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财产品一般百分之几以下年化率比较稳妥?

流光飞逝ff


我是一个RFC认证的理财顾问,我看有些回答中有已经回答了不少的,我就不再重复,我只谈谈额,对写自己的感悟和回答里有一些误区的,我有不少客户也热衷买理财产品,之前确实银行理财都有比较高的理财收益,比如说中信银行就有达到6%的收益,但是正如,银保监会的郭德清所述,现在超过6%的理财就打个问号,你要人家的利息,人家就是要你的本金[捂脸]

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号称影子银行,是一些地方债务包装来的,风险性是比较高的,只是银行代理卖的,而银行本身的一些理财产品相对稳健一些。

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知道银行现在出了一些资管政策,理财产品划归资管公司操作,风险不保底,比之前更加大的风险,尤其是现在是负利率趋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在降低,去年4%的理财收益已经算比较好,我一个客户,也是招商银行的贵宾理财经理这样说的,客户中一些理财达人,也是这样说,甚至建行4%收益的一个理财产品要15万起。如果再高一点5到6个点呢可能要100万起的本金。这个门槛是比较高的,

相对于银行理财这么高的台阶和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不少客户也对这个去年底停售的预订利率4.025%的保险年金收益也是比较看重,毕竟养老金之类确定要支出的,而且要长期支出的,需需要稳健的信托规划[耶],

另外,我看回答中有一个成为注册税务师的说了京东金融上的一些小银行的存款收益比较高,不少在5到6个点,那我就要提醒一下大家,现在地方银行多如牛毛,风险性也是比较大,根据商业银行破产法,存在商业银行的钱最多,最高只能赔50万,就是说从入了几百万也只能赔50万,而几十万呢?不可能给你按最高来赔,是成比例的赔偿,所以千万不要贪图小银行的高利息。我也看到了京东金融APP上的很多投诉,一些人气很高的小商业银行的到期兑付是达不到承诺的[流泪]


头顶一片天的人物故事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主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在4%-8%左右。

注意:以上收益率是预期收益率,真实收益率还需要看实际的市场行情。

那么理财产品多少收益率才能保证安全呢,这需要看看整个市场的兑付风险和高层指导意见。

前央行党委书记:6%以下的收益比较保险

2018年6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现任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郭树清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警告投资者:

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这透露出高层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一个信号,目前收益率在6%左右的理财产品是比较稳妥的,如果承诺了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很可能将来存在潜在损失。

前财政部长: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曾对中青报记者提醒投资者:

“保证6%以上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就别买,那是骗子。”

这句话中的重点在于“保证”,目前超过6%以上收益率的产品都是不保本的,因此,需要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鲸鲨财研


理财产品当下是6%以下比较稳妥。未来随着利率下降的大趋势,估计5%才会是更稳妥的理财年化收益。

现在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的恐所怕是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了,其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5%!除此以外就没有再见过更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了。那些自称能达到年化6以上甚至10%以上的产品都是预期收益,而且大多数都是不保本的高风险险理财产品。

要说收益最高当然是指数基金或者股票,它们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0%,有的年份甚至达到30%以上!但是它们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长时间的持有是很难获得这么高的收益的。

一般来说国债的收益是最稳定的,但是国债的收益也不过是4-5%之间。因为风险越低的产品,其对应收益也是越低的。国债的收益是所有理财产品中最稳定的,风险为零的。因为是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

银行存款刚才说过最高的就是民营银行或小银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了。国有大银行的5年期存款基本不可能超过5%的。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当前是2.7%左右,它们是低风险的代表。

有些企业债的年化收益会有6%以上,但是它们是有风险的。有的企业是有可能还不上债务的。

还有信托虽然能达到8%以上,但是信托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并不能保本保息的。

总之,购买理财产品以6%为分界。高于6%的理财产品一定要慎重,因为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有风险的。


孟可的思想空间


以2020年的市场平均理财利率来看,当前如果想要追求比较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年化利率一般稳定在3%~5%的区间内,就是非常合理的。不管是当今的银行理财,还是互联网平台上面的理财产品,我们能够看到以一年期为年化利率为基准,绝大部分的理财产品利率都会维持在3%~4.5%的区间内,少数产品可以突破4.5%区间的限制,但是一般都会小于5%。



市场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是呈现下滑趋势的,2014年的2016年的市场平均理财利率基本上可以维持在5%~7%的区间内,后边随着时间的过度逐渐的下滑到了5%~6%,但是到了最近2019年到2020年,市场上能够见到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年化利率基本上已经下滑到了3%~5%的区间内。


我们拿三年期的银行大额存单和三年期的国债来衡量的话,年化利率基本上前者稳定在4.1%左右,后者则是最新固定的4%,只有5年期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才可以突破4.2%的限制。少数理财产品可以稳定在4.5%左右,但是年化率超过5%以上,基本上就会变成净值型收益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个人建议当前还是选择年化收益率稳定在3%,到4.5%区间内的理财产品更为稳妥,年化收益率超过6%以上是具有亏损本金的风险,并且这个风险是呈指数倍增加的。


晴天财经阁


您说的稳妥,大概意思是保本吧?

