,有一天然石龍生在廳堂的東壁上,龍頭向北,龍嘴下有一蓮花形石盆,盆中有水,不溢不涸。如用手將水攉幹,一隻煙的工夫,水又復滿不溢。《嶧縣誌》也有記載:“縣東七里,青石山,有朝陽洞,極爽塏,有石似龍,頭角天成,頷下一石盂,盂水不涸不溢,見者稱奇。”我初次見到縣誌上這段記載,深感奇異,多次到此探驗,一年四季皆是此奇異現象,盂內之水不涸不溢。這一自然怪謎,我始終無法解開。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玉皇洞。玉皇洞位於朝陽洞東側。據《嶧縣誌》記載:“朝陽洞東二丈許,為玉皇洞,中設神像,洞甚淺隘,以神像故名。”當你站在洞前仰望,洞口上方,怪石嶙峋,型似頭戴王冠的玉皇大帝,故名玉皇洞。洞口旁立一石碑,鐫刻《重修玉皇洞》碑文,同治九年由住持僧闊海立。

星星洞。玉皇洞東是星星洞,亦稱無名洞。其洞口狹窄,只容一人爬入,西進東出到牛角洞西口處。在星星洞內,有多處小孔可見光亮,像蒼穹繁星,隨著爬行,星光忽明忽喑,像星星眨眼,故名星星洞。又因此洞太小,與周邊洞窟相比,實屬無名之輩,亦說無名洞。

牛角洞。牛角洞,位於洞群最東部,一個洞口向西南,連著洞群的中心平臺,一個洞口向東南,處在懸崖峭壁上,兩個洞口如同兩隻牛角,故名牛角洞。主洞向北,深五丈,高七丈,洞頂掛著鍾乳、石幔、石劍、石拳。洞西側有一摩崖石碑,字跡模糊,不能辯識。

滴水井。滴水井坐落在朝陽洞群下方,是一口天然水井,口小甕大,進井口向北是一石棚,從棚頂向下滴水,每天能滴下幾桶,一年四季如此。據山民介紹,滴水井的水有祛火、化瘀的醫用功效,山下多位長影脖子(癭瘤)人,常喝此水,不治而愈。每天都有城裡人和山下村民在此排隊接水。有人把滴水井水送去化驗,結果是此井水含多種礦物質,比重略重於普通水。至於治病一說,沒有科學依據。但水質甘甜,喝生水不拉肚子,是真實的事。

石城。據《輿地匯鈔》和《晉書》記載:“青石山,即古石城。晉咸和中,彭城內史劉續率眾復佔蘭陵石城,即此地也。”據傳說,蘭陵石城始建於戰國未期,楚國的“蘭陵令”荀子,依靠朝陽洞群興建蘭陵石城,作為蘭陵書院,在此教書育人和訓練兵士,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學校。

朝陽洞群現存大面積的巨石古建築遺址。洞群前是一平臺,為中心建築遺址。根據民國壬申年立的《重修韋馱殿》記載,這片平臺是廟宇大殿的地基。洞群東有一堵石牆,現存長十幾丈,高二丈,寬六尺,為東建築遺址。牆角處有《重修客舍碑》,是民國十四年住持僧昌和立。客舍是接待香客之地,可見此地當年香火之盛。

建築遺址的牆根處,生長著很多蘭草。傳說荀子在此建石城,命名為蘭陵石城,可能與蘭草有關吧?致於蘭陵石城是不是這裡,有待歷史專家去考證,我只是說了一個民間傳說,沒有文獻依據。

會真洞與會真仙子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青石山西峰西側,有個會真洞,因洞內分岔多,亦名八岔洞。《嶧縣誌》記載:“會真洞,石壁題字,字跡可辨。初入洞,形委折,僅可容身,而外狹內淵,無能測其深廣者。”

我小時候,聽老年人講,八岔洞深不見底,無人能探知深淺。幾個吹鼓手(樂隊),早上太陽昇起,把打苫子的麻繩系在洞口樹上,帶上喇叭、銅鑼,手牽麻繩進入洞中。到太陽落山,不見吹鼓手出洞,在青石山東峰東石縫處,隱約聽到喇叭、銅鑼聲。從此以後再也沒見到進洞的吹鼓手。

八岔洞的神秘,一直縈繞在我心頭。幾年前的一個夏季,我約上幾個戶外探險發燒友,帶上頭燈、飛爪、攀巖繩索、發光漆、水、零食,全身武裝上攀巖服裝、攀巖鞋、攀巖手套,進入八岔洞。進洞前,我們做了明確分工,我負責用發光漆在洞內做路線標記,按標記把探險隊友們帶出洞口。

