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各位,有哪些书籍能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用户1217889006523427


要想积累词汇让文章写得更美,港台文人一部分散文不错,像三毛,席慕容,余光中的《沙田山居》,白先勇的《游园惊梦》等一系列作品。大陆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沈从文的《菜园》,汪曾祺的《受戒》等等。总之要积累词汇和凝聚美感,最好读民国时期的大家散文,或者港台现代散文,大陆解放后很少有文辞优美的文章,像那种所谓的《白杨礼赞》之类的文章,都是八股文。大陆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很好。

千万不要读现代诗,除了民国的一些经典,现在的现代诗就不值一读,还不如歌词来的痛快。

人生必读的书和提炼自己的文章,《论语》。还有要读一下尼采的书,以中和一下《论语》,《论语》虽好,但是社会不都是君子。

文化素养 我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的 素质 品德 如果要通俗易懂的 可以看一些 中短篇的小说,散文这里推荐几本杂志吧 《读者》,这个是发行量很大的文摘类杂志 还有就是《十月》,刊登的都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作家创作的中篇小说当然 还可以阅读一些文学评论,历史读物,人物传记之类的书籍总之,多看书,看好书,可以很好的提高一个的修养有一句话就说 读书使人充实

提升自身修养包含多个方面:

如果你想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可以看《思考,快与慢》,《异类》,《穷查理宝典》;

如果你想要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可以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活着》,《灿烂千阳》;

如果想要获得经世的一些警示以及启示,可以看经典的名著《高尔基三部曲》等;

如果想要以微小的身份了解历史,肯·福莱特的各种“一个通宵读完”系列,包括中世纪三部曲以及《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这一类的。


攀阅


腹有诗书气自华!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教育的趋势。我们不能成为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的人。

1.从2000年开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并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编纂了一套多学科的、达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改书系自200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至今,已陆续多次再版。线上京东、天猫、当当上面和线下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2.中华书局自2012年始,出版发行的《国民阅读经典》系列。该书系一百部,分辑出版。

能入选此系列的书籍都是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

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中华书局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其次,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最后,入选的经典,是中华书局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最好的版本,选择最好的注本或译本。

此套书,也是线上线下都有销售。

3.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丛书。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该系列书,每部基本都在十万字左右。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这套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是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这套书,一是选择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二是把一些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的著作编纂出版。人文科学的书籍有许多都是常读常新,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也有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的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书海漫漫,兴趣为伴!











尘世中一小书虫


相信很多朋友看着题主的这个问题,一定可以罗列一大堆的书籍,各种文学巨著,国学经典等等……

但是博闻通览要推荐的只是一下五本书,仅此而已!相信你看了这五本书对你的个人文化素养一定会有提升的,它们或许并不是最文采飞扬、大名鼎鼎,甚至好多朋友都不曾听说,但是它们恰恰从历史、人文、出世、商业、政治、法学等几个对个人文化素养极为重要的点给出了它门的见解。

《菜根潭》,《苏东坡传》,《激荡三十年》,《孟子》,《韩非子》

1、《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2、《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尔雅。

3、《激荡三十年》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4、《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5、《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史载,韩非口吃,不善言谈,长于著书,使秦之时,被同学李斯等谗言所害,入狱,后服毒自杀。司马迁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态。韩非寡言少语之际,遭同窗暗算之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社会进行冷峻犀利的观察,个中滋味,岂足为外人道。


博文通见



有句老话要先行告诉你:开卷有益。

既然是看书,那就拣选自己比较喜爱或者适合的书籍,而没必要人云亦云的任人指使驱驰,眼睛长在你身上,心志也存于你身上,何必要纠结于他人给你推荐的书籍呢?

再者说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自的眼光和眼界都不一样,是有天差地别的巨大鸿沟的,他喜欢的,你未必喜欢,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干嘛还要要他人指定某些或某类书籍呢?

有道是:喜乐哀愁,存乎一心。你自己的看法和认知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不过既然问了,也说明阁下确实存在一定的迷惑,妄自的说一些风凉话也不是真的急人所难,那就按照我个人对阅读习惯和喜欢类型,给你推荐几部我认可的、能提高文化素质的所谓“好书”。

个人因为,只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史子集,都是值得阅读和铭记的经典篇章,对于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尽可阅读,没有必要怀疑其他。

但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书籍多到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的达到你所冀望的成果,那就只能是透气索爱,自行选读了。如果时间比较充裕,那尽可以都读一下,粗读一遍也比不读好,起码约略知道这部书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但我也不是要你全部读取,因为若干著作实在是太多太繁,也太杂,莫不如找准一个方位,冲向一个目标,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突出解决阁下眼下的火上房问题,然后再徐图慢进,剩下的一口一口吃,一点一点记,早晚会大有收益心智大开的──其实,古人也好,今人也罢,书籍的作用只是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就像一个人打开了心门,能领悟到和感触到什么样的文化洗礼和沐浴,要看你自己的吸收程度和涉猎范围,吸纳效果也因人而异,要看你个人的秉赋与差异。

有道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总归是件好事,祝你一如所愿。


龙吟14811926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喜欢书籍的朋友来说,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意或者无意的读出来都证明你对文字的喜爱。那么哪些书籍能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我的建议是,但凡名著都有它自身所集中想表现的一种正能量的思想。

这需要用心阅读,用心体会,而不是走马观花。比如杂乱的《红楼梦》,我小时候就粗略的读过,黛玉的小气,宝钗的大度,反正看不了多少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慢慢人到中年,才会了解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真正人生……

也读过些外国名著:大爱回荡的《悲惨的世界》,世事无常的《老人与海》。总之对我来说,这些年读了这么多,思想在深处肯定有了一些更新,也在语言上多了一些自己创立的新组合。

这些只是我自己感觉到的,别的地方都是别人对我的感觉,有一次在保险公司有一个人只是一中午的接触,她便跟人说我同别人有不一样的气质,或许这就是书籍对我的提升,暂且这么说吧!