保本的理财产品分为两种:

一种是固定利息的理财产品,最简单的就是存款,例如,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有些中小银行可以给到5%左右的利息。那么存在小银行资金安全吗?根据保险条例,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缴纳的有保险资金,如果银行破产,国家规定最高赔偿金额50万,所以只要单账户不超过50万,存在哪个银行安全程度都是一样的。

券商的固定收益凭证,是目前唯一一款承诺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一般可以谈到5.5%的利息。


还有就是国债,国债是最高等级的债券,出现风险的几率几乎为零,三年期到五年期的储蓄式国债,利息在4%以上。储蓄式国债的好处是当你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把国债抵押贷款,不影响将来利息收入。

活期的可以考虑货币基金,风险概率几乎为零,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到3%。另外,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绝大部分可以兑现,一般是五万起投年化收益率4%左右。

另外一种是浮动利息的保本理财产品,例如结构性存款,目前按存款管理,保本一般承诺最低利息,年化收益率有可能达到6%左右。同样的卷商的浮动收益凭证,年化收益率也有可能达到6%左右。



以上几种产品基本上都可以保本,但是最高收益率一般不超过6%,如果超过6%,基本上都是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某高层金融人士不是说过吗?利息超过6%就要考虑本金是否安全。

如果想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就需要冒着本金亏损的风险投资,那么可以考虑基金和股票,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还有期货期权等等,这些产品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也有可能把本金亏掉,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当然,你也可以把资金做一个配置,绝大部分资金用于保本的低风险理财项目,一小部分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如果两者的收益加起来超过7%,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组合。


大海侃股


朋友们好,明确回复:投资理财,大多数,谨慎,稳健型的投资人,都希望稳妥一些。结合市场相对而言,是可以做到的。但想要稳妥一些,不仅只是优选产品,还要考虑理财的方法策略,二者结合理财更稳妥。

首先,按照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人匹配规则,极低风险,低风险类,PR1一PR2级理财产品相对稳妥。

如上图这是pr1级和pr2级理财产品的相关说明和适配人群。

1,PR1级,极低风险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可以承诺本金安全,也可以不承诺本金安全,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小。适合几乎所有,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人购买。例如银行pr一级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6%~4%之间居多

2,PR2级,低风险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本金亏损的概率较小,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较小。适合稳健型及以上的投资人。主要有一些中低风险类的,养老定期理财,债券理财,

货币基金等等。年化收益率在2.5%~6%之间居多。

小结:总体分析,购买理财产品,一年期及以内,一般年化6%以内,本金亏损的概率小,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小,适配人群广泛,适合大众理财,相对稳妥。

其次,投资理财,有好的方法和策略,更稳妥。

1,分散风险更稳妥。采用定投或者,分期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一次性投资的风险。

2,组合投资更稳妥。不同产品取长补短合理组合投资理财,可以有效分散本金风险,满足更多需求。

小结:好的投资理财,规划策略,会使整个理财更稳妥。

最后,来总结分析:

1,年化收益率在3%~6%的,Pr一级和pr二级风险理财产品,本金亏损的概率小,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小,适合人群广泛,相对稳妥。

2,适当的分散风险,组合投资,

对于投资理财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整个理财更稳妥。


理财迦


购买理财产品一般百分之几以下年化率比较稳妥?

对这个问题,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刚刚上任就明确表示,超过8%的回报率,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也就是说,对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必须要有一个底数、低限,不能认为是越高越好。因为,投资有风险,投资有限度,投资有分寸。如果胡乱把投资回报率放得很高,在目前整个经济环境、企业运行状态都不可能达到的情况下,就必然是用风险来保证投资回报的,就不可能安全。

事实也是,凡是投资回报率极高的理财产品等,大多最终演变成非法集资。严格地讲,从投放市场或私下交易的第一天起,就是变相的非法集资,就是用风险来筹集资金的。所以,必须当心,必须谨慎,必须敬畏。

严格地讲,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投资收益的年化率应当在6%是比较合适的。再高,就要掂量掂量了。如果在6%左右,总体还是比较安全的,也是可以考虑的。


谭浩俊


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收益在2%~4.5%之间。

信托7%~9%

私募基金10%~12%

年金类保险年化3%左右。

这是当下市场常规稳定收益理财产品(不能叫保本,法律规定),很对卖产品的尤其银行说什么保本理财,其实是相当的不专业!