洞口朝向西南,形似棗核,中間寬,上下窄,進入時可以直立側身而行。時值夏季,洞外熱浪滾滾,洞內冷風習習,使人不自覺地身上打寒顫。入洞前行五丈,左側有一石門,能容一人進入,石門有人工開鑿的痕跡。我想,古時此洞有人居住過,或山匪,或躲兵亂者。

進入石門向左有一洞,我們向左行進,又發現三個岔洞,我們分別進入三個岔洞,洞內空氣少,又有臭味,說明這三個岔洞沒有通向洞外的通風口,臭味象是糞便之味。我們用頭燈向洞頂照射,發現有很多蝙蝠倒掛在洞頂上,明白了臭味是蝙蝠的糞便發出的。

我們又復回洞門處,向右彎腰上行,發現一廳堂,廳堂有幾個通往上方的洞窟。我們從一個較大的縲絲洞向上盤旋攀登約四丈,進入第二個廳堂,這個廳堂較大,能容下百餘人,高約十丈,有一縷亮光從廳堂上方的洞窟射向廳堂。青石山西峰上有一雲窟,大雨過後,能看到團團雲霧從雲窟向上冒出。廳堂上方能射進光亮的洞窟,可能是雲窟吧?我們暫且叫它雲窟洞。第二廳堂,西、南、東三面有多個岔洞,我們逐個探索,或深或淺,或大或小,但全是死洞,沒有一個可通洞外,也沒有一個是通風洞,個個岔洞潮溼並伴有臭味。廳堂的北側有一堵黃色石壁,高約二丈,像一道半截石牆將大廳隔開。體格較好的一個戶外隊友,用飛爪向石壁上口甩去,飛爪牢牢抓住石璧。他手抓爪下繩子,雙腳蹬住石壁,一步步向石壁爬去,翻身登上石壁頂,石壁頂寬一丈多。他又用繩子將我們幾個拉上石壁。我們蹲在石壁上,用頭燈照射,發現了第三個廳堂,第三廳堂和第二廳堂同是一個廳頂,面積差不多大,但第三廳堂比第二廳堂低四丈多。我們把繩子拴在一個石橛子上,手扯繩子下到第三廳堂底,發現一支狐狸躺在地上,已經死去腐爛,還能辯識出皮毛是黑色的。狐狸躺的地方,直線向上是有亮光的雲窟洞。至於狐狸是怎麼死的,為何死在這個地方我們不知道,猜測是狐狸在山上受傷後,逃到雲窟洞,由於雲窟洞和廳堂高度太深,狐狸落地後摔死的。猜想對不對,我們不知道。

第三廳堂與八岔洞內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除一個天井洞外,東南方有三個小岔洞,小到人不能進入。我朝下面的一個小洞扔進石塊,聽到石塊下落砸到石壁的響聲,最後能聽到石塊落入水中的響聲。廳堂地面是整塊石板,西高東低,向東南斜著,石板光滑的像人工加工過,但絕對不是人工所為的。

我們在第三廳,吃了點兒零食,喝了點兒水,休息了一會兒。順著我在石壁上留下的標記,順利地走出了八岔洞。從進洞到出洞,大約用了三個時辰。

出洞後,我一直想著洞內死去的黑狐,又一次來到洞口南旁的摩崖石碑處。摩崖石碑是在百尺高的峭壁上,鑿出碑形的凹槽,碑高一丈二尺,寬不足三尺;因年代久遠,碑文大部分字跡模糊,難以辯識;但“會真”等字還能辯識的出來。碑下落款為“大明萬曆十五年立,”碑頭上四個橫書大字“芳名碑記”,也能辯識出來。這時,我也明白了縣誌上為什麼把八岔洞叫會真洞,因此碑而得名。

碑文記載的是什麼?我到七里店村找了多位有文化的老年人請教,其中有一位是我中學時的老師,姓陳。陳老師告訴我:在七里店有一個民間傳說,八岔洞內住著一個黑狐,歷經千年修煉成人形,取名會真仙子。有一年,山下瘟疫流行,死人無數。會真仙子採集百草,煉成丹藥。她又化裝成郎中,把丹藥分給得瘟疫的病人服用,病人服藥後痊癒。會真仙子拯救了山下的村民,村民們感激會真仙子的救命之恩,請畫師畫出會真仙子畫像,家家戶戶的中堂上懸掛會真仙子畫像,初一、十五燒香膜拜。到了明萬曆年間,嶧縣知縣請賈都堂(賈三近)執筆,寫下“芳名碑記”碑文,讓石工刻在了八岔洞的石壁上。這個傳說的真假,我不能評說。但這個傳說和“芳名碑記”石碑,體現了古人對“會真仙子”傳說的認可和崇拜。