不管怎样我是一如既往地热爱书籍,热爱这个文字涌汇的海洋里,一本本书籍是一节节梯 杆,它将移动着我的认识一步步走向高处。

对不喜欢书籍的人来说,

1,读书不能当饭吃。

2.读书也不一定能换来金钱。

3.读再多也不可能提笔成为作家。

读书虽然有很多不能,但是在你不能享受孤独的时候,我却在书籍的群山里与伟人对话,他们不朽的思想如红日当空,温暖着你彷徨受伤的心灵。

提升着你的文化素养。


丽水凝珠


说实话,四大名著非常棒了,尤其是红楼梦。另外,推荐读读《菜根谭》,乃明朝洪应明所作,它是是一部写修养,为人处世,出世的作品。人在成功之后,往往会强调自己的作用,却忘了自身所处环境或身边人给的帮助。作者洪应明用一种像是训诫,却非常亲切的语句表达出来。这种句子并不会给人当头一棒,让人猛然间的惊醒痛苦,反而是以及其亲和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本,《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挺不错的。这是一本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共鸣,如果说四大名著不喜欢也没必要全都读个遍 ,而这本书在一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这本书从写作出发,谈及到了关于涵养和文采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试读一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含金量是在“古代”的范围下。后面这两本话题就适用于当今了。


Shangshi666


建议有三本书读透了:不仅能提升文化素养,还会有醍醐灌顶的升华感悟:

1.《论语》:读透这本书能帮助大家对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各种人文界定、人与人交往的伦理标准、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等充分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公论。

2.《道德经》:读透这本书能帮助大家对世界与天文、自然规律、社会、人文、哲学、政治、农业、军事等均有深刻的认识,能触动心灵,解读世间各种规律;达到“常知稽式、谓之玄德”的水平,即“绝学无忧”的境界。

3.《货币战争》:读透这本书能帮助大家对世界与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大视角产生巨大的认知效率、认知深度的提升;消化悟透里面的各种事件与解读规律总结,就会洞悉人间社会各种相与各国博弈的根本溯源。就会有扼腕感叹、相见恨晚此书的感觉!


中和谭


把良好的素养体现出来,首先要能好好地表达,所以我先推荐你看看马东等人的《好好说话》,因为好好说话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推荐理由:

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复杂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有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所以,《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

会说话,还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就更完美了。所以我推荐几本心理的书给你:

《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

推荐理由: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便能生存。特殊的人生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生有着特殊的洞察和理解;经历灭顶之灾的创伤后,人类得以重生。本书作者弗兰克尔是一名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存在分析治疗师,也是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奇迹般的幸存者,在历经劫难后,在纳粹集中营,大屠杀中,他寻找着人生的意义,这或许是他幸存下来的原因之一,也因而成为人类珍贵的财富。

《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被高傲的弗洛伊德称颂的作品,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关注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尽管是一百年多年前的作品,诞生于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时代,但诡谬的是却是理解今天最有时代特点的网络暴力最有力的思想工具。让人不禁感叹,前辈心理学家那么有智慧,而现代只剩下聪明。

《中国人的心理》杨国枢

推荐语理由:

延续了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中国人是否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和心理特点,在引进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成果的同时是否需要基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研究,杨国枢教授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的著名教授,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他在我国台湾地区领导了一场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本书是其中一一些研究成果的小集,讨论了孝道、人情、缘、面子、关系、礼物等极具中国文化特点的心理现象,要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本书必读。






晏哥说书


你好!

提高文化素养需要同时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推荐基本这类的好书给你。

《知识大迁移》—【美】威廉·庞德斯通

简介:当所有信息在网上都能查到的时候,脑袋里记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答案是依然重要。海量的知识被存在云端,可如果它们不在你的脑袋里,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作者用真实案例告诉你,知识水平与一个人的收入、幸福感甚至健康程度都息息相关。

当你还在高呼什么都可以上网搜的时候,你忘了一个事实: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搜什么的时候。

《终身成长》—[美]卡罗尔·德韦克

简介: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不会害怕和丢脸。

后来,我们懂得了更多,反而怕这怕那,止步不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转变了思维模式。这本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让我们找到自己恐惧、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将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长,达成目标。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黄征宇

简介:人生的六堂必修课,斯坦福和哈佛没有教!为了寻找答案,他用1年时光,旅行10万公里、花费50万美元,向20多位世界顶尖大师求教。真正的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外部的知识,而首先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故事,才能改变自己的故事,才有机会真正去改变自己。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T变色龙T


我推荐《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