这些产品,银行和证券公司发生风险次数最少(注意不是概率是次数,因为银行体系下很多投资风险被隐瞒,或存在潜规则自行解决客户不知道而已)

其次信托今年虽有违约但大部分也最终解决,不过打破刚兑势在必行,风险相对高些

私募基金当下是一片雷区,净土太少,不懂勿入。

保险是真正的保本理财,只是收益和流动性太差。

所以从问题本身来回答,3%一下最稳妥,5%一下风险较低,10%以上风险很高。

但是这个问题提问者存在逻辑和专业性上的错误。

首先理财产品风险和利率没有本质关系,什么歌风险有关系的有如下几点。

1 发行人,管理人兜底实力

银行,基金公司,信托等都属于管理人,发行人。

不要看他们规模,这是销售过程常做背书话术,规模不代表实力,如果四大行发生挤兑一样会完蛋。

目前这种挤兑现象在我国基本不会发生,所以银行证券相对安全。

基金和信托公司就要看他的资产总量是否能覆盖发型规模,即使全赔能扛得住(道德风险另当别论)

2 融资方实力

就是你的钱最终去向借给了谁,他是否有足够偿还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信托和基金主要考虑的安全点)

3 个人扛风险能力

理财就有风险(每本合同都会提示),所以不要抱着百分百的信心去买理财,一旦违约一本合同就可以让你哑口无言,买理财做好风险预判非常有必要。

4 政策风险

很多时候金融市场受政策影响,所以国有银行,券商在这方面有绝对优势。

最后一点,买理财自己或多或少要懂一点,至少要知道法律法规。很多人持续买理财的理由就是没赔过,让大家忽略了自己的钱在别人手里把控,却自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体现,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本人在金融行业从事过,银行,基金,保险,也在理财过程中付出惨重代价,以上是个人体会+经验之谈,望对提问者有所帮助!


咸吃萝卜xxx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实没有明确稳妥界限的。除了存款和保本型理财会直接保本,还有一个保险产品也有保本的,其他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

至于“稳妥”,是指风险相对较小吧?风险等级在R2,这类产品一般收益率都在4%左右。还有一类比较适合理财的就券商收益凭证以及信托产品了,风险等级一般在R3左右。[机智]


卖信托的小伙子


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在意年化收益率,常常会把它作为理财的第一指标,但这种情况基本是发生在一些理财小白身上。不过我们建议不要把年化收益率看得太重,不然在理财的过程中会陷入某种误区,最后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先说一下年化收益率多少比较稳妥,一般业界会认为年化收益率超过6%就要考虑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年化收益率超过8%,可能就要做好本金亏损甚至要不回来的准备。但不代表收益率很高就没有投资的价值,反而收益越高越受投资者青睐。

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面面俱到,产品的风险性、流动性、盈利性都要考虑在内,三者相互制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认为在选择理财产品上,考虑的因素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风险性

理财不仅要让财富增值,也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所以大家在购买理财之前,要对自己做风险评估,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多大的损失?

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忽视这一点,所以吃了大亏。如果你不能承担资金损失,还要去炒股,那么一定会失败,即使股票存在收益暴涨的可能性,但是并不适合保守型投资者。

必须要对风险有认知,购买对应风险的理财产品,做到合适的产品运用在适合的投资者身上。

2、流动性

流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投资的期限长短或者资金可用于投资的时间长短,假设我们有一笔钱需要半年后用到,但是却把它投资到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上,很明显不对称。那么半年后要取钱出来,但定期存款却没有到期,提前取出可能会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计息,理财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一般来说,高息的理财产品需要投资的时间比较久,会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收益,而无视理财的规则。先明确资金闲置的时间大概多久,然后选择对应期限且适宜的理财产品。

3、盈利性

收益是最显眼的因素,所以考虑理财产品的盈利性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过度追求高收益。低收益不代表无用,它可以很好地服务保守型投资者;高收益也不一定很好,高风险摆在那,没有那么容易拿走。

所以投资者要理性看待收益,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选择适宜的理财产品,可以在同一类别的产品中选择收益较高的一个来投资,这才是追求高收益的正确方式,绝不是跨类别选择高收益产品。

总之,购买理财产品有很多学问在里面,不是单一看待年化收益率而已。除了上述讲到的三大因素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放进来考虑,例如理财产品的投资规则等等,任何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将决定自己是否适合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