我們在八岔洞中見到的黑狐,是“會真仙子”的玄孫嗎?我心裡猜想著,是與不是不重要。在今天的工業化時代,青石山還有生存的黑狐,說明青石山的生態適應多種動物生存。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大問題。保護好自然,也是保護好人類自己。

七里店與仙人洞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七里店,千年古驛站,坐落在通衢大道上,東通蘭陵到琅琊府,西連蘭陵邑到微湖。

一日傍晚,一微湖人,推車鮮魚住進七里店客店,計劃第二天早起趕到蘭陵去賣魚。夜裡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次日晨,風停雨住,旭日東昇,但行走的道路泥濘不堪,無法推車東行去蘭陵。

微湖人早晨起來後,看到七里店北的青石山上,晨霧縈繞,煙雲飄浮,恍如世外仙境。微湖人頓時來了遊興,他把鮮魚寄放在客店內,獨自一人向青石山走去。看到榴花似火,棗花飄香,桃杏掛滿圓圓青球,不知名的山花點綴在綠野碧波間。走著看著,不覺來到一條山澗,順澗北上,一道百尺峭壁擋在山澗中。一條銀練從璧頂直瀉而下,衝擊出萬朵浪花,擊出響聲,在空谷中回唱。微湖人仰頭上望,深澗東側的山腰間,松柏林海,灌木叢生,藤蘿攀巖。萬丈石壁上,有一洞口,祥雲縈繞。微湖人走到洞口,向裡張望,看到兩位童顏鶴髮老者,聚神對弈,旁邊石桌上擺放著茶壺茶碗。微湖人對棋藝略通一二,站在一旁觀弈。只見洞外樹葉,一會兒綠色,一會兒黃色,樹葉綠綠黃黃,不知變了多少回。微湖人有點口渴,作輯向兩老者討要水喝。老者向茶壺一指,說:“你自斟自飲吧!”微湖人自斟一杯,茶水剛一沾唇,一股清香撲面,飲下一口,頓覺神清氣爽,失口而出:“好茶,好茶”。這時,再位老者一局棋終。一位老者站起來,對微湖人說:“你與我們有緣,有空到南極一遊,我再請你品茗對弈。”說罷兩位老者駕雲而去,洞內之剩下石桌石凳,茶具棋盤不見蹤影。

微湖人愰惚中急忙下山,發現山下的村子變樣了,他急忙找到客店。店家不是原來的那位,自己的魚車也不見了。他詢問新店家,我的魚車哪去了?老店家去哪了?新店家被問懵了。微湖人靜了一會,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新店家大吃一驚,告訴他:“客官,我聽我爺爺說,從前有一賣魚人,因大雨不能推車行路,到店北邊的山上去遊玩,一去不回。滿車的魚爛了,臭氣薰天,行人都繞路而走,還給我們小店起了個名字——爛魚店。”

微湖人,半信半疑,自認店家欺客,昧下他的推車和一車鮮魚,自知孤身在外,強龍不壓地頭蛇。先回微湖,找來幫手,再來與店家理論,討回公道。

微湖人回到微湖,來到自己的家門。從家裡走出一位女人,看似自己的老婆子,但又不是,上前問:“你是誰家的,從我家出來,我怎麼不認識你。”女人說:“哪裡來的瘋子,在我家門前撒野,想捱揍是嗎?”女人說著進門去了。微湖人聽了女人的話,站在那裡魔怔了。不一會從家裡走出一位白鬍子老人,問他,你是誰,怎麼在我家門前胡說八道。微湖人報出了自己的名子,說出了外出賣魚的經過。白鬍子老人撲通跪倒,口喊老爺爺,我聽我爺爺說,您老去賣魚,一去不回,家裡認為你死在了外邊,不知道您老不老,還年富力強,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山中一日,人間百年”吧!您老領我們去看看您觀棋的山洞行嗎?

微湖人領著他的孫兒們先來到七里店他住的客店,然後去了青石山半腰的山洞裡。微湖人座在洞中的石凳上,向孫兒們敘說著兩位仙翁下棋的景象。說著說著,他的身子輕輕地飄了起來,向天上飛去。

微湖人的孫兒們,看到自己的祖宗,得道成仙,一齊下跪磕頭。從此之後,人們把這個山洞叫仙人洞。

黃石門與石婆懷春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七里店村北,有一條青石峭壁連著三個山峰,中間山峰叫蓬山,蓬山前有一塊黃石,立在青石的峭壁上,村民叫它“黃石門”。

據《嶧縣誌》記載:“蓬山,亦名蓬萊山,三峰駢列。石泉山(亦名天黨山)、太陰山皆在北趾。其前巖下黃石一片,方長若門,俗傳蕭道士煉氣於此。石上橫刻“中嶽嵩山””四字,筆力頗遒古,故亦稱中嶽山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蕭道士煉氣成仙而去,留下神秘的黃石門,也留下了黃石門的傳說,在七里店一代傳一代。

微湖人的一位後人,聰明能幹,家境殷實,吃穿有餘,一心想著學習祖宗得道成仙。他沿著祖宗賣魚的路子,住宿到七里店客店。他白天去仙人洞尋仙,晚間到七里店客店住宿,往來兩地多日,未見一點仙道之氣。一日晨起,微湖後人,面向北山,猶豫不定,是繼續上山尋仙,還是回微湖與家人團聚,安享晚年,富貴一生而終。店家看到微湖後人站在院中,心事重重,上前問道:“客官,看你心神不定,定有心事。”微湖後人說:“店家,實不相瞞,從前有位賣魚人,把魚放到你祖上開的客店裡,去山上游玩,一去百年,鮮魚變臭魚,把你祖上開的客店,變成了爛魚店,我是那位賣魚人的後人。後來我祖宗又來仙人洞,最終得道成仙。我到此來,是想學我祖宗得道成仙。”

店家說:“你從我店一直向北走,仙人洞西,有一黃石門。傳說蕭道士在此煉氣成仙,洞內有金驢推金磨,金馬駒子馱金童,金銀財寶數不清。有壽星老人加他十個兒子,父子合力就能把黃石門打開。開門後,兒子們金銀財寶盡取,壽星可騎金馬駒子成仙。”

微湖後人聽完,連連彎腰拜謝店家,收拾行李,轉回家中。開家庭會議,宣佈到七里店北,蓬山前,開啟黃石門。一家人座上馬車,來到蓬山下。微湖後人讓老婆在山下看護馬車,自已帶領九個兒子,一個閨女婿,去開啟黃石門。眾人來到黃石門前,按照分工,大兒子在前手推黃石門,二兒子手推老大後背,老三推老二,以次類推,老九推老八,女婿推九哥,老頭手推閨女婿。老頭喊號子,一二三,使勁推,一二三,使勁推。黃石門慢慢閃開一條縫,裡面的珠光寶氣射出門外,老頭看到珠光寶氣,喊聲更高,一二三,使勁推……門縫又大了一點,能看到裡面的金馬駒、金驢、金磨……老頭看到金馬駒,喊聲更高,一二三,使勁推,一二三,使勁推,兒子們,使勁推。老頭喊著喊著,手舞足蹈起來,雙手離開了女婿的後背,女婿不明白老丈人為什麼不推他後背,回頭瞧了一眼老丈人。老丈人大聲喊:“他妹夫,使勁推。”話音剛落,黃石門嘭的一聲,嚴嚴地關上了。黃石門關閉的力量,將他們彈出,摔到山谷裡,摔的頭破血流。老頭爬起身來,看著上面緊閉的黃石門,想著成仙的夢想,神智模糊,口出亂語,大罵老婆子,肚子不爭氣,第十胎要是兒,不是閨女,今天的黃石門被打開,孩子們金銀財寶盡拿,自己也能騎上金馬駒子,得道成仙。老婆子聽到罵她,大聲喊道:“他爹,別生氣,我再懷春,給你生兒子。”老婆子話音剛落,只見她變成了一塊石頭,石頭中間抱著一棵椿樹。老頭子看到老婆子變成了巨石抱椿樹,後悔莫及,急忙向山下跑去,離老婆子越來越近,他心急如焚,步子越邁越大,突然磕倒在地,變成了一塊巨石。人們叫他“石老望門”,後來有位文人給他改了名子,叫“石老仙尊”。把老婆子變成的巨石抱椿樹,叫“石婆懷春”。

“石老仙尊”和“石婆懷椿”,到現在還在原處,任勞任怨地守護著這片青山,守護著“黃石門”,守護著“桃花源”。

桃花源與七十二眼井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微湖後人的兒子,看到親孃變成了懷抱椿樹的巨石,看到親爹也變成了巨石,悲痛欲絕,圍著爹變的巨石哭一陣,又到娘變成的巨石哭一陣,來來回回,哭天喊地,哭的天昏地暗,哭的死去活來!

他們的哭聲驚動了北仙和南仙,兩位仙翁駕祥雲來到蓬山之巔。北仙說:“看他兒子們如此孝順,我蓋個樓,把這兩塊巨石蓋在樓裡,讓他們的兒子住在樓裡,守護著親爹親孃。”南仙接著說:“你得蓋多高的樓,能把這兩塊巨石蓋到樓裡。”北仙說:“蓋超過山高的樓,叫過山樓。”南仙說:“你蓋過山樓,給他們住。我挖七十二眼井,留給他們在這裡飲水和澆地。咱倆比賽,從現在開始,到金雞報曉第三聲止,看誰先完工。”北仙說:“好,準備、開始”。

南仙聽到開始,駕雲到了山下,作法挖井。

北仙說完開始後,他想,我先去黃石門看看。北仙來到黃石門前,用手一劃,石門裂開一條縫,北仙走進門內。看到門內桃花盛開,桃花樹下有一石桌,桌上有酒,酒香撲鼻,桌上還有小菜幾盤,桌旁有木椅一把。北仙想,好一個蕭道人,真夠味!算到我北仙到此,特給我留下酒菜,等我見到你,一定作輯道謝!

北仙座到椅子上,自斟自飲,三杯酒下肚,猛然想起與南仙的比賽,急忙走出黃石門,聽到金雞第一聲報曉,他急忙向山下兩塊巨石奔去,到了巨石旁,金雞己三聲報曉。

北仙看到南仙向自己走來,他急忙迎上去,問南仙七十二眼井挖好了嗎?南仙說:“完工了”,你建的樓在哪裡?北仙低下了頭,慢吞吞吐吐地說:“我去了黃石門裡,看到桃花盛開,桃花樹下有蕭道士留下的酒菜,喝了幾杯。”

南仙急忙說:“你忘了,仙家一時辰,是人間一整年。你這幾杯酒,是人間一整夜。你的過失,你彌補。”

北仙說:“我正悔恨自己貪杯,忘了蓋樓的事,神仙說話算數,一言九鼎,時辰已過,樓不能蓋了,我用什麼彌補,你教我。”

南仙說:“你剛才說黃石門裡桃花盛開。我挖的七十二眼井,分佈在十里的地方。你把黃石門裡桃花樹,移到這裡來,給他們植個十里桃花源,讓他們在這裡即管理桃花源,又能守護著他們的爹孃。”

北仙說:“聽你的,植個桃花源,每年桃花盛開季,咱倆再來看花下棋。”

天亮了,微湖後人的兒子們,看到爹孃成石的地方,遍地桃花,蝶飛蜂舞,驚得目瞪口呆。這時,兩位仙翁出現在他們面前說:“你們的爹孃愛這個地方,他(她)們要永遠留在這裡,守護青山,守護桃花源。你們都是孝子,回去,把家遷來,一可守護爹孃,二可管理桃花源。”說罷,兩位仙翁化成青煙,飄向天空。

微湖後人的兒子,猛然醒悟,是神仙點化。兒子們齊身下跪,向天作輯,向地磕頭。從此,他們在這裡安家生子,一代一代地守護著“石老仙尊”和“石婆懷春”。一代一代地守護著這十里桃花源。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黃石門的確有條縫。七里店確實有桃花源,桃花源裡確石有石老眼望石婆,石婆懷中抱著椿樹。

七里店問仙觀景尋古蹟

秦利虎,山東省棗莊市人。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棗莊市作協副秘書長,嶧城區作協常務副主席,嶧城區新階聯自由職業同心薈會長,棗莊市第五次文代會代表,棗莊市詩詞聯賦家協會理事,棗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棗莊市荀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棗莊市鐵道游擊隊精神研究會會員,《臺兒莊古城報》專欄作家。

作品散見於《河南科技報》《棗莊日報》《棗莊晚報》《臺兒莊古城報》《嶧城通訊》《散文海外版》《文學百花苑》《生態新時代》《抱犢》《情感文學》《當代散文》《棗莊文史》《魯南人文》《2019中國精短小說年選》《人民網》《今日頭條》《齊魯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